论经病发热(附客热)
李氏曰∶潮热有时,为内伤为虚,无时为外感为实。虚者,大温经汤;热者,四物汤加柴胡、黄芩;经闭者,滋血汤;骨蒸者,大胡连丸、大乌鸡丸;五心潮者,四物汤加黄连、胡黄连;无汗者,茯苓补心汤;有汗者,逍遥散;经前潮者,血虚有滞,逍遥散加牡丹皮、桃仁、玄胡索;经后潮者,血虚有热,逍遥散去柴胡,换地骨皮,加生地黄,此药加减为退热圣药(逍遥散为退热圣药,须善加减),寻常潮热者,肾气丸、大造丸,或四物汤料加便炒黄芩一两,四制香附一斤,蜜丸吴茭山治一妇,经血过多,五心烦热,日晡潮热,诸药无效,以四物加胡黄连三服而愈。薛新甫治一妇人,经候过期,发热倦怠,或用四物黄连之类,反两月一度,且少而成块,又用峻药通之,两目如帛所蔽。薛曰∶脾为诸阴之首,目为血脉之宗,此脾伤,五脏皆为失所,不能归于目矣。遂用补中益气、《济生》归脾二汤,专主脾胃,年余寻愈。《大全》云∶客热者因体虚,而将温过度,外热加之,非脏腑自生,故云客热。其状上焦胸膈之间虚热,口燥心烦,手足壮热者是也。
薛氏曰∶前证若客邪所侵,补中益气加川芎、防风(客邪而补中益气,须细心体认,证脉相参);肝虚血少,六味地黄丸;胃火饮冷,钱氏泻黄散;胃虚饮汤,七味白术散(必真虚者方可,不然恐罹实实之害);潮热时热,八珍汤;晡热内热,逍遥散;

- 论经病发热(附客热)《济阴纲目》
- 论经闭总因血滞血枯《济阴纲目》
- 论经病疼痛《济阴纲目》
- 论经闭由二阳之病治宜泻心火养脾血《济阴纲目》
- 论经病原《济生集》
- 论经闭因痰饮所隔《济阴纲目》
- 论经不调由风邪客于胞中《济阴纲目》
- 论经闭因劳伤当大补脾胃《济阴纲目》
- 论经行泄泻《济阴纲目》
- 论经闭因积冷结气《济阴纲目》
- 论经后失音及陷伏《冯氏锦囊秘录》
- 论经闭因肝劳血伤《济阴纲目》
- 论经候愆期《济阴纲目》
- 论经闭大法《济阴纲目》
- 论经络次序《中风论》
- 论经闭不行有三治宜补血泻火《济阴纲目》
- 论经络浅深《中风论》
- 论噤口痢《知医必辨》
- 论经脉有奇经八脉《针灸大全》
- 论筋痹《华佗神方》
- 论经水异色《济阴纲目》
- 论筋痹《中藏经》
- 论经主冲任二脉《济阴纲目》
- 论金罂子《苏沈良方》
- 论惊风证治《景岳全书》
- 论金银花酒《外科理例》
- 论精血《外科理例》
- 论金石《友渔斋医话》
- 论痉(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 论金匮肾气汤《知医必辨》
- 论痉不当以刚柔分虚实《读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