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爱滋病的耳鼻咽喉表现
爱滋病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简称,是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与人体互相作用,经多年缓慢发展,使人体免疫功能受到损害,丧失了对微生物的抵御能力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男性同性恋,滥用静脉注射麻醉药和应用有污染血液或血液制品者,亦发生于受母体感染的婴儿。
【诊断】
1.(1)颈淋巴结病,颈淋巴结肿块或涎腺中淋巴组织病变;(2)肉瘤,KaposI1/3患者有此征,约1/4为唯一体征,在皮肤、上消化道或上呼吸道,好发于口腔硬腭部。呈粉红色、红色或紫色斑块或结节,可有溃疡,无痛。发生于下咽部可有吞咽、发声困难直至呼吸道阻塞症状;(3)口腔茸毛状粘膜白斑,有HIV感染早期诊断价值;(4)念珠菌病发生于口腔、咽和食管等处。
2.WHO诊断标准:除血清HIV抗体阳性和病毒检出阳性外,具有下述两项主要体征及一种次要体征可确诊。主要体征:(1)体重减轻10%以上;(2)腹泻持续1月以上;(3)发热持续1月以上。次要体征:(1)顽固性咳嗽超过1月;(2)全身搔痒性皮肤炎;(3)复发性带状疱疹;(4)口腔咽喉念珠菌病;(5)单纯疱疹;(6)全身淋巴结病。另外KaposI肉瘤和隐球菌性脑膜亦为AIDS确诊的重要体征。
3.HIV病毒分离及AIDS病人血清测定HIV抗体。
【治疗】
1.治疗:使用以攻击病毒为目标的抗病毒药和改善免疫功能为主的免疫促进剂,HIV的疫苗仍在研制阶段。
2.预防:(1)对高危人群应用抗体测定和病毒分离;(2)对输血和血液制品进行监测;(3)普及防止性行为传播的教育;(4)控制静脉注射毒性麻醉药物;(5)对与病人接触的医护人员采取抗肝炎式的防护措施;(6)对国际间频繁流动人员加强监测和控制。

- 爱滋病的耳鼻咽喉表现《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爱滋病病因病机《中医疾病预测》
- 爱滋病的预防《中医疾病预测》
- 爱泉伤风咳嗽声哑右边不能贴席《孙文垣医案》
- 爱滋病的治疗《中医疾病预测》
- 爱吃泥土《保幼新编》
- 爱滋病——男女性器官的感冒病症——又一新医疗骗局的产生《中医之钥》
- 艾滋病患者与肿瘤《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爱滋病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感染《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爱滋病先兆、征兆及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艾滋病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碍产《中医词典》
- 艾滋病并发肺部感染《呼吸病学》
- 碍产《竹林女科证治》
- 艾滋病《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碍肩生《中医词典》
- 艾滋病《神经病学》
- 碍气嗽《中医词典》
- 艾滋病《传染病》
- 嗳腐《中医名词词典》
- 艾滋病《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嗳腐《中医词典》
- 艾炷灸《中医词典》
- 嗳脉案《类证治裁》
- 艾炷灸《中医名词词典》
- 嗳气《中医词典》
- 艾炷大小法《苏沈良方》
- 嗳气《杂病治例》
- 艾炷大小法《普济方·针灸》
- 嗳气《医学入门》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第一章 鼻部疾病
- 第一节 外鼻畸形
- 第二节 先天性前、后鼻孔闭锁
- 第三节 鼻及鼻窦外伤
- 第四节 鼻前庭炎及鼻疖
- 第五节 急性鼻炎
- 第六节 慢性鼻炎
- 第七节 萎缩性鼻炎
- 第八节 变态反应性鼻炎
- 〔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1990)
- 第九节 鼻息肉
- 第十节 鼻腔异物
- 第十一节 鼻出血
- 第十二节 鼻中隔偏曲
- 第十三节 鼻中隔血肿及脓肿
- 第十四节 鼻窦普通炎症疾病
- 第十五节 鼻和鼻窦炎的并发症
- 第十六节 鼻特异感染性疾病
- 第十七节 恶性肉芽肿
- 第十八节 鼻及鼻窦囊肿
- 第十九节 鼻及鼻窦良性肿瘤
- 第二十节 鼻及鼻窦恶性肿瘤
- 第二章 咽部疾病
- 第一节 急性咽炎
- 第二节 慢性咽炎
- 第三节 腺样体肥大
- 第四节 急性扁桃体炎
- 第五节 慢性扁桃体炎
- 第六节 颈部筋膜间隙感染
- 第七节 咽部特异感染性疾病
- 第八节 全身病的咽部表现
- 第九节 爱滋病的耳鼻咽喉表现
- 第十节 咽部良性肿瘤和囊肿
- 第十一节 咽部恶性肿瘤
- 第十二节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第三章 喉部疾病
- 第一节 先天性喉畸形
- 第二节 喉外伤
- 第三节 急性会厌炎
- 第四节 急性喉炎
- 第五节 慢性喉炎
- 第六节 肥厚性声带炎
- 第七节 声带小结
- 第八节 声带息肉
- 第九节 喉阻塞
- 第十节 喉麻痹
- 第十一节 喉部特异感染性疾病
- 第十二节 喉淀粉样变
- 第十三节 喉部良性肿瘤
- 第十四节 喉癌
- 第四章 食管和气管疾病
- 第五章 耳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