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耳廓假性囊肿
本病曾称为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或软骨膜下积液。实质为软骨的退变及酶的作用,引起软骨液化而形成囊肿。原因不明,可能与轻微外伤有关。
【诊断】
一、现代医学
1.
2.囊肿多居耳廓前外侧,以三角窝、舟状窝多见。半球形,0.2~3cm直径不等,与肤色无异。多为单发,亦有多发或双侧者。大囊肿有波动感,小者则多为紧张囊样感。抽出积液为淡黄色浆液。
二、中医学
耳廓假性囊肿属中医“耳壳流痰”范畴。本病多因脾胃虚弱,痰湿内生,加之风邪外犯,挟痰湿上窜耳壳,痰浊凝滞而成。
1.辨证依据:耳壳突然肿起,局部皮色不变,按之柔软,但不疼痛,穿刺可抽出淡黄色粘液,抽后肿胀消退,不久便再度肿胀。
2.临床证型:起病较急,常于夜间睡醒偶然发现。多发于耳壳凹面,局部肿胀,肤色不变,按之柔软有波动感,无明显疼痛,仅感轻微胀麻或痒,光透清澈。穿刺有淡黄色粘液,抽后肿块缩小或消失,但不久又复肿胀。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舌苔腻,脉滑。
【治疗】
一、现代医学
1.反复抽液加压包扎即可使囊肿消失。
2.抽液后可注入温和的硬化剂,如高渗葡萄糖盐水0.5~1ml,24小时再将药液抽出。也可在局部作冷冻或激光治疗。或在无菌操作下将囊壁全层开一小窗,排出积液,加压包扎。上述治疗均可缩短治疗时间。
二、中医学
1.治疗原则:祛痰散结,疏风通络。
2.治疗方法
(1)外治:抽出肿块内液体,用玄明粉溶液湿敷,然后加压包扎。
(2)内治:用茯苓15g,法夏12g,陈皮10g,竹茹10g,枳实10g,胆星10g,僵蚕10g,地龙10g,丝瓜络10g,当归10g,郁金12g,丹参15g,柴胡6g,甘草5g。水煎,每日1剂,分4次服。

- 耳廓假性囊肿《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耳廓软骨膜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耳廓和外耳道的集音作用和共鸣腔作用《生理学》
- 耳廓软骨膜炎《耳鼻咽喉外科学》
- 耳廓的结构《减肥新法与技巧》
- 耳廓外伤《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耳廓表面解剖名称《减肥新法与技巧》
- 耳廓外伤《耳鼻咽喉外科学》
- 耳廓(耳轮)《中医名词词典》
- 耳廓与耳穴《中医刺灸》
- 耳廓《中医词典》
- 耳烂《中医词典》
- 耳溃《中医词典》
- 耳烂门主方《疡医大全》
- 耳孔《中医词典》
- 耳烂有脓秘方《华佗神方》
- 耳科《中医词典》
- 耳流脓《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耳结吉凶图《冯氏锦囊秘录》
- 耳流脓《奇效简便良方》
- 耳接《中医词典》
- 耳聋《黄帝内经太素》
- 耳焦《中医词典》
- 耳聋《中医名词词典》
- 耳坚《中医词典》
- 耳聋《千金翼方》
- 耳尖《针灸学》
- 耳聋《圣济总录》
- 耳尖《中医词典》
- 耳聋《自我调养巧治病》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第一章 鼻部疾病
- 第一节 外鼻畸形
- 第二节 先天性前、后鼻孔闭锁
- 第三节 鼻及鼻窦外伤
- 第四节 鼻前庭炎及鼻疖
- 第五节 急性鼻炎
- 第六节 慢性鼻炎
- 第七节 萎缩性鼻炎
- 第八节 变态反应性鼻炎
- 〔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1990)
- 第九节 鼻息肉
- 第十节 鼻腔异物
- 第十一节 鼻出血
- 第十二节 鼻中隔偏曲
- 第十三节 鼻中隔血肿及脓肿
- 第十四节 鼻窦普通炎症疾病
- 第十五节 鼻和鼻窦炎的并发症
- 第十六节 鼻特异感染性疾病
- 第十七节 恶性肉芽肿
- 第十八节 鼻及鼻窦囊肿
- 第十九节 鼻及鼻窦良性肿瘤
- 第二十节 鼻及鼻窦恶性肿瘤
- 第二章 咽部疾病
- 第一节 急性咽炎
- 第二节 慢性咽炎
- 第三节 腺样体肥大
- 第四节 急性扁桃体炎
- 第五节 慢性扁桃体炎
- 第六节 颈部筋膜间隙感染
- 第七节 咽部特异感染性疾病
- 第八节 全身病的咽部表现
- 第九节 爱滋病的耳鼻咽喉表现
- 第十节 咽部良性肿瘤和囊肿
- 第十一节 咽部恶性肿瘤
- 第十二节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第三章 喉部疾病
- 第一节 先天性喉畸形
- 第二节 喉外伤
- 第三节 急性会厌炎
- 第四节 急性喉炎
- 第五节 慢性喉炎
- 第六节 肥厚性声带炎
- 第七节 声带小结
- 第八节 声带息肉
- 第九节 喉阻塞
- 第十节 喉麻痹
- 第十一节 喉部特异感染性疾病
- 第十二节 喉淀粉样变
- 第十三节 喉部良性肿瘤
- 第十四节 喉癌
- 第四章 食管和气管疾病
- 第五章 耳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