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迷路炎
耳源性迷路炎指中耳致病菌经前庭窗、蜗窗或病理性迷路瘘管,进入内耳引起的内耳炎。临床分为局限性迷路炎、浆液性迷路炎及化脓性迷路炎3种。临床分类是该症病理发展的3个阶段。它们都有化脓性中耳炎史,及不同程度的眩晕及听力减退。局限性迷路炎以胆脂瘤腐蚀破坏外半规管,形成迷路瘘管多见。此为3种迷路炎中最常见的1种。
【诊断】
1.局限性迷路炎,罹患迷路瘘管的病人除既往有耳流脓史之外,平时可无症状。当快速转头,弯腰,耳道滴药时,可激发短暂的眩晕,偶伴恶心呕吐。检查时瘘管试验可以诱发眩晕和眼球震颤,阳性率在70%左右。瘘管为肉芽所堵塞时,反应可呈假阴性。听力检查为传导性或混合性耳聋。
2.浆液性迷路炎患者症状有眩晕,恶心呕吐,听力减退。检查时可见自发性眼震及平衡失调。早期患者前庭功能亢进,眼震快相向患侧,晚期功能抑制,眼震转向健侧。听力检查呈感音性耳聋。
3.化脓性迷路炎自觉症状为剧烈眩晕,耳鸣,耳聋,阵阵呕吐,偶有轻度耳痛或头痛。检查自发性眼震快相向健侧,患者常向健侧卧,以求减轻眩晕。听力检查患耳全聋。病刻急性期为1~2周。急性期前庭症状消退后,患侧听觉和前庭功能永久性丧失。化脓性迷路炎发生时要注意有无颅内并发症体征。
【治疗】
1.局限性迷路炎及浆液性迷路炎,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前庭症状好转后,及时作乳突手术,清除病灶。手术显微镜下探查瘘管,瘘管表面的上皮或肉芽可以保留,或以颞筋膜修补瘘口。
2.化脓性迷路炎应卧床静养,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行乳突根治术加迷路切除术。
3.对症治疗可用镇静、抗晕止吐药。对浆液性迷路炎尚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 迷路炎《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迷路窗破裂《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迷路炎《耳鼻咽喉外科学》
- 迷口《中医词典》
- 迷直神经《人体解剖学》
- 迷迭香《证类本草》
- 迷走神经《人体解剖学》
- 迷迭香《海药本草》
- 迷走神经和乙酰胆碱的作用《生理学》
- 弥散障碍《病理生理学》
- 迷走神经切断术后并发症《普通外科学》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的机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学》
- 猕猴《本草纲目》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和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
- 猕猴《医学入门》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原则《病理生理学》
- 猕猴《证类本草》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展《病理生理学》
- 猕猴桃《本草纲目》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猕猴桃《老年食养食疗》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液病学》
- 猕猴桃《本草衍义》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理生理学》
- 猕猴桃《证类本草》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诊医学》
- 猕猴桃《得配本草》
- 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组织学与胚胎学》
- 猕猴桃茶《茶饮保健》
- 弥散律《急诊医学》
- 猕猴桃木通茶《茶饮保健》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第一章 鼻部疾病
- 第一节 外鼻畸形
- 第二节 先天性前、后鼻孔闭锁
- 第三节 鼻及鼻窦外伤
- 第四节 鼻前庭炎及鼻疖
- 第五节 急性鼻炎
- 第六节 慢性鼻炎
- 第七节 萎缩性鼻炎
- 第八节 变态反应性鼻炎
- 〔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1990)
- 第九节 鼻息肉
- 第十节 鼻腔异物
- 第十一节 鼻出血
- 第十二节 鼻中隔偏曲
- 第十三节 鼻中隔血肿及脓肿
- 第十四节 鼻窦普通炎症疾病
- 第十五节 鼻和鼻窦炎的并发症
- 第十六节 鼻特异感染性疾病
- 第十七节 恶性肉芽肿
- 第十八节 鼻及鼻窦囊肿
- 第十九节 鼻及鼻窦良性肿瘤
- 第二十节 鼻及鼻窦恶性肿瘤
- 第二章 咽部疾病
- 第一节 急性咽炎
- 第二节 慢性咽炎
- 第三节 腺样体肥大
- 第四节 急性扁桃体炎
- 第五节 慢性扁桃体炎
- 第六节 颈部筋膜间隙感染
- 第七节 咽部特异感染性疾病
- 第八节 全身病的咽部表现
- 第九节 爱滋病的耳鼻咽喉表现
- 第十节 咽部良性肿瘤和囊肿
- 第十一节 咽部恶性肿瘤
- 第十二节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第三章 喉部疾病
- 第一节 先天性喉畸形
- 第二节 喉外伤
- 第三节 急性会厌炎
- 第四节 急性喉炎
- 第五节 慢性喉炎
- 第六节 肥厚性声带炎
- 第七节 声带小结
- 第八节 声带息肉
- 第九节 喉阻塞
- 第十节 喉麻痹
- 第十一节 喉部特异感染性疾病
- 第十二节 喉淀粉样变
- 第十三节 喉部良性肿瘤
- 第十四节 喉癌
- 第四章 食管和气管疾病
- 第五章 耳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