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耳道疖
外耳道疖是外耳道软骨部毛囊、皮脂腺的化脓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一般因掏挖耳损伤皮肤或耳道进水,表皮软化,细菌感染引起,多为单发,少数可为多发或屡发。外耳道骨部没有毛囊,不会发生外耳道疖,故该病又称急性局限性外耳道炎。
【诊断】
一、现代医学
1.主要症状为剧烈耳痛,咀嚼、张口及呵欠时疼痛加剧。重者耳痛放射至同侧头部,可有听力减退。婴幼儿不能主动陈述耳痛,表现为哭闹不安,向患侧卧时加重。尚可有体温升高或腹泻。
2.检查时牵拉耳廓或按压耳屏疼痛加重。外耳道软骨部局限性红肿,可见一个或多个半圆形隆起,触痛明显。发病4~5天后,疖肿成熟,顶部可见黄色脓点,破溃后可见稠纯脓少许。
3.鼓膜正常或轻度充血,因外耳道肿胀,鼓膜常不易窥及。可有耳前、耳后或耳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4.对反复屡发的病例,注意询问有无糖尿病史,必要时查血糖。
5.严重病例可引起耳后软组织肿胀,应与急性乳突炎鉴别。耳后淋巴结化脓引起的脓肿发生位置在乳突骨膜之上,要注意与耳后骨膜下脓肿鉴别。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乳突X线摄片,不难区别。
二、中医学
外耳道炎属中医“耳疮”范畴,外耳道疖属中医“耳疖”范畴。两病的病因大致相同,多由于挖耳损伤耳道,风热之邪乘机侵袭,或因污水入耳,脓耳之脓液侵渍染毒而发。苦热毒壅,兼挟湿邪,引动肝胆火热循经上乘,蒸灼耳道,壅遏经脉,逆于肌肤而致耳道漫肿赤红。
1.辨证依据:耳疮、耳疖均发于耳道上,耳疮疼痛较轻,局部呈弥漫性红肿,或有渗液。耳疖疼痛较剧,耳道上局限性红肿突起如椒目,或有脓头。
2.临床分型
(1)耳部灼热疼痛,张口、咀嚼或牵拉耳壳压迫耳屏时疼痛加剧。查见耳道局限性红肿,隆起如椒目,或弥漫性红肿,表面有黄白色分泌物。全身症候可见恶风发热,头痛,周身不适,舌质红苔白,脉浮数者为风热邪毒型。
(2)耳部疼痛较剧,痛引腮脑,耳前或耳后舋核肿大疼痛,如肿塞耳道,可出现暂时听力减退。查见耳道局限红肿,高突如半球状,顶部可见黄色脓点,周围肌肤红赤,破后有少许脓血流出;耳疮则漫肿红赤为甚,兼见黄色渗液。全身症候可有发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者为肝胆湿热型。
【治疗】
一、现代医学
1.全身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控制感染。耳痛可用镇痛剂。
2.局部治疗
(1)疖肿未成熟前可局部热敷,红外线照射,促进炎症消退或疖肿成熟。耳道内可填10%鱼石脂油纱条或红霉素软膏,每日更换1次。
(2)疖肿形成后可切开排脓,切口方向应与外耳道纵轴平行,以防外耳道狭窄。排脓后应经常清除脓液,并滴4%硼酸酒精,保持外耳道清洁,以防复发。
二、中医学
1.治疗原则:风热邪毒外侵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肝胆湿热上蒸宜清泻肝胆,利湿消肿。
2.治疗方法
(1)风热邪毒型:①外治:用黄连30g、当归15g,黄柏30g,生地30g,姜黄10g。浸入麻油内1天,用文火熬煎至药枯,去渣滤清,加入黄蜡,文火徐徐收膏。涂敷局部,每日1次。有脓头者切开或挑破排脓后再敷药。②针灸疗法:针刺合谷、内关、少商等穴,每日1次。③内治:用银花藤、野菊花各30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20g,天癸子15g,连翘15g,薄荷10g,大力子15g,荆芥10g,葛根10g。水煎,每日1剂,分4次服。
(2)肝胆湿热型:①外治:同上。②内治:用银花15g,紫花地丁15g,连翘15g,黄连10g,夏枯草15g,丹皮10g,赤茯苓15g,栀子10g,胆草5g,柴胡10g、木通10g。水煎,每日1剂,分4次服。

- 外耳道疖《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外耳道耵聍栓塞《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外耳道疖和外耳道炎《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外耳道胆脂瘤《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外耳道乳头状瘤《临床激光治疗学》
- 外耳道胆脂瘤《临床激光治疗学》
- 外耳道乳头状瘤《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外耳道《人体解剖学》
- 外耳道外生骨疣《临床激光治疗学》
- 外耳疤痕瘤(疤痕增生)《临床激光治疗学》
- 外耳道狭窄与闭锁《临床激光治疗学》
- 外耳《耳鼻咽喉外科学》
- 外耳道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外耳《人体解剖学》
- 外耳道炎《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外倒转术《妇产科学》
- 外耳道炎、疖肿《百病自测》
- 外丹《中医词典》
- 外耳道炎及疖《耳鼻咽喉外科学》
- 外吹《中医词典》
- 外耳道异物《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外疮《外科启玄》
- 外耳道异物《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外揣《内经评文》
- 外耳道异物《耳鼻咽喉外科学》
- 外揣《灵枢悬解》
- 外耳道异物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外揣《黄帝内经·灵枢》
- 外耳道真菌病《耳鼻咽喉外科学》
- 外缠喉风《中医词典》
- 外耳道阻塞《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第一章 鼻部疾病
- 第一节 外鼻畸形
- 第二节 先天性前、后鼻孔闭锁
- 第三节 鼻及鼻窦外伤
- 第四节 鼻前庭炎及鼻疖
- 第五节 急性鼻炎
- 第六节 慢性鼻炎
- 第七节 萎缩性鼻炎
- 第八节 变态反应性鼻炎
- 〔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1990)
- 第九节 鼻息肉
- 第十节 鼻腔异物
- 第十一节 鼻出血
- 第十二节 鼻中隔偏曲
- 第十三节 鼻中隔血肿及脓肿
- 第十四节 鼻窦普通炎症疾病
- 第十五节 鼻和鼻窦炎的并发症
- 第十六节 鼻特异感染性疾病
- 第十七节 恶性肉芽肿
- 第十八节 鼻及鼻窦囊肿
- 第十九节 鼻及鼻窦良性肿瘤
- 第二十节 鼻及鼻窦恶性肿瘤
- 第二章 咽部疾病
- 第一节 急性咽炎
- 第二节 慢性咽炎
- 第三节 腺样体肥大
- 第四节 急性扁桃体炎
- 第五节 慢性扁桃体炎
- 第六节 颈部筋膜间隙感染
- 第七节 咽部特异感染性疾病
- 第八节 全身病的咽部表现
- 第九节 爱滋病的耳鼻咽喉表现
- 第十节 咽部良性肿瘤和囊肿
- 第十一节 咽部恶性肿瘤
- 第十二节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第三章 喉部疾病
- 第一节 先天性喉畸形
- 第二节 喉外伤
- 第三节 急性会厌炎
- 第四节 急性喉炎
- 第五节 慢性喉炎
- 第六节 肥厚性声带炎
- 第七节 声带小结
- 第八节 声带息肉
- 第九节 喉阻塞
- 第十节 喉麻痹
- 第十一节 喉部特异感染性疾病
- 第十二节 喉淀粉样变
- 第十三节 喉部良性肿瘤
- 第十四节 喉癌
- 第四章 食管和气管疾病
- 第五章 耳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