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逆产
一、横生者,以儿方转身,产母用力逼之太早,故致儿身未顺而先露手臂。但令母安然仰卧,稳婆以手徐推儿臂下体,令其正直,复以中指摸其肩,弗使脐带攀系,即生。
二、倒生者,因儿未及转身,产母努力,故令儿先露足。令母正卧,以手徐推足入,良久,仍推儿身,徐俟转正近门,即生。
三、偏生者,因儿未顺生路,产母努力逼,儿头偏一边,虽若露顶,实额角也。亦照前法推正,即生。若儿顶后骨偏拄谷道旁,以手从外后旁轻轻托正,即生。
四、碍产者,儿身虽顺,门路虽正,但不能下,仍因胎转时脐带绊肩而然。令产母仰卧,以手轻推儿向上,乃用中指按儿两肩,理顺脐带,即生。
五、坐产者,因儿将产,其母疲倦,久坐椅褥,抵其生路而然。须用手巾一条,拴系高处,令产母以手攀之,轻轻屈足舒伸,以开生路,儿即顺生。
六、盘肠产者,临产,母肠先出,子产而肠未收,故曰盘肠产。古法以醋水各半盏,默然 产母面背,则收。一法以蓖麻子四十九粒,研烂,涂母头顶,待肠收上,急洗去。俗以水 面背,惊之而肠亦收。但恐惊则气散,反致他疾,戒之。
一方治横逆产难∶令产母仰卧,以小针刺儿手脚心三五次,用盐擦之,手脚即缩上转身,即生。
一方治盘肠产∶以半夏为末,用少许搐鼻中,肠自上。又方∶用大纸捻以麻油,润渗点着,吹灭,以烟熏产妇鼻中,肠即上。又方∶肠出,盛以洁净漆器,浓煎黄 汤浸之,肠即上。

- 六逆产《妇人规》
- 六逆产《景岳全书》
- 六娘子遍身痛汗大出昏昏如醉《孙文垣医案》
- 六难《难经悬解》
- 六气《黄帝内经太素》
- 六难《难经》
- 六气《中医名词词典》
- 六妙汤《是斋百一选方》
- 六气《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六妙门《中医词典》
- 六气《中医词典》
- 六门病证药方《儒门事亲》
- 六气《疫疹一得》
- 六脉真辨《医学集成》
- 六气《中医基础理论》
- 六脉配节气预知病诀《医门补要》
- 六气《伤寒直格》
- 六脉候脏腑《医学摘粹》
- 六气本宫《灵素节注类编》
- 六脉纲领《叶选医衡》
- 六气便解《医医小草》
- 六脉《中医词典》
- 六气标本论《古今医统大全》
- 六律《中医词典》
- 六气标本所从不同《类经》
- 六论气色《石室秘录》
- 六气病解《医学启源》
- 六龙丹《救伤秘旨》
- 六气补泻用有先后《类经》
- 六六九九以正天度而岁气立《类经》
- 六气从化《四圣心源》
《妇人规》
- 作者:攻介宾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上卷总论类
- 上卷经脉类
- 上卷胎孕类
- 下卷产育类
- 下卷产后类
- 下卷带浊梦遗类
- 下卷乳病类
- 下卷子嗣类
- 下卷瘕类
- 下卷前阴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