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毒疮
病名。疮疡发于下肢而黄水淋漓之病证。出《外科启玄》卷八。亦名下注疮。其病多因风湿热客于肌肤郁结蕴滞所致。以发于小腿足踝等为多见。急性者症见初起患部皮肤潮红,继起丘疹、水泡,搔痒,破后黄水淋漓,浸淫成片,常对称发生,属湿热偏重型;而慢性者则多伴有血虚,症见皮肤肥厚粗糙,脱屑,搔痒无度,病程迁延,属血虚风燥型。治宜审因辨证。属急性者宜清热利湿,可内服萆薢渗湿汤或龙胆泻肝汤,外用黄柏或野菊、蒲公英煎汤等待冷湿敷,渗水减少后用三黄洗剂或青黛散敷贴。属慢性则养血祛风,可内服当归饮子或除湿胃苓汤,外用青黛膏加铜绿外搽;亦可用苦参汤药浴。相当于下肢湿疹。

- 湿毒疮《中医词典》
- 湿毒《中医词典》
- 湿毒疮《外科启玄》
- 湿毒《中医名词词典》
- 湿毒脚气《中医词典》
- 湿癫《中医词典》
- 湿毒流注《中医词典》
- 湿疸候《诸病源候论》
- 湿毒流注《证治准绳·疡医》
- 湿疸《中医词典》
- 湿毒流注(附∶瓜藤缠)《外科心法要诀》
- 湿疮候《诸病源候论》
- 湿毒流注(附瓜藤缠)《医宗金鉴》
- 湿疮《中医外科学》
- 湿毒流注门主方《疡医大全》
- 湿疮《丁甘仁医案》
- 湿毒流注门主论《疡医大全》
- 湿疮《儒门事亲》
- 湿毒下血《中医词典》
- 湿喘《中医词典》
- 湿毒蕴结证《临证实验录》
- 湿虫《外科证治全书》
- 湿度《实验动物科学》
- 湿虫《中医词典》
- 湿遏热伏《中医词典》
- 湿簸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 湿何以配土《思考中医》
- 湿病一《金匮悬解》
- 湿候《诸病源候论》
- 湿病一《伤寒悬解》
- 湿化《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