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证四 太阳九十五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吐伤胃阳,则病上逆,浊气冲塞,故心下逆满。阳气浮升而无根,故起则头眩。下泻脾阳,则病下陷,风木抑郁,故脉沉紧。木愈郁而愈升,升发太过,而不得平,故气上冲胸。又复发汗,以亡经中之阳,温气脱泻,木枯风动,于是身体振摇,势如悬旌。此缘于水旺土湿而风木郁动也,苓桂术甘汤,苓、术泻水,桂枝疏木,而甘草补中也。
【29】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 苓桂术甘证四 太阳九十五《伤寒悬解》
- 苓桂术甘汤证《临证实验录》
- 苓桂五味甘草去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方《医宗金鉴》
- 苓桂术甘汤九十二 方见《伤寒·太阳》《金匮悬解》
- 苓桂五味甘草汤方《医宗金鉴》
- 苓桂术甘汤方《医宗金鉴》
- 苓藕饮《保健药膳》
- 苓桂术甘汤(加味苓桂术甘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 苓术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苓桂术甘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苓术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苓桂术甘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苓术菟丝丸(新方)《虚损启微》
- 苓桂术甘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铃医(走方医)《中医名词词典》
- 苓桂术甘茶《茶饮保健》
- 凌德《中医词典》
- 苓桂甘枣证九 太阳一百《伤寒悬解》
- 凌夫人孕《孙文垣医案》
- 苓桂甘枣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凌绂曾《中医词典》
- 苓甘五味姜辛汤方《医宗金鉴》
- 凌奂(1822-1893年)《中医词典》
- 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悬解》
- 凌堃(kūn昆)(1795-1861年)《中医词典》
- 苓甘五味姜辛半杏大黄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凌霄花《本草备要》
-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凌霄花《本草易读》
-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医宗金鉴》
- 凌霄花《本草求真》
《伤寒悬解》
- 伤寒杂病论序
- 伤寒论序
- 自序
- 后序
- 卷首·仲景微旨 九章
- 卷一·脉法上篇 三十一章
- 卷二·脉法下篇 五十二章
- 卷三·太阳经上篇 五十三章
- 太阳本病
- 总提纲 共三章
- 太阳中风 十五章
- 太阳中风一 太阳四
- 太阳中风桂枝证一 太阳五
- 铢两升斗考②
- 桂枝证二 太阳六
- 桂枝证三 太阳七
- 桂枝证四 太阳八
- 桂枝证五 太阳九
- 桂枝证六 太阳十
- 桂枝证七 太阳十一
- 桂枝证八 太阳十二
- 桂枝证九 太阳十三
- 挂枝证十 太阳十四
- 桂枝证十一 太阳十五
- 忌桂枝证十二 太阳十六
- 忌桂枝证十三 太阳十七
- 忌桂枝证十四 太阳十八
- 太阳伤寒 九章
- 太阳风寒双感证 四章
- 太阳伤寒大青龙证 二章 太阳入阳明去路
- 太阳伤寒小青龙证 三章 太阳入太阴、少阴去路
- 太阳伤寒白虎证 四章 太阳入阳明去路
- 太阳风寒五苓散证 三章 (太阳入太阴去路)
- 太阳伤寒抵当证 四章 (太阳入阳明去路)
- 太阳传经 五章
- 太阳解期 一章 太阳五十三
- 卷四·太阳经中篇 五十六章
- 太阳坏病
- 提纲 二章
- 太阳坏病入阳明去路 十五章
- 太阳坏病入阳明桂枝证一 太阳五十六
- 发汗亡津证二 太阳五十七
- 麻杏甘石证三 太阳五十八
- 汗后作喘证四 太阳五十九
- 麻杏甘石证五 太阳六十
- 人参白虎证六 太阳六十一
- 人参白虎证七 太阳六十二
- 表里俱虚证八 太阳六十三
- 调胃承气证九 太阳六十四
- 阴阳俱虚证十 太阳六十五
- 火热入胃证十一 太阳六十六
- 火邪圊血证十二 太阳六十七
- 火逆助邪证十三 太阳六十八
- 火逆吐血证十四 太阳六十九
- 火邪内攻证十五 太阳七十
- 太阳坏病入太阴去路 二十一章
- 太阳坏病入太阴五苓散证一 太阳七十一
- 五苓散证二 太阳七十二
- 甘草干姜证三 太阳七十三
- 甘草干姜证四 太阳七十四
- 汗后吐逆证五 太阳七十五
- 汗后吐逆证六 太阳七十六
- 吐后生烦证七 太阳七十七
- 吐后作吐证八 太阳七十八
- 身疼下利证九 太阳七十九
- 新加汤证十 太阳八十
- 葛根连芩证十一 太阳八十一
- 桂枝去芍药证十二 太阳八十二
- 桂枝厚朴杏子证十三 太阳八十三
- 桂枝厚朴杏子证十四 太阳八十四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证十五 太阳八十五
- 厚朴姜夏参甘证十六 太阳八十六
- 栀子厚朴证十七 太阳八十七
- 栀子干姜证十八 太阳八十八
- 栀于香豉证十九 太阳八十九
- 栀子香豉证二十 太阳九十
- 忌栀子证二十一 太阳九十一
- 太阳坏病入少阴去路 十七章
- 太阳坏病入少阴桂枝附子证一 太阳九十二
- 芍药甘草附子证二 太阳九十三
- 内外俱虚证三 太阳九十四
- 苓桂术甘证四 太阳九十五
- 真武证五 太阳九十六
- 桂枝甘草证六 太阳九十七
- 阳虚耳聋证七 太阳九十八
- 身重心悸证八 太阳九十九
- 苓桂甘枣证九 太阳一百
- 桂枝加桂证十 太阳一百一
- 桂枝加桂证十一 太阳一百二
-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证十二 太阳一百三
- 温针亡阳证十三 太阳一百四
-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证十四 太阳一百五
- 茯苓四逆证十五 太阳一百六
- 干姜附子证十六 太阳一百七
- 禹余粮证十七 太阳一百八
- 太阳坏病入厥阴去路 一章
- 卷五·太阳经下篇 二十五章
- 太阳坏病结胸痞证
- 提纲 一章
- 太阳坏病结胸证 十二章
- 太阳坏病结胸大陷胸证一 太阳百十一
- 大陷胸证二 太阳百十二
- 大陷胸证三 太阳百十三
- 大陷胸丸证四 太阳百十四
- 结胸忌下证五 太阳百十五
- 结胸烦躁证六 太阳百十六
- 小结胸证七 太阳百十七
- 脏结证八 太阳百十八
- 脏结证九 太阳百十九
- 脏结证十 太阳百二十
- 结胸脉法十一 太阳百二十一
- 结胸变证十二 太阳百二十二
- 太阳坏病痞证 十二章
- 卷六·阳明经上篇 五十章
- 阳明实证
- 提纲 二章
- 外证 五章
- 来路 四章
- 阳明经病腑病汗下总纲 一章 阳明十二
- 阳明经病 七章 腑病连经
- 阳明腑病 二十七章
- 阳明腑病调胃承气证一 阳明二十
- 大承气证二 阳明二十一
- 小承气证三 阳明二十二
- 调胃承气证五 阳明二十四
- 亡津便硬证六 阳明二十五
- 蜜煎导证七 阳明二十六
- 麻仁丸证八 阳明二十七
- 大承气证九 阳明二十八
- 小承气证十 阳明二十九
- 小承气证十一 阳明三十
- 大承气证十二 阳明三十一
- 亡津谵语证十三 阳明三十二
- 大承气证十四 阳明三十三
- 调胃承气证十五 阳明三十四
- 大承气证十六 阳明三十五
- 大承气证十七 阳明三十六
- 大承气证十八 阳明三十七
- 大承气证十九 阳明三十八
- 大承气证二十 阳明三十九
- 大承气证二十一 阳明四十
- 三阳合病证二十二 阳明四十一
- 汗多亡津证二十三 阳明四十二
- 胃热阳绝证二十四 阳明四十三
- 大承气证二十五 阳明四十四
- 大承气证二十六 阳明四十五
- 大承气证二十七 阳明四十六
- 阳明瘀血证 三章
- 阳明解期 一章 阳明五十
- 卷七·阳明经下篇 三十三章
- 阳明虚证 阳明入太阴去路
- 提纲 一章
- 阳明虚证提纲 阳明五十一
- 中风瘕泄证一 阳明五十二
- 四逆证二 阳明五十三
- 胃中虚冷证三 阳明五十四
- 胃中寒冷证四 阳明五十五
- 哕而腹满证五 阳明五十六
- 身痒无汗证六 阳明五十七
- 咳呕厥逆证七 阳明五十八
- 咳逆咽痛证八 阳明五十九
- 吴茱萸证九 阳明六十
- 呕多忌攻证十 阳明六十一
- 五苓散证十一 阳明六十二
- 心下硬满证十二 阳明六十三
- 寒热脉紧证十三 阳明六十四
- 栀子白虎猪苓证十四 阳明六十五
- 汗多亡阳证十五 阳明六十六
- 谵语喘满证十六 阳明六十七
- 谵语郑声证十七 阳明六十八
- 栀于豉证十八 阳明六十九
- 白虎证十九 阳明七十
- 汗多胃燥证二十 阳明七十一
- 口燥欲衄证二十一 阳明七十二
- 鼻燥欲衄证二十二 阳明七十三
- 脉浮盗汗证二十三 阳明七十四
- 汗解紧愈证二十四 阳明七十五
- 发热色黄证二十五 阳明七十六
- 无汗发黄证二十六 阳明七十七
- 微汗发黄证二十七 阳明七十八
- 茵陈蒿证二十八 阳明七十九
- 脉迟发黄证二十九 阳明八十
- 柴胡麻黄证三十 阳明八十一
- 小柴胡证三十一 阳明八十二
- 小柴胡证三十二 阳明八十三
- 卷八·少阳经上篇 二十二章
- 少阳本病 腑病脏病连经
- 提纲 一章
- 少阳经提纲 少阳一
- 少阳经病小柴胡证一 少阳二
- 小柴胡证二 少阳三
- 小柴胡证三 少阳四
- 小柴胡证四 少阳五
- 小柴胡证五 少阳六
- 柴胡桂枝证六 少阳七
- 小柴胡证七 少阳八
- 小柴胡证八 少阳九
- 小柴胡证九 少阳十
- 属阳明证十 少阳十一
- 黄芩半夏证十一 少阳十二 入阳明去路
- 大柴胡证十二 少阳十三 入阳明去路
- 大柴胡证十三 少阳十四 入阳明去路
- 调胃承气证十四 少阳十五 入阳明去路
- 少阳传经 三章
- 热入血室 三章
- 少阳解期 一章
- 卷九·少阳经下篇 十六章
- 少阳坏病
- 提纲 一章
- 少阳坏病入阳明去路 八章
- 少阳坏病入阳明去路谵语烦悸证一 少阳二十四
- 小建中证二 少阳二十五
- 炙甘草证三 少阳二十六
- 烦满惊悸证四 少阳二十七
- 柴胡龙骨牡蛎证五 少阳二十八
- 小柴胡证六 少阳二十九
- 大柴胡证七 少阳三十
- 大柴胡证八 少阳三十一
- 少阳坏病入太阴去路 二章
- 少阳坏病结胸痞证 五章
- 卷十·太阴经全篇 十七章
- 太阴脏病
- 提纲 一章
- 太阴经提纲一 太阴一
- 太阴经病桂枝证一 太阴二
- 太阴脏病四逆证二 太阴三
- 下利清谷证三 太阴四
- 四逆桂枝证四 太阴五
- 四逆证五 太阴六
- 黄连证六 太阴七
- 桂枝芍药证七 太阴八
- 桂枝大黄证八 太阴九
- 芍药大黄证九 太阴十
- 暴烦下利证十 太阴十一
- 茵陈蒿证十一 太阴十二
- 麻黄连翘赤小豆证十二 太阴十三
- 栀子柏皮证十三 太阴十四
- 寒湿发黄证十四 太阴十五
- 中风欲愈十五 太阴十六
- 太阴解期 一章
- 卷十一·少阴经全篇 四十六章
- 少阴脏病
- 提纲 一章
- 少阴经提纲一 少阴一
- 少阴脏病连经麻附细辛证一 少阴二
- 麻附甘草证二 少阴三
- 少阴脏病忌汗证三 少阴四
- 四逆证四 少阴五
- 附子证五 少阴六
- 附子证六 少阴七
- 咳利谵语证七 少阴八
- 发汗动血证八 少阴九
- 发汗亡阳证九 少阴十
- 咽痛吐利证十 少阴十一
- 甘草桔梗证十一 少阴十二
- 半夏散证十二 少阴十三
- 苦酒汤证十三 少阴十四
- 猪肤汤证十四 少阴十五
- 四逆证十五 少阴十六
- 下利烦渴证十六 少阴十七
- 吴茱萸证十七 少阴十八
- 真武汤证十八 少阴十九
- 呕利汗出证十九 少阴二十
- 猪苓证二十 少阴二十一
- 四逆散证二十一 少阴二十二
- 通脉四逆证二十二 少阴二十三
- 白通汤证二十三 少阴二十四
- 白通猪胆汁证二十四 少阴二十五
- 桃花汤证二十五 少阴二十六
- 桃花汤证二十六 少阴二十七
- 下利脓血证二十七 少阴二十八
- 身热便血证二十八 少阴二十九
- 少阴亡阳死证 六章
- 少阴阳回不死证 四章
- 土盛水负证 五章
- 少阴中风欲愈 一章
- 少阴解期 一章
- 卷十二·厥阴经全篇 五十章
- 厥阴脏病
- 提纲 一章
- 厥阴经提纲一 厥阴一
- 厥阴脏病乌梅丸证一 厥阴二
- 手足厥冷证二 厥阴三
- 厥热胜复证三 厥阴四
- 厥热胜复证四 厥阴五
- 厥多热少证五 厥阴六
- 厥少热多证六 厥阴七
- 热胜便血证七 厥阴八
- 彻热除中证八 厥阴九
- 热胜痈脓证九 厥阴十
- 厥胜下利证十 厥阴十一
- 热胜喉痹证十一 厥阴十二
- 热胜便脓证十二 厥阴十三
- 脉促发厥证十三 厥阴十四
- 当归四逆证十四 厥阴十五
- 瓜蒂散证十五 厥阴十六
- 少腹满痛证十六 厥阴十七
- 脉虚厥逆证十七 厥阴十八
- 水渍作利证十八 厥阴十九
- 腹痛欲利证十九 厥阴二十
- 当归四逆证二十 厥阴二十一
- 四逆证二十一 厥阴二十二
- 四逆证二十二 厥阴二十三
- 通脉四逆证二十三 厥阴二十四
- 干姜连芩人参证二十四 厥阴二十五
- 吴茱萸证二十五 厥阴二十六
- 痈脓作呕证二十六 厥阴二十七
- 麻黄升麻证二十七 厥阴二十八
- 四逆证二十八 厥阴二十九
- 热厥下利证二十九 厥阴三十
- 厥阴阳绝死证 七章
- 厥阴阳回不死证 十二章
- 厥阴阳回不死证一 厥阴三十八
- 阳回证二 厥阴三十九
- 阳回证三 厥阴四十
- 阳回圊脓证四 厥阴四十一
- 阳回圊脓证五 厥阴四十二
- 阳回自愈证六 厥阴四十三
- 阳回有热证七 厥阴四十四
- 阳回饮水证八 厥阴四十五
- 阳回热利证九 厥阴四十六
- 阳回谵语证十 厥阴四十七
- 阳回生烦证十一 厥阴四十八
- 厥阴欲愈十二 厥阴四十九
- 厥阴解期 一章
- 卷十三·伤寒类证 三十六章
- 卷十四·汗下宜忌 五十一章
- 汗下
- 不可汗 十八章
- 不可下 十六章
- 不可汗下 四章
- 可汗 一章
- 可吐 三章
- 可下 九章
- 卷末·附王叔和《伤寒例》
- 附:方剂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