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八两) 山茱萸肉 山药(各四两) 白茯苓(去皮) 牡丹皮 泽泻(各三两)
肾虚不能制火者,此方主之。
肾非独水也,命门之火并焉。肾不虚,则水足以制火,虚则火无所制,而热证生矣。名之曰阴虚火动。河间氏所谓肾虚则热是也。今人足心热,阴股热,腰脊痛,率是此证。老人得之为顺,少年得之为逆,乃咳血之渐也。熟地黄、山茱萸味浓者也。经曰∶味浓为阴中之阴,故能滋少阴,补肾水。泽泻味甘咸寒,甘从湿化,咸从水化,寒从阴化,故能入水脏而泻水中之火。丹皮气寒味苦辛,寒能胜热,苦能入血,辛能生水,故能益少阴,平虚热。山药、茯苓,味甘者也,甘从土化,土能防水,故用之以制水脏之邪,且益脾胃而培万物之母也。互考见咳嗽门。

- 六味地黄丸《医方考》
- 六味地黄丸《医方考》
- 六味地黄丸《医方考》
- 六味地黄丸《冯氏锦囊秘录》
- 六味地黄丸《医方考》
- 六味地黄丸《删补名医方论》
- 六味地黄丸《外科理例》
- 六味地黄丸《医宗金鉴》
- 六味地黄丸《仁术便览》
- 六味地黄丸《虚损启微》
- 六味地黄丸《仁术便览》
- 六味地黄丸《正体类要》
- 六味地黄丸《仁术便览》
- 六味地黄汤《外科全生集》
- 六味地黄丸《仁术便览》
- 六味地黄汤《医学心悟》
- 六味地黄丸《明目至宝》
- 六味安消胶囊治疗胃腹疾病简介《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六味地黄丸《医方论》
- 六微旨大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 六味地黄丸《时方歌括》
- 六微旨大论《素问悬解》
- 六味地黄丸《何氏虚劳心传》
- 六微旨大论《素问悬解》
- 六味地黄丸方解《吴医汇讲》
- 六天气《证类本草》
- 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方《医方考》
- 六十一难《难经悬解》
- 六味地黄丸如黄柏知母方《医方考》
- 六十一难《难经》
- 六味地黄丸证《临证实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