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怎样选择保健茶饮
中国传统医学的“天人合一”理论认为,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必须顺应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才能健康长寿。正如《灵枢$四气调神大论》认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养生类茶饮方一般适合健康人在一年四季饮用,但应注意不同的年龄、体质特点,伤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饮用,以免与正在服用的其它药物产生不良反应。
(一)按季节选择茶饮
1.春季的养生茶饮。“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天阳气旺盛,气候炎热,是自然界万物生长最为茂盛的季节。人体新陈代谢亢盛,被暑热所蒸,汗失过多,易于耗伤气阴。因此宜饮用益气生津的生脉茶、白术茶、茯苓茶、黄芪茶、芦根茶、玉竹茶等类茶饮。“夏气通心”,还可饮用绿茶、竹叶茶、荷叶茶、生地茶、麦冬茶、栀子茶等清心生津类茶饮。夏季中的长夏,湿气较重,与暑热交蒸,脾胃易伤,此时可选择绿茶、茯苓茶、董苡仁茶、藿香茶、佩兰茶等清暑化湿类茶饮。
3.秋季的养生茶饮。“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天阳气闭蒙,阴气聚盛,自然界万物凋谢,寒风凛冽,人体新陈代谢缓慢,精气内藏。“冬气通肾”,在这个季节中就应注意选择饮用红茶、枸杞茶、熟地茶、山茱萸茶、菟丝子茶、冬虫夏草茶、肉桂茶等温热助阳、补肾填精类的茶饮。
(二)按人选择茶饮
1.根据年龄选择茶饮。①少年儿童的养生茶饮。少年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生机旺盛,脏腑娇嫩,一般可饮用一些消暑解渴、益智之品,但不宜滋补,如个别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的儿童,可在医生指导下饮用适量的滋补助生长类的茶饮。②青壮年的养生茶饮。青壮年已经发育成熟,血气旺盛,精力充沛,一般不宜过分滋补。如过分劳累或受疾病所伤,可适当饮用滋补类茶饮。③老年的养生茶饮。人至老年脏腑功能逐渐减弱,肾气亏损,气血干枯,形神皆衰,可选择较有针对性的滋补类茶饮,但宜少量多次饮用,逐渐发挥其药力作用。
2.根据性别选择茶饮。①男性的养生茶饮。男性具有肾精易损的特点,尤其在劳累、纵欲过度以及上了年纪后,常常出现肝肾不足的病症,可选择菟丝子茶、淫阳藿茶、杜仲茶、何首乌茶等类具有滋补肝肾、强筋壮骨功能的茶饮。②女性的养生茶饮。女性具有经带孕产的特点,在妇女月经期宜饮当归茶、益母草茶等类具有养血调经功能的茶饮。
3.根据体质选择茶饮。①气虚体质者的养生茶饮。气虚体质指机体脏腑功能不能完全正常运转,造成身体素质虚弱,常出现气短乏力、神疲懒言、食少倦怠、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自汗、舌淡、脉虚细无力等气虚类症状,可选择饮用人参茶、黄芪茶、白术茶、山药茶等具有补气功能的茶饮。②阳虚体质者的养生茶饮。阳虚体质指机体素有阳气不足,导致功能的部分衰退,常出现肢冷畏寒、面色苍白、倦怠无力、自汗、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白、脉虚迟或沉弱等阳虚类症状,可选择饮用干姜茶、肉桂茶、附子茶等具有温热功能的茶饮,应注意不宜过饮。③血虚体质者的养生茶饮。血虚体质指机体素有血液不足,部分脏腑肢体血脉失于濡养而导致一定程度虚弱,常出现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或姜黄、女子月经量少或闭经、舌质淡、脉沉细无力等血虚类症状,可选择饮用当归茶、熟地茶、何首乌茶、龙眼肉茶等具有养血生血功能的茶饮。④阴虚体质者的养生茶饮。阴虚体质指机体素有津液或精血不足,而导致阴不制阳,常出现形体消瘦、口干咽噪、眩晕、失眠、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尿黄、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类症状,可选择饮用生地茶、枸杞茶、玉竹茶、白芍茶、白薇茶等具有养阴清热功能的茶饮。⑤痰湿体质者的养生茶饮。痰湿体质指机体素有水湿内停、脾胃运化失常或肥胖之体,可选择饮用茯苓茶、白术茶、薏苡仁茶等具有运脾除湿功能的茶饮。
- 怎样选择保健茶饮《茶饮保健》
- 怎样选用滋补性食物《中医饮食营养学》
- 怎样选择茶具《茶饮保健》
- 怎样食补有益《老年食养食疗》
- 怎样选择配料《茶饮保健》
- 怎样避免火罐烫伤《中医刺灸》
- 怎样学习外科学《外科学总论》
- 贼邪《中医词典》
- 怎样预防艾滋病传播《免疫与健康》
- 贼风邪气乘虚伤人《类经》
- 怎样预防病毒性肝炎《免疫与健康》
- 贼风入腹《中医词典》
- 怎样制作茶饮《茶饮保健》
- 贼风篇《医旨绪余》
- 增爱丸《是斋百一选方》
- 贼风偏枯候《诸病源候论》
- 增补本草备要自序《本草备要》
- 贼风偏枯《女科证治准绳》
- 增补临产须知(万密斋先生女科)《胎产指南》
- 贼风挛痛《普济方·针灸》
- 增补胎前十症《胎产指南》
- 贼风挛痛《新修本草》
- 增订客气客运活法《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贼风候《诸病源候论》
- 增订治麻问答捷要《麻科活人全书》
- 贼风鬼神《类经》
- 增加染色强度方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贼风方一十二首《外台秘要》
- 增进健康靠自己《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 贼风《内经评文》
- 增进老人心理卫生的原则《医学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