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冷的应用

《基础护理学》书籍目录

冷疗法是指用比人体温度低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使皮肤的温度降低,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一、冷的治疗作用

(一)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 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出血,常用于扁桃体手术后,牙科术后、鼻衄、头部外伤及扭伤、挫伤早期。施行短时间的冷敷,可防止皮下出血和肿胀。

(二)减轻疼痛 冷可抑制细胞活动,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由于充血压迫神经末梢而致疼痛者,也可因冷使血管收缩解除压迫而止痛。临床上常用于牙痛、急性损伤和外科小手术的局部麻醉。

(三)制止炎症扩散和化脓 冷可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局部血流,使细胞代谢降低,同时也降低了细菌的活力,抑制了炎症和化脓的扩散。

(四)降低体温 当冷直接作用于皮肤大血管处,通过物理作用,可将体内的热传导散发于体外,全身用冷后,先是毛细血管收缩,继而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来降低体温。临床上常用于高热中暑病人。对脑外伤、脑缺氧患者,利用局部或全身降温,减少脑细胞需氧量,有利于脑细胞的康复。

二、影响冷疗的因素

(一)冷疗的部位和方法 部位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如高热病人的降温应在较大的动脉处置冷,或用全身冷疗法,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为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或制止炎症和化脓,可局部置冷以达到冷的效果。

(二)冷疗面积 用冷面积大小与冷的效果有关,如全身用冷,冷疗面积大反应则强;局部用冷,冷疗面积小,反应则弱。

(三)冷疗时间 应根据应用目的、机体状态和局部组织情况而定,一般用冷时间为15-20分钟。时间过长或反复用冷可导致不良反应,如出现寒战面色苍白,以至影响脉博和呼吸。局部用冷时间过长,则可引起营养、细胞代谢、生理功能障碍,甚至组织细胞死亡。

(四)病情和个体差异 由于不同的年龄、疾病和机体状况,对冷的反应也不相同。正确用冷,才能发挥冷疗效用,如中暑、高热病人可用冷疗降温;麻疹高热则不可用冷疗降温。对老幼患者,冷疗要慎重;对末梢循环不良者,则应忌用冷疗。

三、用冷的禁忌

1.大片组织受损、局部血循环不良或感染性休克,微循环明显障碍、皮肤颜色青紫时,不宜用冷敷,以免加重微循环障碍,促进组织坏死

2.慢性炎症或深部有化脓病灶时,不宜冷疗,以免使局部血流量减少,影响炎症吸收。

3.忌用冷的部位。枕后、耳廓、阴囊处忌用冷疗,以防冻伤。心前区忌冷,以防反射性心率减慢,心房、心室纤颤及传导阻滞。腹部忌冷。以防腹泻。足底忌冷,以防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影响散热或引起一过性的冠状动脉收缩。出血热、麻疹、高血压、风湿关节炎和体质很差的病人忌用冷疗,以防周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四、冷疗方法

(一)局部用冷法

1.冰袋、冰囊的应用 多用于降温、减少出血及局部止痛(图13-1)

冰袋

冰袋

冰囊

图13-1 冰袋及冰囊

(1)用物冰袋及套,冰块,盆,锤子,帆布袋或木箱,勺,擦布(图13-2,13-3)。

打冰用具

图13-2 打冰用具

打冰块用木箱

图13-3打冰块用木箱

(2)操作方法

①将冰块放入帆布袋内,用锤子敲碎,放入盆中,用水冲去棱角及污垢,以免损坏冰袋,使病人不适(图13-4)。

②将冰块装入冰袋或冰囊内约1/2满,驱出空气,夹紧袋口并倒提抖动,检查有无漏水,擦干后装入布套。

③将冰袋放于需要部位,高热病人可敷前额及头顶、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鼻部冷敷时,可将冰囊吊起,使其底部接触鼻根,以减轻压力(图13-5.13-6)。

用水冲去冰的棱角

图13-4 用水冲去冰的棱角

头部放置冰袋

图13-5头部放置冰袋

鼻部放置冰袋

图13-6 鼻部放置冰囊

若在颈部放冰囊时,应向病人说明,将三角巾两端在颈后部系好(图13-7.13-8)。

冰囊置于颈间时包裹法

图13-7 冰囊置于颈间时包裹法

颈间冰囊放置法

图13-8 颈间冰囊放置法

④用毕整理用物,将冰袋倒置后凉干,保存时吹入少许空气拧紧袋口放于干燥阴凉处,以免橡胶粘连。

附:新型冰袋聚乙烯醇冰袋内为一种特殊高分子物质。袋的两端分别有一方形尼龙便于固定,且可随意调节。将冰袋敷于不同部位可迅速降温,消除头痛、牙痛及扭伤等产生的不适,也可减轻术后疼痛。这种冰袋可多次重复使用,每次使用前应先将冰袋平放于冰箱中冷藏2-3小时,待有水晶产生后取出,用布裹住冰袋敷在所需部位。如冰袋变得太硬,应稍待几分钟后即可柔软。用后进行消毒。

2.冰帽或冰槽的应用为防治脑水肿,采用以头部降温为主,体表降温为辅的方法,使体温(肛温)降至33℃,以降低脑组织的代谢率,减少耗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减慢或制止其损害的进展,有利于脑细胞的恢复。

(1)用物冰帽或冰槽,冰块,锤子,帆布袋,盆,勺,棉花,海绵,肛表盛水桶,凡士林纱布。

(2)操作方法

①将冰决放于帆布袋内,用锤子砸成核桃大小,倒入盆中用水冲去棱角,放入冰帽或冰槽内。

②将病人头部置于冰帽或冰槽内,后颈部和接触处填以海绵,防止受压,两耳用不脱脂棉花塞住,防止水流入耳内。两眼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保护角膜,肩部垫一小枕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为了防止冻伤,耳廓皮肤与冰帽之间应加数层纱布以资保护(图13-9,13-10)。

冰帽

图13-0 冰帽

冰槽

图13-10 冰槽

③为病人测肛温,随时观察体温情况,使之保持在33℃左右,一般不宜低于30℃,否则会导致心房、心室纤颤或房室传导阻滞等。

附:半导体降温帽半导体降温是利用半导体温差电致冷技术造成帽内局部的低温环境,从而降低脑代谢率,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使皮层细胞得到保护和修复。多用于脑外伤、脑水肿、脑缺氧、颅内压增高等。

(1)操作方法

①连接好机器和水路,先接通流水,流量为600ml/分钟,保持流水通畅。②打开电源开关,接通电源,降温帽开始冷却,5分钟后可稳定在所需温度。

③将降温帽戴在病人头部,观察并调节温度,严防冻伤,尤其是耳廓部。

④用毕先关闭电源 再切断流水,整理好机器。

(2)注意事项①使用机器时,先通水后通电。停用时,先关电后断水。②整流电源的电流量在0-22A之间,18-20A效果最佳,18A以下冷却能力渐减少,帽内温度随之升高,故应根据病人需要调节。③使用时需接地线,以保证安全。

3.冷湿敷法 多用于止血。

(1)用物盆内放冰块或冷水,小毛巾两块,小橡皮单及治疗巾,弯盘,凡士林,棉签,纱布。

(2)操作步骤

①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处,说明目的,以取得配合。暴露患部,将橡皮单及治疗巾垫在冷敷部位下面,局部涂以凡士林,上面铺一块纱布。

②将小毛巾浸于冰水或冷水中,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度,敷于患处,每3-5分钟更换一次,持续冷敷15-20分钟。

(3)冷敷完毕,用纱布擦净患处,整理用物。

(二)全身用冷法 有酒精擦浴和温水擦浴法,多用于高热病人的降温,但体弱、高热恶寒、对冷敏感以及风湿病人不宜采用。

1.酒精擦浴 酒精是一种挥发性的液体,擦浴时在皮肤上迅速蒸发,吸收和带走机体大量的热,又因酒精具有刺激皮肤血管扩张的作用,所以,其散热效果较强。

(1)用物 治疗碗内盛30%-50%酒精200-300ml(温度32℃左右),小毛巾或纱布2块,大毛巾,冰袋,热水袋及套,便器,必要时可备衣裤一套,备屏风。

(2)操作方法

①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向病人做好解释,关好门窗,调节室温至21-24℃,用屏风遮挡,松盖被,协助排便。

②头部放置冰袋,以助降温,并可防止擦浴时表皮血管收缩,血液集中到头部,引起充血。足底放置热水袋,使病人舒适,促进下肢血管扩张,加速全身血循环,有利于散热。如系伤寒病人应在腹部冷敷,以免腹部充血引起肠穿孔和出血。中暑病人可同时置冰袋于大血管丰富处。

③协助病人脱去上衣,露出一上肢,下垫大毛巾,将拧至半干的小毛巾缠在手上成手套式(图13-11),以离心方向边擦边按摩。自颈部(侧面)沿上臂外侧擦至手背;自侧胸部经腋窝沿上臂内侧至手心,用大毛巾擦干皮肤,以同法擦试另一上肢,每侧上肢各擦3分钟。

小毛巾缠手上成手套式

图13-11 小毛巾缠手上成手套式

④使病人侧卧,露出背部,垫上大毛巾,从颈部向下擦拭整个背并按摩3分钟,擦干皮肤,穿好上衣。

⑤脱去裤子,露出一侧下肢,垫大毛巾,自髋部沿大腿外侧擦至足背,自腹股沟经腿内侧擦至踝部,自股下经腘窝擦至足跟,擦干皮肤,以同法擦拭另一下肢,每侧下肢擦3分钟。

⑥穿好裤子,撤去大毛巾,热水袋,盖好被子,整理床单位。半小时后测量体温,并记录在体温单上,如体温降至39℃以下,应取下头部冰袋,让病人休息。

(3)注意事项①擦浴中应注意观察病人情况,如有寒战、面色苍白,或脉搏、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医生。②擦至颈部、腋窝、肘部、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丰富处,应稍用力擦拭,停留时间稍长些,以助散热。一般全部擦浴时间为15-20分钟。③禁擦枕后、心前区、腹部、足底。

2.温水擦浴 用于高热病人降温。用低于病人皮肤温度的温水(一般为32-34℃)进行擦浴,可以很快将皮肤温度通过水传导散发。皮肤接受冷刺激后,初期可使毛细血管收缩,继而扩张,擦浴时加用按摩手法刺激血管被动扩张,加倍促进热的散发。

温水擦浴除在面盆内盛32-34℃温水半盆外,其余用物、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同酒精擦浴。

3.冷水灌肠 体温超过40℃的中暑病人,经冷敷或擦浴后均不能降温时,可用4℃等渗盐水300ml灌肠降温,其用物及操作方法同不保留灌肠法。

(3)滴管内液面过低:①滴管侧壁有调节孔者,可夹住滴管下端的橡胶管,打开调节孔,当液面升高至适当水平时再关闭调节孔,松开下端橡胶管即可。②滴管侧壁无调节孔者,可夹住滴管下端的橡胶管,用手挤压滴管上端的橡胶管,待滴管液面升至适当水平时,将滴管上端橡胶管内的空气挤入输液瓶,松开下端橡胶管即可。③输液过程中,如果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则应检查滴管上端橡胶管与茂菲氏滴管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予以更换。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基础护理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基础护理学》书籍目录
  1. 冷的应用《基础护理学》
  2. 冷丹《丹溪手镜》
  3. 冷疔《中医词典》
  4. 冷疮门主论《疡医大全》
  5. 冷疔《医宗金鉴》
  6. 冷疮候《诸病源候论》
  7. 冷疔《外科心法要诀》
  8. 冷疮《中医词典》
  9. 冷冻疗法《理疗学》
  10. 冷疮《圣济总录》
  11. 冷冻伤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12. 冷喘《中医词典》
  13. 冷冻蚀刻表面标记免疫电镜技术《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14. 冷齿《中医词典》
  15. 冷冻蚀刻免疫电镜技术《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16. 冷痹《中医词典》
  17. 冷毒疳痢《中医词典》
  18. 冷闭《金匮翼》
  19. 冷呃《中医词典》
  20. 冷闭《中医词典》
  21. 冷风嗽《中医词典》
  22. 累用经效方《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23. 冷服《中医名词词典》
  24. 累属《中医词典》
  25. 冷服《中医词典》
  26. 累累《中医词典》
  27. 冷汗《中医名词词典》
  28. 累根《名医别录》
  29. 冷汗《中医词典》
  30. 累根《证类本草》
  31. 冷候《诸病源候论》

《基础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