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一、隔离的概念
隔离是将传染病人及带菌者在传染期间安置在指定的地点与健康人群分开,便于治疗和护理。同时,便于污染物的消毒,小污染范围,减少传染病传播的机会。这样,既有利于防止传染病人的蔓延,也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二、隔离的意义
鉴于任何一种传染病都具有传染性及流行特征。因此,对传染病人的隔离意义在于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便于集中治疗,以最少的人力,物力控制传染病流行,提高治愈率,以达保护易感人群之目的。
三、传染病区的设置要求与清洁区、污染区的划分。
(一)传染病区的设置要求,传染病区应与普通病 区分开,并远离水源、食堂和其它公共场所。传染病区应设有多个出入口,以便工作人员和病人分道出进。
隔离单位的划分,以病人为单位,每位病人有单独的生活环境和用具与其他病人隔开,如综合性医院普通病区的隔离病人。有的是以病种为单位,同种传染病的病人,可住在同种病室,但应与其他病种的传染病人相隔离。凡未确诊或发生混合感染及危重病人有强烈的传染性时,应住单间隔离。
(二)清洁区与污染区的划分
1.清洁区 凡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称为清洁区。如更衣室、值班室、配膳室及库房等。
2.半污染区 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称为半污染区。如医护办公室、治疗室、化验室、内走廊及出院卫生处置室等。
3.污染区 凡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或被病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的区域称为污染区,如病室、厕所、浴室等。污染区内的物品未经消毒不准带出它处。
四、隔离消毒的原则
1.明确清洁与污染的概念,病室门口和病床要悬挂隔离标志。门口备有泡手的消毒液及洒有消毒液的擦鞋垫和挂隔离衣用的立柜或壁橱。
2.进入隔离区按规定戴工作帽、口罩及穿隔离衣。穿隔离衣前,备齐所用物品,不易消毒的物品应放入塑料袋内避污,穿隔离衣后,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活动。
3.病室内每日须用紫外线行空气消毒一次,或用消毒液喷洒消毒。每日晨起后用1%氯胺溶液或其它消毒液擦试病床及床旁桌椅。
4.病室内污染物品必须先经过消毒后进行清洁处理。任何物品均不可放在地上,已经在地上或落地的物品视为污染,必须经过消毒后再用。病人接触过的用物,须经严格消毒后方可递交,病人的信件、票证、书籍等须经熏蒸消毒处理后才能重新使用。
5.病人的传染性分泌物经培养三次,结果为阴性或确已渡过隔离期,经医生开出医嘱解除隔离。解除隔离后病人经过沐浴更衣方可离开,病室所有用物必须终末消毒。
6.终末消毒分类进行。将布类包好注明隔离用物送洗衣房消毒清洗;茶壶、脸盆、痰杯煮沸消毒;被褥枕芯曝晒6小时或晾在阳台24小时;用通风或紫外线照射形式空气消毒,必要时以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熏后通风,再以1%氯胺溶液擦拭床单位。

- 概述《基础护理学》
- 概述《康复医学》
- 概述《基础护理学》
- 概述《康复医学》
- 概述《基础护理学》
- 概述《急诊医学》
- 概述《基础护理学》
- 概述《临床基础检验学》
- 概述《基础护理学》
- 概述《临床营养学》
- 概述《医院药学》
- 概述《临床生物化学》
- 概述《医院药学》
- 概述《临床生物化学》
- 概述《医院药学》
- 概述《临床生物化学》
- 概述《医院药学》
- 概述《临床生物化学》
- 概述《医院药学》
- 概述《临床生物化学》
- 概述《医院药学》
- 概述《临床生物化学》
- 概述《医院药学》
- 概述《临床生物化学》
- 概述《医院药学》
- 概述《临床生物化学》
- 概述《医院药学》
- 概述《临床生物化学》
- 概述《医院药学》
- 概述《临床生物化学》
- 概述《医院药学》
《基础护理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护士素质与护理职业道德
- 第三章 医院的任务与组织结构
- 第四章 病人入院及出院的护理
- 第五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第六章 病人的清洁、舒适与安全护理
- 第一节 病人的清洁、舒适护理
- 第二节 褥疮的预防及处理
- 第三节 病人的卧位与安全护理
- 第七章 病人营养与饮食护理
- 第八章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及测量
- 第一节 体温的观察及测量
- 第二节 脉搏的观察及测量
- 第三节 呼吸的观察及测量
- 第四节 血压的观察及测量
- 第五节 体温单的使用
- 第九章 病区常用药物的管理及口服给药法
- 第十章 注射法
- 第十一章 药物过敏试验法
- 第十二章 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 第十三章 冷与热的应用
- 第十四章 呼吸道护理技术
- 第十五章 胃肠道护理技术
- 第十六章 泌尿道护理技术
- 第十七章 常用标本采集法
- 第十八章 传染病区的管理及隔离技术
- 第十九章 观察病人
- 第二十章 急救与监护
- 第二十一章 临终护理
- 第二十二章 护理文书的书写记录和保管
- 第二十三章 护理程序与整体护理
- 第二十四章 病区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