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简易通便及人工取便法
一、简易通便法
采用简而易行,经济有效的措施,协助病人排便,解除便秘。常用于老年、体弱及久病的便秘病人。所用的通便剂为高渗和润滑剂所制成,具有吸出组织水分、稀释、软化粪便和润滑肠壁刺激肠蠕动的作用。常用的简易通便方法有:
(一)开塞露通便法
开塞露由50%甘油或小量山梨醇制成,装于密闭的塑料胶壳内。用量:成人20ml,小儿10ml.用时将顶端剪去(图15-17),先挤出药液少许起润滑作用,然后轻轻插入肛门,将药液全部挤入,嘱病人忍耐5-10分钟,以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达到通便目的。
(二)甘油栓通便法
甘油栓是由甘油明胶制成,为无色透明或半透明栓剂,呈圆锥形,具有润滑作用。使用时将甘油栓取出,操作者戴手套或手垫纱布,捏住栓剂较粗的一端,将尖端插入肛门内6-7cm,用纱布抵住肛门口轻揉数分钟,利用机械刺激和润滑作用而达到通便目的。(图15-18)
(三)肥皂栓通便法
将普通肥皂削成底部直径1cm,长3-4 cm圆锥形,蘸热水后插入肛门(方法同甘油栓通便法),由于肥皂的化学性和机械性刺激作用引起自动排便。
(四)按摩
用右手食、中、无名指深深按在腹部,自右下腹盲肠部开始,沿结肠蠕动方向,即由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进行推压,如此反复按摩。或在乙状结肠部,由近心端向远心端作环状按摩,每次5-10分钟,每日二次,可帮助排便。
图15-17 开塞露使用方法
图15-18 旋转甘油栓
二、人工取便法
人工取便法是用手指取出嵌顿在直肠内的粪便,由于较长时间的便秘,大量的粪便便瘀积在直肠内,加之肠腔吸收水分过多,而便粪便形成粪石,久之嵌顿在肠内,经灌肠或通便后仍无效时,可采取人工取便法以解除病人的痛苦。
(一)用物
治疗盘内备无菌手套1只,弯盘,橡胶布及治疗巾各1块(或一次性尿布垫),肥皂液,卫生纸,便盆。
(二)操作方法
向病人说明目的,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以取得合作。嘱病人左侧卧位,右手戴手套,左手分开病人臀部,右手食指涂肥皂液后,伸入直肠内,慢慢将粪便掏出,放于便盆内,取便完毕后,给予热水坐浴,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整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
(三)注意事项
1.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肠粘膜或引起肛门周围水肿。
2.勿使用器械掏取粪便,以避免误伤肠粘膜而造成损伤。
3.取便时,注意观察病人,如发现其面色苍白、出冷汗, 疲倦等反应,必须暂停,休息片刻后再操作。
附:口服甘露醇清洁肠道法
原理:甘露醇为高渗溶液,在肠道内不被吸收,造成高渗环境而促排便,并从肠粘膜中吸收大量水分,使粪便变稀易于排出。
方法:手术前一天下午15-16时口服20%甘露醇250ml,加等量温开水一次服完。
优点:①此法可减轻繁琐的护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又避免多次灌肠给病人带来的痛苦。15时服药后到22时多数停止排便,不影响当夜睡眠。②肠道排空良好,有利于手术操作,术后病情恢复较快。③药价低廉,药源易取,方法简便,安全有效。

- 简易通便及人工取便法《基础护理学》
- 简易手穴按摩方法《手穴手纹诊治》
- 简易杏子汤《仁术便览》
- 简易方《痰火点雪》
- 碱《本草备要》
- 简易方《医学从众录》
- 碱《本草易读》
- 简易便方愈臁疮《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碱《本草从新》
- 简易便方愈臁疮《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碱《本草分经》
- 简要夏枯草散《冯氏锦囊秘录》
- 碱《本草撮要》
- 简言语《痰火点雪》
- 碱《药性切用》
- 简误九条《伤寒贯珠集》
- 碱基置换突变《医学遗传学基础》
- 简误《医学读书记》
- 碱水入目秘方《华佗神方》
- 简书《万物》《中国医学通史》
- 碱性蛋白的信使传递途径《动脉粥样硬化》
- 简史《康复医学》
- 碱性磷酸酶《临床生物化学》
- 简切辩证《幼幼集成》
- 碱性磷酸酶《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简切辨症法《推拿抉微》
- 碱性磷酸酶染色《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简妙老人备急方《养老奉亲书》
- 碱灼伤《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简径治痢《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翦草《证类本草》
《基础护理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护士素质与护理职业道德
- 第三章 医院的任务与组织结构
- 第四章 病人入院及出院的护理
- 第五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第六章 病人的清洁、舒适与安全护理
- 第一节 病人的清洁、舒适护理
- 第二节 褥疮的预防及处理
- 第三节 病人的卧位与安全护理
- 第七章 病人营养与饮食护理
- 第八章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及测量
- 第一节 体温的观察及测量
- 第二节 脉搏的观察及测量
- 第三节 呼吸的观察及测量
- 第四节 血压的观察及测量
- 第五节 体温单的使用
- 第九章 病区常用药物的管理及口服给药法
- 第十章 注射法
- 第十一章 药物过敏试验法
- 第十二章 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 第十三章 冷与热的应用
- 第十四章 呼吸道护理技术
- 第十五章 胃肠道护理技术
- 第十六章 泌尿道护理技术
- 第十七章 常用标本采集法
- 第十八章 传染病区的管理及隔离技术
- 第十九章 观察病人
- 第二十章 急救与监护
- 第二十一章 临终护理
- 第二十二章 护理文书的书写记录和保管
- 第二十三章 护理程序与整体护理
- 第二十四章 病区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