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热的应用

《基础护理学》书籍目录

热疗法是指用高于人体温度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作用于局部或全身的皮肤、粘膜而产生效应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热的治疗作用

(一)促进炎症的消散或局限,当热的物质与皮肤直接接触时,把热传到皮肤,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因而在炎症早期用热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和消散,在炎症后期用热可使炎症局限。同时,因白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溶解坏死组织,有助于坏死组织的清除与组织修复。

(二)解除疼痛 温热的刺激能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改善血循环,减轻炎性水肿及组织缺氧,加速致痛物质(组织胺等)的排出;又由于渗出物逐渐吸收,从而解除对局部神经末梢的压力。温热能使肌肉、肌健、韧带等组织松弛,可解除因肌肉痉挛、强直而引起的疼痛,临床上常用于腰肌劳损、胃肠痉挛、肾绞痛等。

(三)减轻深部组织充血 局部用热刺激神经末梢,引起反射性血管扩张,体表血流增加,相对减轻了深部组织的充血。

(四)保暖 冬天常对危重、小儿、老年及末梢循环不良的病人进行保暖,以促进血循环,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使病人舒适。

二、影响热疗的因素

(一)用热方式 选择热疗的方式不同,热疗的效果也有所不同。如干热或湿热对组织穿透力的强弱不同,所以热的效应也有所区别。

(二)热疗面积 热效应和热敷面积大小有关,面积大对热反应就较强,反之则较弱。

(三)热疗时间 热效应与热疗的时间长短不成比例关系,热敷时间过长,不但会影响热疗作用,有时还可引起不良反应。

(四)热疗温度 热疗的温度与体表温度相差愈大,则反应愈强。反之则对热的刺激反应愈小。其次,室温高低也可影响热效应,室温过低,则散热快,热效应减低。

(五)个体差异 不同的机体、精神状态、年龄、性别以及神经系统对热的调节功能,对热的耐受力都有差异,用同一强度的温度刺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热效应。如老年人和婴儿对热特别敏感,而昏迷瘫痪,以及循环不良的病人对热反应迟钝或消失,故对此类病人用热时要加倍小心,以防烫伤。经常重复使用一定温度的热疗,病人对热刺激的反应敏感度常逐渐减低,以适应环境的需要。

三、用热的禁忌

1.急性腹部疾患尚未明确诊断前不宜用热疗。热疗虽能减轻疼痛,但易掩盖病情真相而贻误诊断和治疗。

2.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化脓时忌作热疗。因该处血管丰富又无瓣膜,且与颅内海绵窦相通;热疗能使血管扩张,导致细菌和毒素进入血循环,使炎症扩散,造成严重的颅内感染败血症

3.各种脏器出血者禁用热疗。因用热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脏器的血流量和血管的通透性,而加重出血。

4.软组织挫伤、扭伤或砸伤初期(前三天)忌用热疗。因热疗促进血循环,增加皮下出血及疼痛。

5.皮肤湿疹、细菌性结合膜炎,应禁忌热敷。因热敷后可使局部温度升高,有利于细菌繁殖和分泌物增多而加重病情。

四、热疗方法

热疗的方法有干热和湿热两种,两者区别见表13-1

表13-1 干热和湿热敷的区别

 干 热 敷温 热 敷
方法用热水袋热敷用湿敷布热敷
穿透力
作用作用于浅表组织,使体表充血,温暖舒适;解除浅表组织的紧张和痉挛性疼痛通过热传导,促进深层组织血液。循环,帮助炎症吸收或促进化脓;刺激肠蠕动;使痉挛的肌肉松弛而止痛
温度在60-70℃之间,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及昏迷者,不超过50℃温度要以病员耐受力而定,避免烫伤
时间大于20 分钟或更长时间热敷15-20分钟,或按医嘱执行
用物简便,无需专人操作复杂,需专人操作

(一)干热法

水袋热敷 常用于解痉、镇痛、保暖。

(1)用物 热水袋及套,水罐内盛热水,水温计,擦布。

(2)操作方法

①测量水温 调节温度至60-70℃。昏迷、局部知觉麻痹、麻醉未清醒,小儿、老年等病人,水温应调至50℃。

②放平热水袋,去塞,左手持热水袋口边缘,右手灌水,一边灌一边提高热水袋,使水不致溢出,一般灌至热水袋容积的1/2或2/3即可,如敷在炎症部位,只灌1/3满,以免压力过大引起疼痛。(图13-12)

热水袋装法

图13-12 热水袋装法

③将热水袋慢慢放平,排出袋内空气,拧紧塞子,擦干,然后倒提热水袋并轻挤一下,检查无漏水后装入布套中,将热水袋放置所需部位。

④用毕将水倒净,倒挂晾干后吹入空气,拧紧塞子,放于阴凉处;凡经传染病人用过的热水袋,必须消毒后用清水洗净,再按橡皮类用品保管法处理。

(3)注意事项

①必须加强责任心,严格交接班制度,严防烫伤。皮肤内的神经容易麻木(感觉麻痹),病人可能感觉不到烫痛。尤其是小儿、老年、昏迷及局部知觉麻痹者使用热水袋时,除水温不超过50℃外,热水袋应用大毛巾包裹,以免直接接触病人的皮肤引起烫伤,并经常观察皮肤的颜色。

②发现局部皮肤潮红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在局部涂凡士林或温敷95%酒精,有止痛和限制渗出的作用。

2.化学加热袋化学加热袋是密封的、大小不等的塑料容器,内盛不同的化合物,在进行热疗时用手揉搓,敲打或挤压袋子,使袋内的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热。产热的材料有应用铁粉、活性炭、食盐、锯未、水等。在其氧化过程中产热,最高温度可达76℃,平均温度为56℃,可持续使用2小时左右,长时间使用应注意防止烫伤。

3.烤灯

(1)红外线灯利用红外线辐射作用于人体组织,促进局部血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达到消炎、镇痛、解痉,促进创面干燥结痂,保护肉芽和上皮再生,促进伤口愈合。一般用于软组织损伤和术后伤口感染等。

①操作方法向病人作解释,病人如有过热、心慌头晕、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暴露热疗部位,移动灯头到治疗部位斜上方或侧方,有保护罩的灯头,可以垂直照射。调节照射剂量以温热感为宜(一般灯距为30-50cm),可用物试温感,每次照射时间20-30分钟,照射完毕应休息15分钟后再离开治疗室,以防感冒

②注意事项照射过程中必须保持体位舒适和稳定。面颈部及前胸部照射者应注意保护病员的眼睛,一般戴有色的眼镜或用纱布遮盖。根据治疗部位选择灯头,如手,足等小部位用50W为宜,胸腹、腰背部等可用500-1000W的大灯头,要经常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和用手试温,防止烫伤。

(2)鹅颈灯是利用红外线、可见光线和热空气三者结合的辐射热作用而产生热疗作用的。常用的灯功率为40-60W,操作方法同红外线灯。

(3)护架灯是利用辐射热保暖以及吸收体表分泌物,使其干燥,防止感染。

护架灯是在金属架上安装电线及灯泡(每个护架有4-6个60-100W灯泡)。使用时护架上面覆盖无菌大单,保持一定温度(成人约49℃,小儿约35℃),常用于烧伤病人,应注意安全,防止引起火灾。

(4)立灯常用于晨晚间护理时,如发现病人臀部红时用以照射来预防褥疮的发生。

4.电热毯或电热垫一般用于保暖,使用时注意衣物、被褥的干燥,防止触电。用前插上电源,观察温度适宜时取下插头再使用较安全。

(二)湿热法

1.湿布热敷 常用于消炎镇痛。

(1)用物 治疗盘内盛小盆热水,敷布2块,镊子2个,凡士林,纱布,棉签,棉垫,油布治疗巾,大毛巾,热水袋。

(2)操作方法

①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向病人作解释。

②露出热敷部位,将油布治疗巾垫在热敷部位正面,局部涂凡士林(范围要大于热敷面积),盖上一层纱布。

③用镊子拧干敷布,以不滴水为度,抖开敷布用手腕掌侧试温不烫手即可敷在患处,上面盖棉垫,并放置水袋,以维持温度,用大毛巾包裹。如病人感到烫热,可揭开敷布一角以散热。

④酌情更换敷布,湿敷20分钟后,取下敷布,用纱布擦去凡士林,盖好治疗部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3)注意事项

①面部热敷者,敷后半小时方能外出,以防受凉。

②注意观察热敷部位皮肤状况,尤其对老幼和危重病人使用时须严防烫伤。

③对有伤口的部位作热敷时,应按无菌操作进行,热敷前擦净伤口,敷后按换药法处理伤口。

2.硫酸镁湿热敷常用于局部肿胀或肌注所致的硬结治疗,方法同湿布热敷,将浸泡在温热的25%-50%硫酸镁溶液中的敷布,拧至不滴水为度,抖开敷于患处,再用热水袋保持温度,5分钟后更换一次敷布,一般敷20分钟。

3.松节油热敷 用于促进肠蠕动,减轻肠胀气

(1)用物 药杯内盛松节油与植物油混合液(成人以1:4,即1份松节油加4份植物油,小儿按1:6或1:8),肛管排气的用物一套,毛毯,中单,余同敷布热敷法。

(2)操作方法

①备齐用物至床旁,向病人作好解释,帮助患者解小便

②用毛毯遮盖病人胸部,中单横折垫于腰下,插好肛管。

③露出腹部,涂以松节油混合液(自脐下3厘米至耻骨联合,两侧至髂前上棘的范围内),盖上纱布热敷垫,热水袋,棉垫,用中单包裹。

④隔3-5分钟更换敷布一次,5-10分钟涂混合油一次,一般热敷20分钟。

⑤注意观察排气情况及皮肤颜色,如皮肤呈红色或起泡时,应停止敷用,擦干腹部,并在局部涂以润滑油。热敷毕,清洁皮肤,整理床铺,肛管保留20分钟后拔出,清理用物及记录。

4.局部浸泡 用于消炎、镇痛、清洁创口等。

(1)用物 浸泡盆(大小按浸泡部位选用),内盛43-46℃热水或药液半盆,水温计,另备70℃左右的热水或药液作加温用。

(2)操作方法将需浸泡的肢体慢慢放入盆中,调节水温至病人能够耐受的程度,并逐渐添加热水或药液,以维持所需温度。浸泡时病人的体位要舒适,以免造成肌肉紧张、痉挛等。浸泡30分钟,擦干肢体,如有伤口者,按换药法处理伤口,整理用物。

5.热水坐浴可减轻盆腔、直肠器官的充血,达到镇痛、消肿和清洁作用,常用于肛门手术前后、直肠瘘管及会阴伤口炎症等。阴道出血、月经期、妊娠末期与盆腔器官有急性炎症时不宜坐浴,以免引起感染。

(1)用物 坐浴盆及坐浴椅(图13-13)无菌纱布2块,水温计,热水瓶,高锰酸钾粉,95%酒精,火柴。

坐浴椅及盆

图13-13 坐浴椅及盆

(2)操作方法

①消毒坐浴盆,置于坐浴椅上,倒入坐浴液(配成1:5000高锰酸钾溶液),以浴盆的1/2满为宜,将温度调至38-43℃

②嘱病人排便后坐入盆内浸泡20-30分钟,擦干臀部,根据伤口情况进行换药,整理用物。

如用中药坐浴(野菊花夏枯草等),应先熏后洗。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基础护理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基础护理学》书籍目录
  1. 热的应用《基础护理学》
  2. 热带口炎性腹泻《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3. 热毒《中医词典》
  4. 热疮门主论《疡医大全》
  5. 热毒疮《幼幼新书》
  6. 热疮门主方《疡医大全》
  7. 热毒疮疥《保婴撮要》
  8. 热疮候《诸病源候论》
  9. 热毒疮疡《证治准绳·幼科》
  10. 热疮痱子《证治准绳·疡医》
  11. 热毒疮疡《保婴撮要》
  12. 热疮《中医外科学》
  13. 热毒疮疡《外科大成》
  14. 热疮《竹林女科证治》
  15. 热毒风《圣济总录》
  16. 热疮《中医词典》
  17. 热毒风《中医词典》
  18. 热疮《圣济总录》
  19. 热毒攻手肿痛欲脱《奇效简便良方》
  20. 热疮《中医名词词典》
  21. 热毒攻心秘方《华佗神方》
  22. 热喘《中医词典》
  23. 热毒怪症《奇方类编》
  24. 热产《竹林女科证治》
  25. 热毒口疮《保婴撮要》
  26. 热产《中医词典》
  27. 热毒痢《中医词典》
  28. 热产《傅青主女科》
  29. 热毒痢方三首《外台秘要》
  30. 热病中歌《伤寒百证歌》
  31. 热毒痢秘方《华佗神方》

《基础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