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导尿管留置法
导尿后将导尿管留在膀胱内,以引流尿液,可避免反复插管引起感染。
(一)目的
2.盆腔手术前留置导尿管,以 防术中误伤膀胱。
3.尿道、会阴术后定时放尿。可保护创面及切口清洁不受污染。
4.用于某些大手术后或大面积烧伤,以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可借以观察肾功能。
(二)用物 除导尿用物外,另备无菌集尿袋、胶布、别针。
(三)操作方法
1.剃去阴毛,以便固定导尿管。
2.导尿后脱下手套,用胶布固定导尿管。
女性:用宽4cm长12cm的胶布1块,将2/3部分的一端剪成3条。将完整的1/3部分贴于阴阜上,撕开三条的中间一条贴于导尿管上,其余两条分别交叉贴在对侧大阴唇及大腿根部。(图16-4)
图16-4 女病人留置导尿管固定法
男性:备单翼蝶形胶布2块,固定于阴茎两侧,再用条状胶布环形一周于阴茎上加固,开口处向上,勿使两端重叠,以免压迫阴茎。胶布折叠部分应超出龟头2cm,在距尿道1cm处用胶布将折叠的两条胶布环形固定于导尿管上(图16-5)
图16-5 男病人留置导尿管固定法
使用佛雷氏导尿管时,插管后向气囊内注入10ml无菌生理盐水或空气,即可固定尿管,不致滑脱(图16-6)。
3.固定后,将导尿管末端与无菌集尿袋相连(图16-7)。引流管应留出足以翻身的长度用别针固定在床单上,以免翻身时不慎将导尿管拉出。
图16-6 带气囊导尿管留置法
图16-7 集尿袋的应用
(四)护理
1.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管受压、扭曲、堵塞。
2.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用0.1%新洁尔灭溶液清洁尿道口2次,每日定时更换集尿袋,记录尿量,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无论何时,引流管及集尿袋均不可高于耻骨联合,切忌尿液逆流。
3.鼓励病人多饮水,常更换卧位,若发现尿液混浊,沉淀或出现结晶,应及时进行膀胱冲洗。每周查尿常规1次。
4.训练膀胱功能。可采用间歇性阻断引流,使膀胱定时充盈、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5.病人离床活动或作检查时,可携集尿袋前往。其方法:将导尿管固定于下腹部;保持集尿袋低于耻骨联合。亦可将导尿管与集尿袋分离,用无菌纱布包裹导尿管末端反折后以胶布扎紧,固定于下腹部;集尿袋开口端用无菌纱布包裹或套入无菌试管内,固定于床单上。病人卧床时,常规消毒两管开口端后接上。

- 导尿管留置法《基础护理学》
- 导论《中医疾病预测》
- 导尿术《基础护理学》
- 导论《中医之钥》
- 导尿术《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导龙入海《中医词典》
- 导气《中医名词词典》
- 导联轴《物理诊断学》
- 导气《气功外气疗法》
- 导利之剂《金匮翼》
- 导气除燥汤《脾胃论》
- 导经丸《仁术便览》
- 导气丹《是斋百一选方》
- 导管《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 导气法《中医词典》
- 导法(导便)《中医名词词典》
- 导气汤《冯氏锦囊秘录》
- 导法《医方考》
- 导气汤《冯氏锦囊秘录》
- 导法《中医词典》
- 导气汤《仁术便览》
- 导大便秘结法《疡医大全》
- 导气汤《仁术便览》
- 导赤饮《冯氏锦囊秘录》
- 导气汤《医方论》
- 导赤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导气丸《医方考》
- 导赤散《时方歌括》
- 导水丸《儒门事亲》
-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 导水丸《外科理例》
《基础护理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护士素质与护理职业道德
- 第三章 医院的任务与组织结构
- 第四章 病人入院及出院的护理
- 第五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第六章 病人的清洁、舒适与安全护理
- 第一节 病人的清洁、舒适护理
- 第二节 褥疮的预防及处理
- 第三节 病人的卧位与安全护理
- 第七章 病人营养与饮食护理
- 第八章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及测量
- 第一节 体温的观察及测量
- 第二节 脉搏的观察及测量
- 第三节 呼吸的观察及测量
- 第四节 血压的观察及测量
- 第五节 体温单的使用
- 第九章 病区常用药物的管理及口服给药法
- 第十章 注射法
- 第十一章 药物过敏试验法
- 第十二章 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 第十三章 冷与热的应用
- 第十四章 呼吸道护理技术
- 第十五章 胃肠道护理技术
- 第十六章 泌尿道护理技术
- 第十七章 常用标本采集法
- 第十八章 传染病区的管理及隔离技术
- 第十九章 观察病人
- 第二十章 急救与监护
- 第二十一章 临终护理
- 第二十二章 护理文书的书写记录和保管
- 第二十三章 护理程序与整体护理
- 第二十四章 病区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