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一、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医学免疫学》书籍目录

当第一次用适量抗原给动物免疫,需经一定潜伏期才能在血液中出现抗体,含量低,且维持时间短,很快下降,称这种现象为初次免疫应答。若在抗体下降期再次给以相同抗原免疫时,则发现抗体出现的潜伏期较初次应答明显缩短,抗体含量也随之上升,而且维持时间长,称这种现象为现次免疫应答或回忆应答。由于对抗体分子结构研究的进展,发现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M分子,对抗原结合力低,为低亲和性抗体。而再次应答则主要为IgG分子,且为高亲和性抗体。TD抗原可引起再次应答,而TI抗原只能引起初应答。对初次和再次应答现象机制的研究,对抗体特异性、多样性、免疫记忆以及对自身抗原而受性机制等问题的研究,都必须以抗体生成的细胞学为基础(图11-1,表11-2)。

初次及再次免疫应答

图11-1初次及再次免疫应答

表11-2 初次与再次免疫应答特性

特性初次再次
抗原呈递非B细胞B细胞
抗原浓度
抗体产生  
延迟相5~10天2~5天
Ig类别主要为IgMIgG、IgA等
亲和力
无关抗体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免疫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免疫学》书籍目录
  1.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医学免疫学》
  2. 抗体产生的细胞学基础《医学免疫学》
  3. 抗体产生细胞的特点《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4. 抗炭疽血清生产用马匹免疫方法《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5. 抗体的标记和纯化《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6. 抗酸药《药理学》
  7. 抗体的发现《医学免疫学》
  8. 抗酸剂和消化不良辅助剂《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9. 抗体的理化性质《医学免疫学》
  10. 抗衰老研究进展《老年学》
  11. 抗体的生物学活性《医学免疫学》
  12. 抗衰老机制《中医疾病预测》
  13. 抗体的特异性《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14. 抗衰老措施《中医疾病预测》
  15. 抗体的调节作用《医学免疫学》
  16. 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技术(Avidin Biotin–Peroxidase Complex technique, 简称ABC技术)《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17. 抗体的制备《医学免疫学》
  18. 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9. 抗体的制备和配制《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20. 抗生素类阻断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1. 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学基础《医学免疫学》
  22.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医院药学》
  23. 抗体法检测《动脉粥样硬化》
  24.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与配伍《医院药学》
  25. 抗体介导的抗病毒作用《医学微生物学》
  26.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医院药学》
  27. 抗体形成过程中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医学免疫学》
  28. 抗生素、磺胺药和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传染病》
  29. 抗体血酸还原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30. 抗生素(Antibiotics)及分类《医院药学》
  31. 抗体有关事项《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医学免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