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免疫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回顾免疫学的发展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免疫学每一步重要进展都推动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免疫学在抗感染方面的巨大成功,促进了生物制品产业的发展。人工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应用,有力地控制了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在过去30年中,免疫学的巨大进展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阔的范围内,推动了生物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用细胞工程产生的单克隆抗体,用基因工程产生的细胞因子为临床医学提供了一大类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新型药物。这些新型药物主要着重于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则副作用较少,因而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上具有传统药物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以免疫细胞因子和单克隆抗体为主要产品的生物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部
第一篇 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
随着现代免疫学的发展,已证明在高等动物和人体内存在一组复杂的免疫系统。它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识别区分“自己”与“非已”成分,并能破坏和排斥“非已”成分,而对“自己”成分则能开成免疫耐受,不发生排斥反应,以维持机体的自身免疫稳定。
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免疫器官根据它们的作用,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周围免疫器官。禽类的法氏囊(腔上囊)、哺乳类动物和人的胸腺和骨髓属于中枢免疫器官。骨髓是干细胞和B细胞发育分化的场所,法氏囊是禽类B细胞发育分化的器官。胸腺是T细胞发育分化的器官。脾和全身淋巴结是周围免疫器官,它们是成熟T和B细胞定居的部位,也是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此外,粘膜免疫系统和皮肤免疫系统也是重要的局部免疫组织。
免疫细胞的广义的概念可包括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系、单核吞噬细胞系、粒细胞系、红细胞以及肥大细胞和血小板等。
免疫分子可包括免疫细胞膜分子,如抗原识别受体分子、分化抗原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分子以及一些其它受体分子等。也包括由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面和分泌的分子,如免疫球蛋白分子、补体分子以及细胞因子等。
表 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
免疫器官 | 免疫细胞 | 免疫分子 | ||
中枢 | 周围 | 膜型分子 | 分泌型分子 | |
法氏囊 (禽类) | 脾 淋巴结 | 干细胞系 淋巴细胞系 | T细胞抗原 识别受体(TCR) | 免疫球蛋白分子 (Ig分子) |
胸腺 | 粘膜免疫系统 | 单核吞细胞系 | B细胞抗原 识别受体(BCR) | 补体分子 (C分子) |
骨髓 | 皮肤免疫系统 | 其它免疫细胞 | 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 主要组织相容性分子(MHC分子) 其它受体分子 | 细胞因子(CKs) |

- 免疫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医学免疫学》
- 免疫学与发病机理《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免疫学与生物学《医学免疫学》
- 免疫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作用《实验动物科学》
- 免疫学与医学《医学免疫学》
- 免疫学检验《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免疫学诊断《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检查《临床基础检验学》
- 免疫学诊断方法《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免疫学检查《临床基础检验学》
- 免疫炎症的类型《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学检测法《医学免疫学》
- 免疫抑制《医学免疫学》
- 免疫学检测法《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免疫抑制的副作用《临床肝移植》
- 免疫学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免疫抑制的维持治疗《临床肝移植》
- 免疫学的经验时期《医学免疫学》
- 免疫抑制剂《医学免疫学》
- 免疫学《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免疫抑制剂《临床肝移植》
- 免疫学《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免疫抑制药《药理学》
- 免疫学《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免疫抑制药物的适应症和副作用《医学免疫学》
- 免疫学《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免疫印迹法《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学《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免疫印迹法检测ApoE表型《动脉粥样硬化》
- 免疫性《医学微生物学》
- 免疫荧光或免疫酶标技术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的意义《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医学免疫学》
- 第一篇 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
- 第一章 绪论--免疫学发展简史
- 第一节 免疫学的经验时期
- 第二节 经典免疫学时期
- 第三节 近代免疫学时期
- 第四节 现代免疫学时期
- 第五节 免疫学在生物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分子
- 第一节 抗体的发现及其特性
-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 第三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结构和抗体多样性
- 第五节 抗体的制备
- 第三章 补体系统
- 第一节 补体系统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 第三节 补体受体及其免疫学功能
- 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 第五节 血清补体水平与疾病
- 第四章 细胞因子
-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概述
- 第二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结构
- 第三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 第四节 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 第五章 免疫细胞膜分子(一):主要组织兼容性抗原
- 第一节 MHC基因结构
- 第二节 MHC抗原
- 第三节 MHC分子的功能
- 第四节 HLA的医学意义
- 第五节 HLA分型技术
- 第六章 免疫细胞膜分子(二):白细胞分化抗原
- 第七章 免疫细胞(一):造血干细胞
-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的特性
- 第二节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
- 第三节 造血干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发生
- 第八章 免疫细胞(二):淋巴细胞系
- 第一节 T细胞
- 第二节 B细胞
- 第三节 第三群淋巴细胞
- 第九章 免疫细胞(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 第一节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 第二节 其他抗原呈递细胞
- 第三节 抗原呈递细胞的抗原呈递作用
- 第二篇 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
- 第十章 抗原
-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 第二节 抗原的免疫原性
- 第三节 抗原的抗原性
- 第四节 抗原的分类
- 第十一章 免疫应答(一):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概念与过程
- 第二节 抗体产生的细胞学基础
- 第三节 抗体形成过程中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 第四节 免疫记忆
- 第五节 体液免疫的效应
- 第六节 体液免疫应答的调节
- 第十二章 免疫应答(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 第十三章 免疫应答(三):免疫耐受
- 第一节 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
- 第二节 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 第三节 免疫耐受的维持和终止
- 第四节 免疫耐受的机制
- 第五节 免疫耐受的临床意义
- 第十四章 免疫应答(四):免疫调节
- 第一节 免疫系统的调节
- 第二节 遗传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 第三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
- 第三篇 免疫病理
- 第十五章 超敏反应
-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 第十六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
- 第一节 生理性自身免疫现象
- 第二节 病理性自身免疫应答的诱因
- 第三节 病理性自身免疫发生机制
- 第四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第五节 自身免疫病治疗原则
- 第十七章 免疫缺陷
- 第一节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
-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的一般特征
- 第三节 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第四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 第十八章 肿瘤免疫
- 第十九章 移植免疫
- 第一节 器官移植排斥的类型
- 第二节 移植反排斥的机制
- 第三节 移植排斥的防止
- 第二十章 免疫学检测法
- 第一节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 第二节 体液免疫功能的检测
- 第三节 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
-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免疫学诊断中的应用
- 第二十一章 免疫治疗学
- 第一节 免疫增强药物及免疫增强疗法
- 第二节 免疫抑制剂及免疫抑制疗法
- 第三节 生物应答调节与免疫治疗
- 主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