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免疫原性的化学基础
许多天然物质可诱导免疫应答,其中大分子蛋白质和多糖具有强免疫原性,小分子多肽及核酸也具有免疫原性。
(一)化学组成
大分子蛋白质,分子量大于10000者,可含有大量不同的抗原决定簇,是最强的免疫原。如异种血清蛋白、酶蛋白及细菌毒等,是强免疫原蛋白质的例子。
多糖是重要的天然抗原,纯化多糖或糖蛋白、脂蛋白以及糖脂蛋白等复合物中的糖分子部分都具有免疫原性。在自然界,许多微生物有富含多糖的荚膜或胞壁,细菌内毒素是脂多糖,以及一些血型抗原(A、B、C、H)也是多糖。
核酸分子多无免疫原性,但如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为核蛋白则有免疫原性。在自身免疫病中,可见对天然核蛋白诱导的免疫应答产生的抗DNA或RNA抗体。
此外,多肽类激素如胰岛素虽为小分子量(6000)亦具有免疫原性。来自一种动物的胰岛素,如长期用于另一种动物,亦能诱导免疫应答产生抗体。
(二)分子量
凡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其分子量都较大,一般在1万以上,小于1万者呈弱免疫原性,低于4000者一般不具有免疫原性。许多小的免疫性原性分子可激发细胞免疫,而不产生抗体。亦有大分子量物质,如明胶分子量可达10万,但因其为直链氨基酸结构,易在体内降解为低分子物质,所以呈弱免疫原性。可见免疫原性除与分子量有关外,还与其化学结构相关。
(三)化学结构
在蛋白质分子中,凡含有大量芳香族氨基酸,尤其是含有酷氨酸的蛋白质,其免疫原性强;而以非芳香族氨基酸为主的蛋白质,其免疫原性较弱。蛋白质和多糖抗原,凡结构复杂者免疫原性强,反之则较弱。其复杂性是由氨基酸和单糖的类型及数量等决定的。如聚合体蛋白质分子较单体可溶性蛋白质分子的免疫原性强。

- 免疫原性的化学基础《医学免疫学》
- 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原性基础《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原的制备《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增强剂《医学免疫学》
- 免疫预防《医学微生物学》
- 免疫增强剂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医院药学》
- 免疫与变态反应《医学微生物学》
- 免疫增强药《药理学》
- 免疫应答过程中神经及内分泌变化《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免疫增强药物的适应症和副作用《医学免疫学》
- 免疫应答的调节《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增强药物及免疫增强疗法《医学免疫学》
- 免疫应答的过程《医学免疫学》
- 免疫增殖病的分类《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应答的概念《医学免疫学》
- 免疫粘附作用《医学免疫学》
- 免疫应答(四):免疫调节《医学免疫学》
- 免疫治疗《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免疫应答(三):免疫耐受《医学免疫学》
- 免疫治疗学《医学免疫学》
- 免疫应答《医学免疫学》
- 免疫浊度法《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应答《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组织及器官上的神经支配《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免疫荧光显微技术《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娩出《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面《经络全书》
-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的原理《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面《中医词典》
《医学免疫学》
- 第一篇 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
- 第一章 绪论--免疫学发展简史
- 第一节 免疫学的经验时期
- 第二节 经典免疫学时期
- 第三节 近代免疫学时期
- 第四节 现代免疫学时期
- 第五节 免疫学在生物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分子
- 第一节 抗体的发现及其特性
-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 第三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结构和抗体多样性
- 第五节 抗体的制备
- 第三章 补体系统
- 第一节 补体系统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 第三节 补体受体及其免疫学功能
- 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 第五节 血清补体水平与疾病
- 第四章 细胞因子
-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概述
- 第二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结构
- 第三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 第四节 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 第五章 免疫细胞膜分子(一):主要组织兼容性抗原
- 第一节 MHC基因结构
- 第二节 MHC抗原
- 第三节 MHC分子的功能
- 第四节 HLA的医学意义
- 第五节 HLA分型技术
- 第六章 免疫细胞膜分子(二):白细胞分化抗原
- 第七章 免疫细胞(一):造血干细胞
-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的特性
- 第二节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
- 第三节 造血干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发生
- 第八章 免疫细胞(二):淋巴细胞系
- 第一节 T细胞
- 第二节 B细胞
- 第三节 第三群淋巴细胞
- 第九章 免疫细胞(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 第一节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 第二节 其他抗原呈递细胞
- 第三节 抗原呈递细胞的抗原呈递作用
- 第二篇 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
- 第十章 抗原
-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 第二节 抗原的免疫原性
- 第三节 抗原的抗原性
- 第四节 抗原的分类
- 第十一章 免疫应答(一):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概念与过程
- 第二节 抗体产生的细胞学基础
- 第三节 抗体形成过程中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 第四节 免疫记忆
- 第五节 体液免疫的效应
- 第六节 体液免疫应答的调节
- 第十二章 免疫应答(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 第十三章 免疫应答(三):免疫耐受
- 第一节 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
- 第二节 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 第三节 免疫耐受的维持和终止
- 第四节 免疫耐受的机制
- 第五节 免疫耐受的临床意义
- 第十四章 免疫应答(四):免疫调节
- 第一节 免疫系统的调节
- 第二节 遗传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 第三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
- 第三篇 免疫病理
- 第十五章 超敏反应
-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 第十六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
- 第一节 生理性自身免疫现象
- 第二节 病理性自身免疫应答的诱因
- 第三节 病理性自身免疫发生机制
- 第四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第五节 自身免疫病治疗原则
- 第十七章 免疫缺陷
- 第一节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
-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的一般特征
- 第三节 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第四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 第十八章 肿瘤免疫
- 第十九章 移植免疫
- 第一节 器官移植排斥的类型
- 第二节 移植反排斥的机制
- 第三节 移植排斥的防止
- 第二十章 免疫学检测法
- 第一节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 第二节 体液免疫功能的检测
- 第三节 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
-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免疫学诊断中的应用
- 第二十一章 免疫治疗学
- 第一节 免疫增强药物及免疫增强疗法
- 第二节 免疫抑制剂及免疫抑制疗法
- 第三节 生物应答调节与免疫治疗
- 主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