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抗体产生的细胞学基础
抗体产生是由多细胞完成的,Miller等在60年代,首先证明了淋巴细胞是不均一的细胞群。他用早期摘除鸡的胸腺和法氏囊的方法证明了有二类不同的的淋巴细胞,即T和B细胞。前者与细胞免疫有关,后者与抗体形成有关(表11-3)。
表11-3 新生期摘除胸腺及法氏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鸡)
全身X-线照射 | 周围血淋巴细胞数 | Ig浓度 | 抗体产生 | 移植物排斥反应 |
未身X-线照射 | 148 000 | ++ | +++ | ++ |
胸腺摘除 | 9 000 | ++ | + | - |
法氏囊摘除 | 13 200 | - | - | + |
+阳性反应;-阴性反应
Claman 给经X-线照射小鼠移入同系骨髓细胞(B细胞来源)和胸腺细胞(T细胞来源),然后用羊红细胞免疫,结果证明只有同时移入两种细胞才能产生抗体。因此证明了抗体产生需要T和B细胞共同参予。
Unanue等在70年代又证明了巨噬细胞在抗体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他们应用纯化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研究这一问题。根据小鼠细胞对玻璃面或塑料面的粘附性,可将脾细胞分为二种,其一为有粘附性细胞属巨噬细胞(Mφ),另一种为非粘附性细胞属淋巴细胞,包括T和B细胞。当将这二种细胞分别与羊红细胞(抗原)在体外培养时,皆不能产生抗体,只有在二种细胞混合培养时才能产生抗体,自此证明了Mφ也参予抗体的产生(表11-4,5)。
表11-4 T和B细胞在抗体产生中的作用
X-线照射鼠入的细胞 | 抗体产生 |
脾细胞(含有T和B) | ++ |
胸腺细胞(T细胞) | ± |
骨髓细胞(B细胞) | + |
胸腺细胞+骨髓细胞 | +++ |
表11-5 Mφ在抗体产生中的作用
体外培养细胞 | 抗体产生 |
粘附细胞+羊红细胞 非粘附细胞+羊红细胞 粘附细胞 + +羊红细胞 非粘附细胞 | - - +++ |
表11-6 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细胞因子
名称 | 作用 |
IL-1 IL-4 IL-5 IL-6 IL-2 | 促进B细胞活化与增殖 促进活化B细胞增殖 促进B细胞分化 与IL-1协同 |
在同一时期Gershon等又证明了抑制性T细胞(TS)的存在,对免疫应答起抑制作用。因此TH和TS可视为免疫调节细胞,而TC和TD可视为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通过上述研究,证明了抗体产生需要三种细胞参予,即单核吞噬细胞系、T细胞系和B细胞系。从而否定了过去认为抗体产生是由单一淋巴细胞克隆产生的观点。因此抗体产生不只是涉及抗原与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即对抗原的识别和抗原的激发作用,同时也涉及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即免疫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过程。这二个过程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为此必须进一步探讨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三种细胞各自发挥什么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又是怎样进行的。
- 抗体产生的细胞学基础《医学免疫学》
- 抗炭疽血清生产用马匹免疫方法《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医学免疫学》
- 抗酸药《药理学》
- 抗体产生细胞的特点《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抗酸剂和消化不良辅助剂《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抗体的标记和纯化《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抗衰老研究进展《老年学》
- 抗体的发现《医学免疫学》
- 抗衰老机制《中医疾病预测》
- 抗体的理化性质《医学免疫学》
- 抗衰老措施《中医疾病预测》
- 抗体的生物学活性《医学免疫学》
- 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技术(Avidin Biotin–Peroxidase Complex technique, 简称ABC技术)《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抗体的特异性《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抗体的调节作用《医学免疫学》
- 抗生素类阻断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抗体的制备《医学免疫学》
-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医院药学》
- 抗体的制备和配制《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与配伍《医院药学》
- 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学基础《医学免疫学》
-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医院药学》
- 抗体法检测《动脉粥样硬化》
- 抗生素、磺胺药和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传染病》
- 抗体介导的抗病毒作用《医学微生物学》
- 抗生素(Antibiotics)及分类《医院药学》
- 抗体形成过程中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医学免疫学》
- 抗生素《医学微生物学》
- 抗体血酸还原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医学免疫学》
- 第一篇 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
- 第一章 绪论--免疫学发展简史
- 第一节 免疫学的经验时期
- 第二节 经典免疫学时期
- 第三节 近代免疫学时期
- 第四节 现代免疫学时期
- 第五节 免疫学在生物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分子
- 第一节 抗体的发现及其特性
-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 第三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结构和抗体多样性
- 第五节 抗体的制备
- 第三章 补体系统
- 第一节 补体系统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 第三节 补体受体及其免疫学功能
- 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 第五节 血清补体水平与疾病
- 第四章 细胞因子
-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概述
- 第二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结构
- 第三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 第四节 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 第五章 免疫细胞膜分子(一):主要组织兼容性抗原
- 第一节 MHC基因结构
- 第二节 MHC抗原
- 第三节 MHC分子的功能
- 第四节 HLA的医学意义
- 第五节 HLA分型技术
- 第六章 免疫细胞膜分子(二):白细胞分化抗原
- 第七章 免疫细胞(一):造血干细胞
-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的特性
- 第二节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
- 第三节 造血干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发生
- 第八章 免疫细胞(二):淋巴细胞系
- 第一节 T细胞
- 第二节 B细胞
- 第三节 第三群淋巴细胞
- 第九章 免疫细胞(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 第一节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 第二节 其他抗原呈递细胞
- 第三节 抗原呈递细胞的抗原呈递作用
- 第二篇 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
- 第十章 抗原
-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 第二节 抗原的免疫原性
- 第三节 抗原的抗原性
- 第四节 抗原的分类
- 第十一章 免疫应答(一):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概念与过程
- 第二节 抗体产生的细胞学基础
- 第三节 抗体形成过程中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 第四节 免疫记忆
- 第五节 体液免疫的效应
- 第六节 体液免疫应答的调节
- 第十二章 免疫应答(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 第十三章 免疫应答(三):免疫耐受
- 第一节 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
- 第二节 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 第三节 免疫耐受的维持和终止
- 第四节 免疫耐受的机制
- 第五节 免疫耐受的临床意义
- 第十四章 免疫应答(四):免疫调节
- 第一节 免疫系统的调节
- 第二节 遗传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 第三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
- 第三篇 免疫病理
- 第十五章 超敏反应
-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 第十六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
- 第一节 生理性自身免疫现象
- 第二节 病理性自身免疫应答的诱因
- 第三节 病理性自身免疫发生机制
- 第四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第五节 自身免疫病治疗原则
- 第十七章 免疫缺陷
- 第一节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
-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的一般特征
- 第三节 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第四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 第十八章 肿瘤免疫
- 第十九章 移植免疫
- 第一节 器官移植排斥的类型
- 第二节 移植反排斥的机制
- 第三节 移植排斥的防止
- 第二十章 免疫学检测法
- 第一节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 第二节 体液免疫功能的检测
- 第三节 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
-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免疫学诊断中的应用
- 第二十一章 免疫治疗学
- 第一节 免疫增强药物及免疫增强疗法
- 第二节 免疫抑制剂及免疫抑制疗法
- 第三节 生物应答调节与免疫治疗
- 主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