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结构和抗体多样性
Ig分子是由三个不连锁的Igκ、Igλ和IgH基因所编码。Igκ、Igλ和IgH基因定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表2-5)。编码一条Ig多肽链的基因是由在胚系中多个分隔的DNA片段(基因片段)经重排而形成的。1965年Dreyer和Bennet首先提出假说,认为Ig的V区和C区是由分隔存在的基因所编码,在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这两个基因发生易位而重排在一起。1976年日本学者利根川进应用DNA重组技术证实了这一假说。利根川进由此获得1987年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
表2-5 免疫球蛋白基因定位
编码多肽链 | 基因符号(人) | 基因染色体定位 | ||
人 | 小鼠 | |||
κ轻链 | Igκ | 2 | 6 | |
λ轻链 | Igλ | 22 | 16 | |
重链 | IgH | 14 | 12 | |

-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结构和抗体多样性《医学免疫学》
-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结构和多样性《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免疫缺陷《医学免疫学》
- 免疫球蛋白基因表达的调节《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免疫缺陷病《病理学》
-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抗原性《医学免疫学》
- 免疫缺陷病《医学遗传学基础》
-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医学免疫学》
- 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功能《医学免疫学》
-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医学免疫学》
-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超家族《医学免疫学》
-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和临床表现《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球蛋白分子《医学免疫学》
- 免疫缺陷病的检验《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缺陷病的一般特征《医学免疫学》
-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缺陷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染色《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及抗体形成《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染色《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免疫球蛋白的化学《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是怎么回事《免疫与健康》
- 免疫球蛋白的分类鉴定《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逃避《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免疫网络的其它模型《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检测《医学免疫学》
- 免疫网络学说《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
- 第一篇 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
- 第一章 绪论--免疫学发展简史
- 第一节 免疫学的经验时期
- 第二节 经典免疫学时期
- 第三节 近代免疫学时期
- 第四节 现代免疫学时期
- 第五节 免疫学在生物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分子
- 第一节 抗体的发现及其特性
-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 第三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结构和抗体多样性
- 第五节 抗体的制备
- 第三章 补体系统
- 第一节 补体系统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 第三节 补体受体及其免疫学功能
- 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 第五节 血清补体水平与疾病
- 第四章 细胞因子
-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概述
- 第二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结构
- 第三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 第四节 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 第五章 免疫细胞膜分子(一):主要组织兼容性抗原
- 第一节 MHC基因结构
- 第二节 MHC抗原
- 第三节 MHC分子的功能
- 第四节 HLA的医学意义
- 第五节 HLA分型技术
- 第六章 免疫细胞膜分子(二):白细胞分化抗原
- 第七章 免疫细胞(一):造血干细胞
-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的特性
- 第二节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
- 第三节 造血干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发生
- 第八章 免疫细胞(二):淋巴细胞系
- 第一节 T细胞
- 第二节 B细胞
- 第三节 第三群淋巴细胞
- 第九章 免疫细胞(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 第一节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 第二节 其他抗原呈递细胞
- 第三节 抗原呈递细胞的抗原呈递作用
- 第二篇 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
- 第十章 抗原
-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 第二节 抗原的免疫原性
- 第三节 抗原的抗原性
- 第四节 抗原的分类
- 第十一章 免疫应答(一):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概念与过程
- 第二节 抗体产生的细胞学基础
- 第三节 抗体形成过程中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 第四节 免疫记忆
- 第五节 体液免疫的效应
- 第六节 体液免疫应答的调节
- 第十二章 免疫应答(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 第十三章 免疫应答(三):免疫耐受
- 第一节 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
- 第二节 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 第三节 免疫耐受的维持和终止
- 第四节 免疫耐受的机制
- 第五节 免疫耐受的临床意义
- 第十四章 免疫应答(四):免疫调节
- 第一节 免疫系统的调节
- 第二节 遗传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 第三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
- 第三篇 免疫病理
- 第十五章 超敏反应
-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 第十六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
- 第一节 生理性自身免疫现象
- 第二节 病理性自身免疫应答的诱因
- 第三节 病理性自身免疫发生机制
- 第四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第五节 自身免疫病治疗原则
- 第十七章 免疫缺陷
- 第一节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
-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的一般特征
- 第三节 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第四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 第十八章 肿瘤免疫
- 第十九章 移植免疫
- 第一节 器官移植排斥的类型
- 第二节 移植反排斥的机制
- 第三节 移植排斥的防止
- 第二十章 免疫学检测法
- 第一节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 第二节 体液免疫功能的检测
- 第三节 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
-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免疫学诊断中的应用
- 第二十一章 免疫治疗学
- 第一节 免疫增强药物及免疫增强疗法
- 第二节 免疫抑制剂及免疫抑制疗法
- 第三节 生物应答调节与免疫治疗
- 主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