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免疫抑制药物的适应症和副作用
免疫抑制药物大多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肝、肾毒性等。CsA无明显骨髓抑制作用是其优点,但肝、肾毒性较大,长期使用病人不易承受。由于免疫抑制药物的作用是非特异的,所以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病原微生物感染增加,长期应用可能提高肿瘤发病率。
由于已开发出了具有强力免疫抑制的药物,免疫抑制疗法在临床治疗上的重要性和效果,都远较免疫增强疗法令人印象深刻。目前,免疫抑制疗法主要应用于:
(一)抗移植排斥
器官移植的主要障碍是移植排斥。目前尚无有效的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因此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是器官移植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免疫抑制药物在器官移植中应用详见第二十章。
(二)变态反应性疾病
机体对变原的免疫应答,可导致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抑制免疫应答可以控制变态反应强度,缓解症状。临床上严重的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时,用激素治疗可取得明显疗效。治疗变态反应一般不使用环磷酰胺,CsA等强力免疫抑制药。
(三)自身免疫病
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以及肾病综合症等用免疫抑制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症状,抑制病程发展,临床使用较多的免疫抑制药主要是激素。近来我国使用雷肥藤制剂治疗肾炎、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都取得明显效果。少数报道应用CsA和环磷酰胺治疗自身免疫病也有明显效果。
(四)感染性炎症
在细菌性炎症过程中,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及大量炎症介质的释放,会引起组织的严重损伤。免疫抑制药物可抑制炎症反应的强度,减轻反应症状;与有效抗生素配合应用,有利于炎症的控制。临床应用较多的是激素,如强的松等。应用激素控制细菌性炎症应注意与抗菌药物合用,以免感染扩散。

- 免疫抑制药物的适应症和副作用《医学免疫学》
- 免疫抑制药《药理学》
- 免疫印迹法《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抑制剂《临床肝移植》
- 免疫印迹法检测ApoE表型《动脉粥样硬化》
- 免疫抑制剂《医学免疫学》
- 免疫荧光或免疫酶标技术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的意义《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免疫抑制的维持治疗《临床肝移植》
-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的原理《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免疫抑制的副作用《临床肝移植》
-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免疫抑制《医学免疫学》
- 免疫荧光显微技术《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炎症的类型《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应答《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学诊断方法《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免疫应答《医学免疫学》
- 免疫学诊断《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应答(三):免疫耐受《医学免疫学》
- 免疫学与医学《医学免疫学》
- 免疫应答(四):免疫调节《医学免疫学》
- 免疫学与生物学《医学免疫学》
- 免疫应答的概念《医学免疫学》
- 免疫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医学免疫学》
- 免疫应答的过程《医学免疫学》
- 免疫学与发病机理《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免疫应答的调节《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免疫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作用《实验动物科学》
- 免疫应答过程中神经及内分泌变化《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免疫学检验《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免疫与变态反应《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
- 第一篇 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
- 第一章 绪论--免疫学发展简史
- 第一节 免疫学的经验时期
- 第二节 经典免疫学时期
- 第三节 近代免疫学时期
- 第四节 现代免疫学时期
- 第五节 免疫学在生物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分子
- 第一节 抗体的发现及其特性
-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 第三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结构和抗体多样性
- 第五节 抗体的制备
- 第三章 补体系统
- 第一节 补体系统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 第三节 补体受体及其免疫学功能
- 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 第五节 血清补体水平与疾病
- 第四章 细胞因子
-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概述
- 第二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结构
- 第三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 第四节 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 第五章 免疫细胞膜分子(一):主要组织兼容性抗原
- 第一节 MHC基因结构
- 第二节 MHC抗原
- 第三节 MHC分子的功能
- 第四节 HLA的医学意义
- 第五节 HLA分型技术
- 第六章 免疫细胞膜分子(二):白细胞分化抗原
- 第七章 免疫细胞(一):造血干细胞
-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的特性
- 第二节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
- 第三节 造血干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发生
- 第八章 免疫细胞(二):淋巴细胞系
- 第一节 T细胞
- 第二节 B细胞
- 第三节 第三群淋巴细胞
- 第九章 免疫细胞(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 第一节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 第二节 其他抗原呈递细胞
- 第三节 抗原呈递细胞的抗原呈递作用
- 第二篇 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
- 第十章 抗原
-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 第二节 抗原的免疫原性
- 第三节 抗原的抗原性
- 第四节 抗原的分类
- 第十一章 免疫应答(一):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概念与过程
- 第二节 抗体产生的细胞学基础
- 第三节 抗体形成过程中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 第四节 免疫记忆
- 第五节 体液免疫的效应
- 第六节 体液免疫应答的调节
- 第十二章 免疫应答(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 第十三章 免疫应答(三):免疫耐受
- 第一节 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
- 第二节 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 第三节 免疫耐受的维持和终止
- 第四节 免疫耐受的机制
- 第五节 免疫耐受的临床意义
- 第十四章 免疫应答(四):免疫调节
- 第一节 免疫系统的调节
- 第二节 遗传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 第三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
- 第三篇 免疫病理
- 第十五章 超敏反应
-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 第十六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
- 第一节 生理性自身免疫现象
- 第二节 病理性自身免疫应答的诱因
- 第三节 病理性自身免疫发生机制
- 第四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第五节 自身免疫病治疗原则
- 第十七章 免疫缺陷
- 第一节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
-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的一般特征
- 第三节 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第四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 第十八章 肿瘤免疫
- 第十九章 移植免疫
- 第一节 器官移植排斥的类型
- 第二节 移植反排斥的机制
- 第三节 移植排斥的防止
- 第二十章 免疫学检测法
- 第一节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 第二节 体液免疫功能的检测
- 第三节 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
-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免疫学诊断中的应用
- 第二十一章 免疫治疗学
- 第一节 免疫增强药物及免疫增强疗法
- 第二节 免疫抑制剂及免疫抑制疗法
- 第三节 生物应答调节与免疫治疗
- 主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