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三)病原体的致病性

《传染病》书籍目录

传染过程中,病原体起重要作用,它的致病

作用表现如下几方面。

1.病原体的毒力(Virulence) 病原体的毒力是指病原体的侵袭力,即是病原体在机体内生长,繁殖,蔓延扩散的能力。有的通过细菌的酶如金葡球浆凝固酶,链球菌的透明质酸酶,产气荚膜杆菌的胶原酶等起作用;有的通过荚膜阻止吞噬细胞的吞噬;有的通过菌毛粘附宿主组织。病原体产生内外两种毒素,通过毒素产生杀伤作用。外毒素包括神经毒如破伤风毒素、肉毒素;细胞毒素如白喉毒素;肠毒素如霍乱毒素、葡萄球菌毒素。内毒素是菌体裂解后产生的脂多糖中类脂A,可致机体发热反应,中毒性休克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施瓦茨曼反应(Shwartzmansreaction)。

2.病原体的数量 病原体入侵和数量是重要的致病条件。侵入的数量越多,引起的传染性越大.潜伏期可能越短,病情也就越严重。

3.病原体的定位与扩散形式 病原体在人体内寄生有一定的特异的定居部位,特异的定位由特异的侵入门户与传入途径所决定的,特异性定位又决定着病原体排出途径。伤寒杆菌经口传入,定位于肠道网状内皮系统,借助粪便排出体外。白喉杆菌经鼻咽部侵入,定位于鼻咽部,借助鼻咽分泌物排出体外。不同病原体有其不同的特异性定位。

病原体在体内的扩散通过三种形式。直接扩散:病原由原入侵部位直接向近处或远处组织细胞扩散。血流扩散:大部分病原体侵入机体后通过血液扩散,脊髓灰质炎病毒先进入血流再经外周神经到达中枢神经系统;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通过吸附在白细胞或细胞内扩散;布鲁氏菌进入单核细胞扩散;流感病毒吸附于红细胞表面;疟原虫侵入红细胞内。淋巴管扩散: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借助淋巴液到达局部淋巴结,再由淋巴结进入血流,扩散于各组织细胞。绝大部分病原体通过此种形式。

4.病原体的变异性 病原性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受各种环境的影响,当外环境改变影响遗传信息时,引起一系列代谢上的变化,其结构形态,生理特性均发生改变。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传染病》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传染病》书籍目录
  1. 病原体的致病性《传染病》
  2. 病原体的免疫细胞化学快速检查方法和应用《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3. 病原同异《四圣悬枢》
  4. 病原论《古今医鉴》
  5. 病原性球菌《医学微生物学》
  6. 病愈五戒《中医词典》
  7. 病原性真菌《医学微生物学》
  8. 病愈肉食辨《友渔斋医话》
  9. 病原学《传染病》
  10. 病愈结存《温疫论》
  11. 病原学《传染病》
  12. 病愈后禁忌《类证治裁》
  13. 病原学《传染病》
  14. 病遇节发解《研经言》
  15. 病原学《传染病》
  16. 病余瘀血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7. 病原学《传染病》
  18. 病有真假辨《叶选医衡》
  19. 病原学《传染病》
  20. 病有灾怪论《中藏经》
  21. 病原学《传染病》
  22. 病有远近治有缓急《卫生宝鉴》
  23. 病原学《传染病》
  24. 病有阴阳《医学集成》
  25. 病原学《传染病》
  26. 病有宜下者《医法圆通》
  27. 病原学《传染病》
  28. 病有宜吐者《医法圆通》
  29. 病原学《传染病》
  30. 病有宜汗者《医法圆通》
  31. 病原学《传染病》

《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