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病原学

《传染病》书籍目录

痢疾杆菌(dysentery bacilli)为肠杆菌科志贺菌属(shigella),革兰阴性杆菌,无鞭毛及荚膜,不形成芽胞,有菌毛。依据抗原结构不同,分为A、B、C、D四群,即志贺痢疾杆菌(S.dysenteriae)、福氏痢疾杆菌(S.fle xneri)、鲍氏痢疾杆菌(S.boydii)及宋内痢疾杆菌(S.sonnei),以及42个血清型(含亚型)。国外自六十年代后期逐渐以D群占优势,我国目前仍以B群为主(占62.8~77.3%),D群次之,近年局部地区A群有增多趋势。

痢疾杆菌对外界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其中以D群最强,B群次之,A群最弱。日光照射30分钟、加热至60℃10分钟或100℃1分钟即可杀灭。对酸及一般消毒剂均很敏感。在蔬菜、瓜果及被污染物品上可存活1~2周,但在阴暗、潮湿、冰冻条件下能生长数周,在粪便中存活时间的长短同气温、粪便中杂菌等有关。

各型志贺菌死亡裂解后释放内毒素(脂多糖),近来研究证明A群Ⅰ型及部分Ⅱ型、B群2a及个别D群可产生外毒素,该外毒素是神经毒素、细胞毒素与肠毒素作用。均参与致病作用。尤其外毒素的毒力很强,可加重肠粘膜的炎性变化以及肠道外病变。

痢疾杆菌对抗药物是产生耐药性,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其耐药性日趋严重。耐药性产生是与染色体基因突变和R质粒(亦称R因子)在同属种间、异属种间不断相互传递有关。R质粒为质粒之一种。是染色体外遗物质,由双股环状DNA分子组成,能自我自复制,携带某些遗传信息,若与细菌染色体整合在一起,则与染色体同步复制。R质粒在细菌细胞间的传递,主要是通过接合、传导、转化三个途径,其中接合传递为其重要方式。R质粒使细菌产生特异酶,可使抗菌药物失效,当微量诱导物(少量抗菌药物)存在时即可产生大量特异酶,增加细菌耐药性,为此,临床应用抗生素必须足量,切忌少量或局部使用抗菌药物,以防耐药菌株产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传染病》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671 731 711 712 820

返回《传染病》书籍目录
  1. 病原学《传染病》
  2. 病原学《传染病》
  3. 病原学《传染病》
  4. 病原学《传染病》
  5. 病原学《传染病》
  6. 病原学《传染病》
  7. 病原学《传染病》
  8. 病原学《传染病》
  9. 病原学《传染病》
  10. 病原学《传染病》
  11. 病原学《传染病》
  12. 病原学《传染病》
  13. 病原学《传染病》
  14. 病原学《传染病》
  15. 病原学《传染病》
  16. 病原学《传染病》
  17. 病原学《传染病》
  18. 病原学《传染病》
  19. 病原学《传染病》
  20. 病原学《传染病》
  21. 病原学《传染病》
  22. 病原学《传染病》
  23. 病原学《传染病》
  24. 病原学《传染病》
  25. 病原学《传染病》
  26. 病原学《传染病》
  27. 病原学《传染病》
  28. 病原学《传染病》
  29. 病原学《传染病》
  30. 病原学《传染病》
  31. 病原学《传染病》

《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