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诊断
(一)麻疹 病初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第3~4病日出疹,疹型与猩红热不同,皮疹之间有正常皮肤,面部发疹。颊内粘膜斑及白细胞计数减少为重要区别。
(二)内疹 起病第一天即出皮疹。开始呈麻疹样后融合成片,类似猩红热,但无弥漫性皮肤潮红。退疹时无脱屑。耳后及枕下淋巴结常肿大。风疹病毒特异抗体效价上升等有助诊断。
(三)药疹有用致疹药物史。皮疹有时呈多样化表现,分布不均匀,出疹顺序由躯干到四肢。全身症状轻,与皮疹的严重程不相称。本病无咽峡炎、杨莓舌、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四)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有些金黄色葡萄球菌亦能产生红疹毒素,可以引起猩红热样的皮疹。鉴别主要靠细菌培养。本病进展快,预后差,应提高警惕。
(五)川崎病(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本病好发于4岁以下乳幼儿,病理特征为血管炎。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烧起病,热程约1~2周;眼结膜充血,舌似猩红热之草莓,口腔粘膜充血;淋巴结肿大(颈、颌下、腹股沟),不化脓,不粘连;手指及指(趾)末端对称性水肿;皮疹呈多形性,主要见于躯干部,表现猩红热样,不痒或轻度瘙痒,红疹消退后有糠状或膜状脱屑。该病往往伴有心血管病变,消化道病变,泌尿系病变等。化验室检查示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细胞增高、有时血小板增加,血沉增快。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鉴别诊断《传染病》
《传染病》
- 第一章 总论
- 第一节 学习传染病的目的与任务
- 第二节 传染与抗传染免疫
-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 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
- 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
- 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
- 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
- 第二章 病毒感染
-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 第二节 脊髓灰质炎
- 第三节 病毒性胃肠炎
- 一、轮状病毒胃肠炎
- 二、诺沃克类病毒胃肠炎
- 三、其它病毒性胃肠炎
- 附:肠道病毒感染
- 第四节 流行性感冒
- 第五节 麻疹
- 第六节 水痘
- 第七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第八节 流行性腮腺炎
- 第九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 第十节 森林脑炎
- 第十一节 流行性出血热
- 第十二节 登革热
- 第十三节 狂犬病
- 第十四节 艾滋病
- 第三章 立克次体感染
- 第四章 细菌感染
- 第一节 败血症
- 第二节 感染性休克
- 第三节 伤寒与副伤寒
- 第四节 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
- 附 鼠伤寒
- 第五节 霍乱
- 第六节 细菌性痢疾
- 第七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 第八节 空肠弯曲菌肠炎
- 第九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第十节 白喉
- 第十一节 百日咳
- 第十二节 军团病
- 第十三节 猩红热
- 第十四节 布鲁氏菌病
- 第十五节 鼠疫
- 第十六节 炭疽
- 第十七节 兔热病
- 第五章 螺旋体感染
- 第六章 寄生虫病
-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