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传染过程的表现

《传染病》书籍目录

在人出生后的一生中所发生无数次感性,每一次病原体侵入机体,都会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反应,在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中,可出现五种不同程度的表现。

1.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入侵部位被消灭,如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杀菌作用,组织细胞的吞噬及体液的溶菌作用。或通过局部的免疫作用,病原体从呼吸道、肠道或泌尿道排出体外,不出现病理损害和疾病的临床表现。

2.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infection)包括带菌、带病毒及带虫状态。这些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存在于机体的一定部位,虽可有轻度的病理损害,但不出现疾病的临床症状。病原携带有两种状态,一是无症状携带,即客观上不易察觉的有或无轻微临床表现的携带状态;二是恢复期携带,亦称病后携带,一般临床症状已消失,症理损伤得到修复,而病原体仍暂时或持续寄生于体内。由于携带者向外排出病原体,成为具有传染性的重要传染源。

3.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 亦称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是指机体被病原侵袭后,仅出现轻微病理损害,而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只能通过免疫检测方能发现的一种感染过程,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登革热、乙型肝炎等均有大量隐性感染的存在。

4.潜在性感染(lateneinfection)是指人体内保留病原体,潜伏一定部位,不出现临床表现,病原体也不被向外排出,只有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则乘机活跃增殖引起发病。疟疾、结核有此等表现。麻疹后,病毒可长期潜伏于中枢神经系统,数年后发病,成为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5.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因免疫功能的改变,致使病原体不断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机体出现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临床出现传染病特有的临床表现,则为传染病发作。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传染病》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传染病》书籍目录
  1. 传染过程的表现《传染病》
  2. 传染过程《流行病学》
  3. 传染科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医学心理学》
  4. 传染方式《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5. 传染途径《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6. 传染病者活动场所及用物的消毒《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8. 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中国医学通史》
  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10. 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免疫与健康》
  1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病》
  12. 传染病流行病学和防制《预防医学》
  13. 传染性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反应《传染病》
  14. 传染病流行病学《预防医学》
  15. 传染性红斑《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6. 传染病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17. 传染性口角炎《理疗学》
  18. 传染病类《止园医话》
  19. 传染性软疣《皮肤性病学》
  20. 传染病科病历《病历书写规范》
  21. 传染性软疣《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2. 传染病防制与监测《预防医学》
  23. 传染源《流行病学》
  24. 传染病的治疗《传染病》
  25. 传染源《预防医学》
  26. 传染病的诊断《传染病》
  27. 传尸《中医词典》
  28.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流行病学》
  29. 传尸《女科证治准绳》
  30. 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
  31. 传尸方四首《外台秘要》

《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