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机理与病理改变

《传染病》书籍目录

阿米巴包囊进入消化道后,于小肠下段被胰蛋白酶等消化液消化,虫体脱囊逸出,并反复分裂形成多数小滋养体,寄居于回盲肠、结肠等部位,健康宿主中小滋养体随粪便下移,至乙状结肠以下则变为包囊排出体外,并不致病。在适宜条件下,如机体胃肠功能降低;某些细菌提供游离基因样因子,增强滋养的毒力;滋养体释放溶酶体酶、透明质酸酶、蛋白水解酶等并依靠其伪足的机械活动,侵入肠粘膜,破坏组织形成小脓肿及潜形(烧杯状)溃疡,造成广泛组织破坏可深达肌层,大滋养体随坏死物质及血液由肠道排出,呈现痢疾样症状。在慢性病变中,粘膜上皮增生,溃疡底部形成肉芽组织,溃疡周围见纤维组织增生肥大,形成肠阿米巴病。滋养体亦可进入肠壁静脉、经门脉或淋巴管进入肝脏,引起肝内小静脉栓塞及其周围炎,肝实质坏死、形成肝内脓肿,以右叶为多。并可以栓子形式流入肺、脑等,形成迁徙性脓肿。肠道滋养体亦可直接蔓延及周围组织,形成直肠阴道瘘或皮肤与粘膜溃疡等各种病变。个别病例可造成肠出血肠穿孔或者并发腹膜炎、兰尾炎。

显微镜下可见组织坏死为其主要病变,淋巴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若细菌感染严重,可呈急性弥漫性炎症改变,更多炎细胞浸润及水肿、坏死改变。病损部位可见多个阿米巴滋养体,大多聚集在溃疡的边缘部位。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传染病》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传染病》书籍目录
  1. 发病机理与病理改变《传染病》
  2. 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3. 发病机现与病理改变《儿科学》
  4. 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5. 发病机制《儿科学》
  6. 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7. 发病机制《普通外科学》
  8. 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9. 发病率《预防医学》
  10. 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11. 发病情况《普通外科学》
  12. 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13. 发病情况、病因、机理《临床营养学》
  14. 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15. 发病情况和病因《临床营养学》
  16. 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17.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中医儿科学》
  18. 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19. 发病学概论《病理生理学》
  20. 发病机理与病理《传染病》
  21. 发病原理和病理变化《传染病》
  22. 发病机理及病理生理《心脏病学》
  23. 发病原理和病理变化《传染病》
  24. 发病机理及病理改变《传染病》
  25. 发病原理和病理变化《传染病》
  26. 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传染病》
  27. 发病原理和病理解剖《传染病》
  28. 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传染病》
  29. 发病原理及病理变化《传染病》
  30. 发病机理和病理《临床营养学》
  31. 发病原理及病理变化《传染病》

《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