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一)流行病学 患者的生活方式尤其性生活史,有否接触传染源、输血或血制品的病史,药瘾者等。
(二)临床表现 有或无早期非特异症状,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或反复的机会性感染(1个月以上),或60岁以下患者经活检证明有卡氏肉瘤者。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多有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多下降至4×109/L以下,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加,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多低于1×109/L。少数病人血小板可减少。
2.免疫学检查 迟发型皮肤超敏反应减弱或缺失;丝裂原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减弱,T淋巴细胞减少,CD4细胞明显下降,CD4:CD8<1(正常1.5~2);免疫球蛋白升高;血清α-干扰素、免疫复合物等增加。
3.特异性诊断检查
(1)抗HIV抗体测定 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试验(RIA)、免疫转印(Immunobltting,IB)及固相放射免疫沉淀试验(SRIP)等。常用ELISA或RIA作初筛,再用IB或SRIP确诊,如仍为阳性有诊断意义。说明被检查者已感染HIV,并具有传染性。
(2)抗原检查 多用ELISA法。可于早期特异性诊断。
(3)病毒分离 从外周血淋巴细胞、精液、宫颈分泌物、脑脊液可分离到HIV,但难以作为常规。
(4)核酸杂交 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IV RNA。

- 诊断《传染病》
- 诊断《传染病》
- 诊断《传染病》
- 诊断《传染病》
- 诊断《传染病》
- 诊断《传染病》
- 诊断《传染病》
- 诊断《传染病》
- 诊断《传染病》
- 诊断《核、化学武器损伤》
- 诊断《传染病》
- 诊断《核、化学武器损伤》
- 诊断《传染病》
- 诊断《核、化学武器损伤》
- 诊断《传染病》
- 诊断《核、化学武器损伤》
- 诊断《传染病》
- 诊断《预防医学》
- 诊断《传染病》
- 诊断《预防医学》
- 诊断《传染病》
- 诊断《中医诊断学》
- 诊断《传染病》
- 诊断《临床营养学》
- 诊断《传染病》
- 诊断《临床营养学》
- 诊断《传染病》
- 诊断《临床营养学》
- 诊断《传染病》
- 诊断《临床营养学》
- 诊断《传染病》
《传染病》
- 第一章 总论
- 第一节 学习传染病的目的与任务
- 第二节 传染与抗传染免疫
-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 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
- 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
- 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
- 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
- 第二章 病毒感染
-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 第二节 脊髓灰质炎
- 第三节 病毒性胃肠炎
- 一、轮状病毒胃肠炎
- 二、诺沃克类病毒胃肠炎
- 三、其它病毒性胃肠炎
- 附:肠道病毒感染
- 第四节 流行性感冒
- 第五节 麻疹
- 第六节 水痘
- 第七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第八节 流行性腮腺炎
- 第九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 第十节 森林脑炎
- 第十一节 流行性出血热
- 第十二节 登革热
- 第十三节 狂犬病
- 第十四节 艾滋病
- 第三章 立克次体感染
- 第四章 细菌感染
- 第一节 败血症
- 第二节 感染性休克
- 第三节 伤寒与副伤寒
- 第四节 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
- 附 鼠伤寒
- 第五节 霍乱
- 第六节 细菌性痢疾
- 第七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 第八节 空肠弯曲菌肠炎
- 第九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第十节 白喉
- 第十一节 百日咳
- 第十二节 军团病
- 第十三节 猩红热
- 第十四节 布鲁氏菌病
- 第十五节 鼠疫
- 第十六节 炭疽
- 第十七节 兔热病
- 第五章 螺旋体感染
- 第六章 寄生虫病
-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