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

《传染病》书籍目录

立克次体侵入人体后,先在小血管内皮细胞内繁殖,细胞破裂立克次体释放入血形成立克次体血症,侵袭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病原体死亡,释放大量毒素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病程第二周随着体机体抗感染免疫的产生出现变态反应,使血管病变进一步加重。

病理变化的特点是增生性、血栓性、坏死性血管炎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所形成的斑疹伤寒结节。这种增生性血栓性坏死性血管炎可分布全身各组织器官。多见于皮肤、心肌、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以大脑皮质、延髓、基底节的损害最重,桥脑、脊髓次之。脑膜可呈急性浆液性炎症。肺可有间质性炎症和支气管肺炎。肝脏汇管区有嗜碱性单核细胞浸润,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及灶性坏死与单核细胞浸润。肾脏主要呈间质性炎性病变。

肾上腺可有出血、水肿和实质细胞退行性变,并有斑疹伤寒结节。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传染病》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传染病》书籍目录
  1.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2.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3.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4.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5.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6.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7.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8.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9.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10. 发病原理及病理改变《传染病》
  11.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12. 发病原理及病理变化《传染病》
  13.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14. 发病原理及病理变化《传染病》
  15.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16. 发病原理及病理变化《传染病》
  17.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18. 发病原理和病理解剖《传染病》
  19.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20. 发病原理和病理变化《传染病》
  21.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22. 发病原理和病理变化《传染病》
  23.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24. 发病原理和病理变化《传染病》
  25.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26. 发病学概论《病理生理学》
  27.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28.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中医儿科学》
  29.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30. 发病情况和病因《临床营养学》
  31.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传染病》

《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