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临床表现

《传染病》书籍目录

潜伏期3~60天,平均1~2周。

(一)典型伤寒 典型患者临床表现可分为4期:

1.初期 相当于病程第1周。病多缓起,体温呈阶梯状上升,于5~7日达39.5℃或以上,伴有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咳嗽等。部分患者出现便秘腹泻

2.极期 相当于病程第2~3周,其主要表现如下:

(1)高热体温转为稽留高热,一般持续约半个月,但免疫功能低下者可长达1~2月。近年来,由于早期不规律使用抗生素或激素,使得弛张热不规则热型增多。

(2)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患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耳鸣听力减退。重者可有谵妄、抓空、昏迷。合并虚性脑膜炎时,可出现脑膜刺激症。

(3)皮疹 约半数患者在病程第一周末于前胸、腹部出现淡红色丘疹玫瑰疹),直径达2~4mm,压之退色,散在分布,量少,一般仅数个至十数个,多在2~4日内消退。

(4)相对缓脉 20~73%的患者体温高而脉率相对缓慢,部分患者尚可出现重脉。并发中毒性心肌炎时,相对缓脉不明显。

(5)肝脾肿大 半数以上病人于起病1周前后脾脏肿大,质软;部分患者肝脏亦肿大,且可伴ALT升高,个别病人出现黄疸

(6)消化系统症状腹胀腹部不适右下腹压痛、便秘或腹泻等…。

3.缓解期 相当于病程第3~4周。体温开始波动下降,各种症状逐渐减轻,脾脏开始回缩。但本期内有发生肠出血肠穿孔的危险,需特别提高警惕。

4.恢复期 相当于病程第4周末开始。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常旺盛,但体质虚弱,一般约需1个月方全康复。

(二)非典型伤寒

除典型伤寒外,临床偶可见到轻型,暴发型、迁延型,逍遥型及顿挫型等其它临床类型的伤寒。

1.轻型 患者一般症状较轻,体温多在38℃左右,病程短,1~2周即可痊愈。多见于儿童,或发病后早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或已接受过伤寒菌苗注射者。由于轻型患者的病情轻,症状颇不典型,目前又较多见,临床上易至漏诊或误诊。

2.暴发型 起病急,中毒症状重,患者可出现超高热或体温不升,血压降低,出现中毒性心肌火、肠麻痹休克出血倾向等。预后凶险。

3.迁延型 起病与典型伤寒相似,但由于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发热持续不退,热程可达5周以上,伴有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热程可长达数月之久。

4.逍遥型起病时毒血症状较微,患者可照常工作。部分患者可突然性肠出血或肠穿孔而就医始被发现。

5.顿挫型 起病较急,开始症状典型,但病程极短,于1周左右发热等症状迅速消退而痊愈。

(三)伤寒的复发与再燃

1.再燃 当伤寒患者进入缓解期,体温波动下降,但尚未达到正常时,热度又再次升高,持续5~7天后退热,常无固定症状。

2.复发 患者进入恢复期热退1~3周后,发热等临床表现重又出现,但较初发为轻,病程较短(1~3周)。

(四)并发症

1.肠出血 多见于病程第2~3周,可以大便潜血阳性至大量血便。少量出血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度头晕、脉快;大量出血时热度骤降,脉搏细速,体温与脉搏呈现交叉现象,并有头晕、面色苍白、烦燥、出冷汗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伤寒的病理及病程示意图

伤寒的病理及病程示意图

2.肠穿孔 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病程第2~3周。表现为突然右下腹剧痛,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脉搏细数、体温暂时下降等,但不久体温又迅速上升并出现腹膜炎征象,肝浊音界减少或消失,X线检查膈下有游离气体,白细胞计数升高。

3.其它尚可并发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肺部感染、溶血性尿毒综合症、胆囊炎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传染病》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传染病》书籍目录
  1. 临床表现《传染病》
  2. 临床表现《传染病》
  3. 临床表现《传染病》
  4. 临床表现《传染病》
  5. 临床表现《传染病》
  6. 临床表现《传染病》
  7. 临床表现《传染病》
  8. 临床表现《传染病》
  9. 临床表现《传染病》
  10. 临床表现《传染病》
  11. 临床表现《传染病》
  12. 临床表现《传染病》
  13. 临床表现《传染病》
  14. 临床表现《传染病》
  15. 临床表现《传染病》
  16. 临床表现《传染病》
  17. 临床表现《传染病》
  18. 临床表现《传染病》
  19. 临床表现《传染病》
  20. 临床表现《传染病》
  21. 临床表现《传染病》
  22. 临床表现《传染病》
  23. 临床表现《传染病》
  24. 临床表现《传染病》
  25. 临床表现《传染病》
  26. 临床表现《医学微生物学》
  27. 临床表现《传染病》
  28. 临床表现《医学微生物学》
  29. 临床表现《传染病》
  30. 临床表现《核、化学武器损伤》
  31. 临床表现《传染病》

《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