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第二节 体质差异形成的原因和分类

《中医养生学》书籍目录

一、体质差异形成的原因

(一)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即“禀赋”。包括遗传和胎儿在母体里的发育营养状况。父母的体质特征通过遗传,使后代具有类似父母的个体特点,是先天因素的一个方面,而胎儿的发育营养状况、对体质特点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性别因素

人类由于先天遗传的作用,男女性别不仅形成各自不同的解剖结构和体质类型,而且在生理特性方面,也会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一般说,男子性多刚悍,女子性多柔弱,男子以气为重,女子以血为先。《灵枢·五音五味》提出:“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论点,正是对妇女的体质特点作了概括说明。

(三)年龄因素

俗话说:“一岁年纪,一岁人”,说明人体的结构、功能与代谢的变化同年龄有关,从而形成体质的差异。《灵枢·营卫生会》指出:“老壮不同气”,即是说年龄不同对体质有一定影响。

(四)精神因素

人的精神状态,由于能影响脏腑气血的功能活动,所以也可以改变体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即指情志异常变化伤及内在脏腑。

(五)地理环境因素

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其形态结构,气化功能在适应客观环境的过程中会逐渐发生变异。是故《素问·五常政大论》早就指出:“必明天道地理”,对于了解“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以及“人之形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地理环境不同,则气候、物产、饮食、生活习惯等等,亦多有不同,所以《素问·异法方宜论》在论证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体质,不同的多发病和不同的治疗方法的时候,特别强调了不同地区的水土、气候、以及饮食、居住等生活习惯,对体质形成的重大影响,说明地理环境对体质的变异,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又是极其复杂的因素。

二、体质的分类

祖国医学对人体体质所作的分类,在《内经》时代,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阴阳五行分类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根据人的体形、肤色、认识能力、情感反应、意志强弱、性格静躁,以及对季节气候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体质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然后又根据五音的太少,以及左右手足三阳经,气血多少反映在头面四肢的生理特征,将每一类型再分为五类,共为五五二十五型,统称“阴阳二十五人”,本法强调对季节的适应能力为体质的分类依据,具有实际意义。

(二)阴阳太少分类

《灵枢·通天》把人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五种类型,这是根据人体先天禀赋的阴阳之气的多少,来说明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即气质方面的差别的分类方法。

(三)禀性勇怯分类

《灵枢·论勇》根据人体脏气有强弱之分,禀性有勇怯之异,再结合体态、生理特征,把体质分为二类。其中,心胆肝功能旺盛,形体健壮者,为勇敢之人;而心肝胆功能衰减,体质孱弱者,多系怯弱之人。

(四)体型肥瘦分类

《灵枢·逆顺肥瘦》将人分为肥人、瘦人、肥瘦适中人三类。《灵枢·卫气失常》又将肥人分为膏型、指型、肉型三种,并对每一类型人生理上的差别,气血多少、体质强弱皆作了比较细致的描述。由于人到老年形体肥胖者较多,所以本法可以说是最早的关于老年人体质的分型方法。

随着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与临床辨证用药相结合,现代中医常用的体质分类法着眼于阴阳气血津液的虚实盛衰,把人体分为正常体质和不良体质两大类。凡体力强壮、面色润泽、眠食均佳、二便通调,脉象正常、无明显阴阳气血偏盛偏衰倾向者,为正常体质。反之,有明显的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痰湿、阳盛、血瘀等倾向(倾向与证候有微甚轻重之别)的属于不良体质,这种分类方法,可称之为实用体质分类法。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养生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养生学》书籍目录
  1. 体质差异形成的原因和分类《中医养生学》
  2. 体质《中医基础理论》
  3. 体质的分类《中医基础理论》
  4. 体针麻醉《中医词典》
  5. 体质的基本概念《中医基础理论》
  6. 体针常用穴位《中医眼科学》
  7. 体质的疾病预测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8. 体针《中医词典》
  9. 体质的形成《中医基础理论》
  10. 体针《中医名词词典》
  11. 体质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12. 体育锻炼减肥法《减肥新法与技巧》
  13. 体质学说的应用《中医基础理论》
  14. 体育锻炼减肥的机理《减肥新法与技巧》
  15. 体质学说与养生《中医养生学》
  16. 体用关系《思考中医》
  17. 体质养生《中医养生学》
  18. 体液中的电解质《临床生物化学》
  19. 体质因素《中医内科学》
  20. 体液调节《生理学》
  21. 体质因素《中医妇科学》
  22. 体液调节《生理学》
  23. 体重《常见病自测》
  24. 体液平衡紊乱《临床生物化学》
  25. 体重《中医词典》
  26. 体液平衡的调节《临床生物化学》
  27. 体重《妇产科学》
  28. 体液免疫应答的调节《医学免疫学》
  29. 剃胎头法《达生编》
  30. 体液免疫应答《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31. 剃头《针灸大成》

《中医养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