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
霍乱无嫌吐泻频,绞肠干痛腹中寻,
治其吐泻多寒热,干痛须防喘与惊。
霍乱之病起于仓卒,多因失食伤寒,阴阳乖隔,上吐下泻,而躁烦闷乱也。人有三焦,上主纳水谷,入而不出;中生腐化水谷,流行脏腑;下焦立分别水谷,出而不入。上焦者,上冒脘也,邪在上焦则吐。下焦者,下胃脘也,邪在下焦则泻。中焦者,中胃脘也,邪在中焦则上吐下泻。霍乱者得吐泻,则邪气上下得出,无苦也。陈莝出尽,吐泻自止。不吐不泻者干霍乱,又名绞肠沙,其病因胃邪气无从出也。若加喘满惊搐者,十不救一。其吐泻着,须分寒热,主治大要断其乳食,恐增痰也,故霍乱饮米汤必死。霍乱吐泻,宜用藿香正气散主之。方见感冒四气。
其先泻后吐者,乃脾胃应食①,故先泻白水,吐亦不多,口气缓而神色慢,额前有汗,六脉沉滞,此为冷也.宜补温之,钱氏益黄散方见脾脏。及理中汤加霍香、木瓜主之。
①脾胃虚食:忠信堂本作“脾胃虚冷”。
理中汤:治霍乱吐泻,水谷不化,手足厥冷。
[口父]咀,水煎服,或为末①,蜜丸,芡实大,米饮化下。霍乱姜汤送下。
其先吐后泻者,乃脾胃有热,故促唇红吐来面赤② 。渴饮水浆,脉洪而数③,此为热也,宜和解之,五苓散加霍香主之。
①[口父]咀,水煎服,或为末:原作“那咀,水煎,为未”,据忠信堂本改。
②故促唇红吐来面赤:忠信堂本为“故唇红面赤吐沫”。
③而字下原脱“数”,据忠信堂本补。
五苓散:治小儿霍乱吐泻,躁渴饮水。
上末,水煎。
其于霍乱不得吐泻者,有盐汤吐法最佳。但小儿必待探吐之,或以针刺手十指甲缝令血出,或于委中刺血,皆良法也。
得吐住后,进合香丸。

- 霍乱《育婴家秘》
- 霍乱《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霍乱《中医名词词典》
- 霍乱《时病论歌括新编》
- 霍乱《千金翼方》
- 霍乱《医学集成》
- 霍乱《医理真传》
- 霍乱《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霍乱《景岳全书》
- 霍夫曼氏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霍乱《时病论歌括新编》
- 霍、乱《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
- 霍乱《傅青主女科》
- 惑病《灵素节注类编》
- 霍乱《中医词典》
- 惑《医经原旨》
- 霍乱《备急千金要方》
- 惑《中医词典》
- 霍乱《备急千金要方》
- 获得性免疫《人体寄生虫学》
- 霍乱《新修本草》
- 或中《中医词典》
- 霍乱《凌临灵方》
-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发热恶寒发于阳无热恶寒发于阴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读医随笔》
- 霍乱《伤寒捷诀》
- 或问手足太阳、手足阳明、手足少阳、俱会于首、然六阳会于首者、亦有阴乎《此事难知》
- 霍乱《产鉴》
- 或问东垣丹溪治病之法《明医杂着》
- 霍乱《杂病治例》
- 或问《金针秘传》
- 霍乱《医学传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