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问东垣丹溪治病之法

《明医杂着》书籍目录

或问∶今人有言,东垣之法宜用于北,丹溪之法可行于南,如何?曰∶东垣北医也,罗谦甫传其法,以闻于江浙;丹溪南医也,刘宗浓世其学,以鸣于陕西。果如人言,则《本草》、《内经》皆神农皇帝、岐伯之说,亦止宜施于北方耶?夫五方所生异病,及治之异宜,《内经》异法方宜论、五常政大论已详言之矣。又如北方多寒,南方多热,江湖多湿,岭南多瘴,谓其得此气多,故亦多生此病,非谓北病无热、南病无寒也。至于治寒以热,治热以寒,则五方皆同,岂有南北之异耶?但人之脏腑,火各居二,天之六气,热居三分又半,故天下之病,热多而寒少,观《内经》至真要大论病机一篇可见。又湿热相火致病甚多,自太仆注文湮没,以致《局方》偏用湿热之药,故丹溪出而阐《内经》之旨,辨《局方》之偏论湿热相火之病,以补前人之未备耳!后人不识,见其多用芩、连、栀、柏等苦寒之药,遂以为宜于南,浅矣哉!

愚按前论内云火症固多,但虚实不同,治法亦异,故王太仆先生曰∶大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昼见夜伏,夜见昼止,不时而动,是无火也。大抵病热,作渴饮冷,便秘,此症属实,为热故也。或恶寒发热,引衣蜷卧,或四肢逆冷,大便清利,此属真寒;或躁扰狂越,欲入水中,不欲近衣,此症属虚∶外假热而内真寒也。故虚劳发热之症,治以寒药而不愈者,为此故也。由此观之,则热症常少,而寒症常多矣。故无火者,当用八味丸,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无水者,用六味丸,壮水之主以镇阳光。然其所以致疾者,皆由气血方长,而劳心亏损,或精血未满,而纵情恣欲,根本不固,火不归经,以致见症难名。虽宜常补其阴以制其火,然而二尺各有阴阳,水火互相生化,当于二脏中各分阴阳虚实,求其所属而平之。若左尺脉虚弱而细数者,是左肾之真阴不足也,用六味丸;右尺脉迟软,或沉细而数欲绝者,是命门之相火不足也,用八味丸;至于两尺微弱,是阴阳俱虚,用十补丸。此皆滋其化源也。设使概服黄柏知母沉阴泻火之药,反戕脾胃,多致不起。(详见《玉机微义》。治验见内科方。)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明医杂着》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明医杂着》书籍目录
  1. 或问东垣丹溪治病之法《明医杂着》
  2. 或问《金针秘传》
  3. 或问手足太阳、手足阳明、手足少阳、俱会于首、然六阳会于首者、亦有阴乎《此事难知》
  4. 火字解《医学心悟》
  5.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发热恶寒发于阳无热恶寒发于阴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读医随笔》
  6. 火灼烂坏方五首《外台秘要》
  7. 或中《中医词典》
  8. 火灼疮《幼幼新书》
  9. 获得性免疫《人体寄生虫学》
  10. 火灼《普济方·针灸》
  11. 《中医词典》
  12. 火灼《新修本草》
  13. 《医经原旨》
  14. 火珠疔《中医词典》
  15. 惑病《灵素节注类编》
  16. 火珠疮门主论《疡医大全》
  17. 霍、乱《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
  18. 火珠疮门主方《疡医大全》
  19. 霍夫曼氏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0. 火珠疮《奇方类编》
  21. 霍乱《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2. 火珠疮《急救广生集》
  23. 霍乱《医学集成》
  24. 火珠疮《中医词典》
  25. 霍乱《时病论歌括新编》
  26. 火珠《外科全生集》
  27. 霍乱《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28. 火中《中医词典》
  29. 霍乱《育婴家秘》
  30. 火治法《石室秘录》
  31. 霍乱《中医名词词典》

《明医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