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CT检查法概论
一、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除对病史、普通X线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结果有所了解外,为了患者安全和提高图像质量还应作以下准备工作:①作碘过敏试验,预防发生过敏反应。②检查前4h开始禁食。③对腹部检查的患者作好清洁肠道和抑制肠蠕动的工作,以减少伪影。④进行必要的肝、肾功检查。⑤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训练其配合检查,提高图像质量。
二、扫描条件的选择
(一)体位、层厚和层距的选择
根据检查目的、病情及受检部位,将患者按一定体位固定在检查床上。常用体位有横断面和冠状面。层厚(Slicethiekness)一般在5-10mm间,也可作1-3mm薄层扫描。层厚越薄,图像越清晰,扫描眼眶及蝶鞍等细致结构时采用薄切层。层距(Slice distance)为两个层面之间的间隔,如层厚和层距相等,为连续扫描,层距小于层厚为重叠扫描,大于层厚为间隔扫描。
(二)普通扫描和增强扫描
普通扫描(Noncontrastenhanced scanning),亦称平扫,即不同造影剂而仅利用天然密度对比的检查方法。
增强扫描(Contrastenhanced scanning)以静脉给予含碘造影剂,可使某些病变显示更为清晰,并可根据不同器官和/或不同病变的增强程度差异,作出定性诊断。
三、CT图像的阅读和分析
读CT片必须熟悉局部解剖,和普通X线读片原则一样。
(一)按顺序进行
按扫描层次和先平扫后增强扫描的次序进行观察。通过对比、分析和综合作出受检部位的正常结构和病变的定位和定性的判断。
(二)重视密度改变
以所在器官密度为准,将病变分为低密度、高密度和等密度三类。深入检查时,还可测量病变及其周围组织的CT值。如CT值为OH,则内容物为液体;如CT值为-100H,则所含为脂肪类物质。根据CT值的变化可推断病变的性质。
(三)调节适当的灰黑度
通过窗位和窗宽的调节,将几种组织和病变显示清楚。使用窄窗宽有利于与周围正常组织密度差异小的病变的检出。
(四)注意识别伪影
又称人工污迹,不代表组织真正阴影部分。产生原因有多方面:①器官组织固有结构所致,如后颅窝观察岩锥之间的亨氏暗区。②患者扫描期间移动位置及生理运动造成伪影。③CT机的电器和机械问题都可产生不同形式伪影。上述伪影必须加以识别,否则容易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
四、CT检查的限度
CT检查应用范围广泛,而且准确性高,但仍有其限度。主要是检出病变的敏感性高,但定性诊断有一定限制。例如颅内肿瘤的检出率高达98%,但定性正确率在85%。对胸部可以查出普通X线片不能显示的隐匿性病变,但对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仍有赖于临床资料和细胞学检查。

- CT检查法概论《放射诊断学》
- CT检查《家庭医学百科-家庭护理篇》
- CT检查技术《医学影像学》
- CT机的基本结构《放射诊断学》
- CT图像《放射诊断学》
- CT机的发展和类型《放射诊断学》
- CT图像特点《医学影像学》
- CT分析与诊断《医学影像学》
- CT与MRI诊断《医学影像学》
- CT的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医学影像学》
- CT与MRI诊断《医学影像学》
- CT 机的工作原理《放射诊断学》
- CT与MRI诊断《医学影像学》
- CSF的临床应用《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CT与MRI诊断《医学影像学》
- cRNA探针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ISHH)中的应用《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CT诊断《医学影像学》
- Creutzfeldt–Jakob 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CT诊断《医学影像学》
- CR4(gp150/95,CD11c/CD18)《医学免疫学》
- CT诊断的临床应用《医学影像学》
- CR3(CD11b/CD18)《医学免疫学》
- C-太《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CR2《医学免疫学》
- D《金匮悬解》
- CR1《医学免疫学》
- D《四圣心源》
- Cotard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D《四圣悬枢》
- Costen 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D《生理学》
《放射诊断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X线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第二节 X线诊断原则
- 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
- 第四节 X线防护
- 第二章 骨及关节系统X线诊断
- 第一节 检查方法
- 第二节 正常X线表现
- 一、长骨
- 二、四肢关节
- 三、脊椎
- 四、头颅
- 五、气脑及脑室造影正常表现
- 六、颈内动脉造影(Internal carotid angiography)正常表现(图2-15)
- 七、脊髓造影的正常表现(图2-16、17)
- 八、副鼻窦(Paranasal sinuses)及乳突(Mastoid)
- 第三节 基本病变X线表现
- 第四节 骨与关节外伤
- 第五节 常见疾病X线诊断
- 一、化脓性骨髓炎和化脓性关节炎(Pyogenic Osteomyelitis &Pyogenic Arthritis)
- 二、骨及关节结核(Tuberculosis of bone and joint)
- 三、其它关节疾病
- 四、佝偻病(Rickets)
- 五、颈椎病(Cdrvical spondylosis)
- 第六节 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 一、良性骨肿瘤(Benign tumors of bone)
- 二、恶性骨肿瘤(Malignant tumors of bone)
- 三、转移性骨肿瘤(Metastatic tumors of bone)
- 四、骨肿瘤良性与恶性的鉴别
- 五、骨肿瘤样病变
- 第七节 副鼻窦炎及乳突炎
- 第三章 呼吸系统X线诊断
- 第一节 检查方法
- 第二节 正常X线表现
- 第三节 肺部异常表现
- 第四节 支气管常见疾患
- 第五节 肺部常见病
- 第六节 纵隔病变
- 第七节 胸膜病变
- 一、胸膜腔积液(Pleural effusion)
- 二、气胸及液气胸
- 三、胸膜增厚粘连钙化(Pleural thickening adhesion andcalcification)(图3-45 3-46)
- 第八节 胸部创伤
- 附表 肺内常肿块影的鉴别
- 第四章 循环系统的X线诊断
- 第一节 检查方法
- 第二节 正常心脏及大血管
- 第三节 基本病变X线表现
- 第四节 心脏瓣膜病
- 第五节 其它常见后天性心脏病
- 第六节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 一、房间隔缺损(Auricular septal defect,简称房缺,ASD)
- 二、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简称室缺,VSD)
- 三、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简称PDA)
- 四、肺动脉狭窄(Pulmonary Stenosis,简称PS)
- 五、法乐氏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
- 附表 几种先心病鉴别诊断表
- 第五章 消化系统X线
- 第六章 泌尿生殖系统X线诊断
- 第一节 检查方法
- 第二节 正常X线表现
- 第三节 常见疾病
- 第四节 肾上腺疾患的X线表现
- 第五节 妇科X线诊断
- 第六节 产科X线诊断
- 第七章 计算断层摄影(CT)诊断
- 第一节 CT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二节 CT检查法概论
- 第三节 颅脑CT诊断
- 第四节 五官CT诊断
- 第五节 胸部CT诊断
- 第六节 腹部CT诊断
- 第七节 脊柱和脊髓CT诊断
- 第八章 放射治疗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