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CT机的发展和类型

《放射诊断学》书籍目录

CT机按其适用范围分为头颅CT机和全身CT机。CT机的发展常用代(g eneration)来表示。

第一代CT机采取旋转/平移方式(rotate/translate mode)进行扫描和收集信息。首先X线管和相对应的探测器作第一次同步平行移动。然后,环绕患者旋转1度并准备第二次扫描。周而复始,直到在180度范围内完成全部数据采集。由于采用笔形X线束和只有1-2个探测器,所采数据少,因而每扫一层所需时间长,图像质量差。

第二代CT机是在第一代CT的基础上发展而来。X线束改为扇形,探测器增多至30个,扩大了扫描范围,增多了采集的数据。因此,旋转角度由1o增至23o,缩短了扫描时间,图像质量有所提高,但仍不能完全避免患者生理运动所引起的伪影(Artifact)

第三代CT机的主要特点是控测器激增至300-800个,并与相对的X线管只作旋转运动(rotate/rotate mode)。因此,能收集较多的数据,扫描时间在5s以内,使伪影大为减少,图像质量明显提高。

第四代CT机的特点是控测器进一步增加,高达1000-2400个并环状排列而固定不动,只有X线管围绕患者旋转,即旋转/固定式(rotate/stationary mode)。它和第三代机的扫描切层都薄,扫描速度都快,图像质量都高。

第五代CT特点是扫描时间缩短到50ms,因而解决了心脏扫描。其中主要结构是一个电子枪,所产生的电子束(Electronbeam)射向一个环形钨靶,环形排列的探测器收集信息。

第1-5代(CT)扫描方式

图7-3 第1-5代(CT)扫描方式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放射诊断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放射诊断学》书籍目录
  1. CT机的发展和类型《放射诊断学》
  2. CT分析与诊断《医学影像学》
  3. CT机的基本结构《放射诊断学》
  4. CT的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医学影像学》
  5. CT检查《家庭医学百科-家庭护理篇》
  6. CT 机的工作原理《放射诊断学》
  7. CT检查法概论《放射诊断学》
  8. CSF的临床应用《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9. CT检查技术《医学影像学》
  10. cRNA探针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ISHH)中的应用《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11. CT图像《放射诊断学》
  12. Creutzfeldt–Jakob 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13. CT图像特点《医学影像学》
  14. CR4(gp150/95,CD11c/CD18)《医学免疫学》
  15. CT与MRI诊断《医学影像学》
  16. CR3(CD11b/CD18)《医学免疫学》
  17. CT与MRI诊断《医学影像学》
  18. CR2《医学免疫学》
  19. CT与MRI诊断《医学影像学》
  20. CR1《医学免疫学》
  21. CT与MRI诊断《医学影像学》
  22. Cotard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3. CT诊断《医学影像学》
  24. Costen 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5. CT诊断《医学影像学》
  26. Collet –Sicard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7. CT诊断的临床应用《医学影像学》
  28. Cockayne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9. C-太《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30. CO2解离曲线《生理学》
  31. D《金匮悬解》

《放射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