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检查方法
一、变通检查
摄片是骨及关节X线检查的主要方法,摄片体位主要有正位和侧位。必要时可加照其他体位,如斜位、切线或轴位等,以便从不同方向进行全面观察。有时加照对侧,以资对比。
透视一般不用。只在火器伤查找异物与定位和在骨折与脱位进行复位时才用。
二、特殊检查
特殊检查包括断层摄影、放大摄影、干版摄影学。其中断层摄影较常用,简略加以介绍,断层摄影可以逐层显示骨结构的细微改变,避免平片上前后互相重迭的干扰,因此,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平片不能显示的细小骨质破坏;(2)颅底部等结构复杂的部位或与其它结构重迭的部位;(3)显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死骨等。
蝶鞍区断层摄影可以避免一般照片上各层影像彼此重迭混淆的缺点,使蝶鞍影像显示清楚,有利于显示蝶鞍骨骼的细微结构及早期破坏灶、钙化。最常用的是多轨迹断层摄影,除直线外,还包括大圆、小圆、椭圆、梅花及螺旋形等轨迹,可单独使用,亦可和造影检查并用。
三、造影检查
包括关节造影、血管造影、骨膜外充气造影、瘘管造影、髓核造影、淋巴造影及脊髓造影等。
骨及关节系统疾病血管造影的目的是为了鉴别病变的良、恶习性和了解病变的起源,近年来也用于四肢烧伤、脉管炎和断肢再植、显微血管外科等。
中枢神经系统造影检查有气脑、脑室造影、脊髓造影。
(一)气脑造影及脑室造影(Pneumoencephalograophy and ventriculography)
1.适应证 主要用于脑萎缩和脑内肿瘤的诊断。
自CT问世以来,由于它的密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高,故能分辨密度细微差异的病灶,例如X线平片不能区分脑组织及脑脊液,而CT则能显出脑室图像。CT检查既可减轻了患者受检查的痛苦,又可提高诊断正确率,因此气脑造影、脑室造影已被CT取而代之。
2.造影方法
(1)气脑造影是经腰椎穿刺或小脑延髓池穿刺,注入气体(常用氧气),使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充气后降低密度而显影。
(2)脑室造影是先行颅骨钻孔,经穿刺侧脑室前角或后角注入气体或阳性造影剂后,使脑室显影。
(二)颈内动脉造影(Intrenalcarotid angiography)
1.适应证
主要用以检查颅内血管疾患、颅内肿瘤及血肿等。
2.造影方法
分穿刺法和异管法两种。后者是针刺股动脉或肱动脉,将异管套在导丝上送入颈内动脉,拔出导丝后,即可注入造影剂。常用的造影剂为50%有机碘水溶液,每次注入造影剂8~10ml,注射速率约为每秒5ml。拍摄动脉期、微血管或浅静脉及深静脉或静脉窦等的前后位及侧位片。
(三)脊髓造影(Myelography)
1.适应性
脊髓压迫性病变经脑脊液动力学检查,证明脊髓蛛网膜下腔有梗阻,但病变的准确定位水平尚未能明确者。
2.造影方法
根据所用造影剂,可分为碘苯酯、碘水剂和气脊髓造影三种。其基本操作方法和步骤大致相似。现以碘苯酯脊髓造影为例,简介如下:
常规消毒,行腰椎穿刺,将碘苯酯(一般3ml即可)注入蛛网膜下腔,拔针。在透视下观察造影剂流动情况,发现异常随时摄正、侧位片。如检查髓核突出,可取俯卧位,用水平射线摄照侧位;如欲观察黄韧带肥厚,则改为仰卧位。碘水剂脊髓造影时,用阿米培克可检查全段脊髓,用双碘酞葡胺则只能检查腰段。
四、CT扫描检查(详见第七章第三、四、七、八节)
1971年英国EMI公司工程师Hounsfield研制成功第一台CT机,应用于颅脑检查,获得良好的效果。
CT扫描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应用的适应证如下:①病状体征提示有颅脑病变者。②颅脑外伤。③头颅X线平片或其它检查提示有颅内病变。④颅内病变治疗后随访。
由于骨及关节系统X线平片已能解决大部分的诊断问题,加上放射性核素和B超的应用,在软组织和骨疾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CT在骨及关节疾患中的应用发展较慢。近几年来,随着CT机械方面的不断发展和检查技术的逐步完善,在骨及关节疾患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和逐步深入。实践证明CT在诊断骨及关节疾患中有其独特的价值,可以提供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难以获得的诊断资料。根据文献记载,CT扫描在骨及关节系统中应用的适应证归纳如下:(1)外伤:CT能清楚显示骨折类型、移位、压迫神经及血肿大小等;(2)脊柱疾患:CT能直接显示脊柱的先天性畸形,椎体病变、髓核脱出及椎管狭窄等;(3)已知或怀疑有原发性骨肿瘤或骨肿瘤复发者;(4)患者可疑但不明确的骨转移瘤,用常规检查方法未能确诊者;(5)用常规方法检查发现骨及关节病变有困难者;(6)指导活检;(7)测定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等。

- 检查方法《放射诊断学》
- 检查程序及各项内容要领《眼科学》
- 检查方法《放射诊断学》
- 检查《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检查方法《放射诊断学》
- 检测与纤维发生有关的细胞因子《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检查方法《放射诊断学》
- 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几种方法的比较《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检查方法《放射诊断学》
- 检测幽门杆菌感染方法的临床应用《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检查方法《放射诊断学》
- 检测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IgG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检查方法《放射诊断学》
- 检测心电不稳定的方法《急诊医学》
- 检查方法《放射诊断学》
- 检测细菌遗传物质《医学微生物学》
- 检查方法《放射诊断学》
- 检测细菌或其抗原《医学微生物学》
- 检查方法《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检测抗体《医学微生物学》
- 检查方法《普通外科学》
- 检测的原理《医学免疫学》
- 检查方法与正常图型《物理诊断学》
- 检材的采集与送检《医学微生物学》
- 检查及鉴别诊断《骨科学》
- 茧卤汁《证类本草》
- 检查及诊断《急诊医学》
- 茧唇门主论《疡医大全》
- 检查肾脏功能的试验饮食《临床营养学》
- 茧唇门主方《疡医大全》
- 检查先天性非溶血黄疸间接胆红素增高型的低热量试《临床营养学》
《放射诊断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X线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第二节 X线诊断原则
- 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
- 第四节 X线防护
- 第二章 骨及关节系统X线诊断
- 第一节 检查方法
- 第二节 正常X线表现
- 一、长骨
- 二、四肢关节
- 三、脊椎
- 四、头颅
- 五、气脑及脑室造影正常表现
- 六、颈内动脉造影(Internal carotid angiography)正常表现(图2-15)
- 七、脊髓造影的正常表现(图2-16、17)
- 八、副鼻窦(Paranasal sinuses)及乳突(Mastoid)
- 第三节 基本病变X线表现
- 第四节 骨与关节外伤
- 第五节 常见疾病X线诊断
- 一、化脓性骨髓炎和化脓性关节炎(Pyogenic Osteomyelitis &Pyogenic Arthritis)
- 二、骨及关节结核(Tuberculosis of bone and joint)
- 三、其它关节疾病
- 四、佝偻病(Rickets)
- 五、颈椎病(Cdrvical spondylosis)
- 第六节 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 一、良性骨肿瘤(Benign tumors of bone)
- 二、恶性骨肿瘤(Malignant tumors of bone)
- 三、转移性骨肿瘤(Metastatic tumors of bone)
- 四、骨肿瘤良性与恶性的鉴别
- 五、骨肿瘤样病变
- 第七节 副鼻窦炎及乳突炎
- 第三章 呼吸系统X线诊断
- 第一节 检查方法
- 第二节 正常X线表现
- 第三节 肺部异常表现
- 第四节 支气管常见疾患
- 第五节 肺部常见病
- 第六节 纵隔病变
- 第七节 胸膜病变
- 一、胸膜腔积液(Pleural effusion)
- 二、气胸及液气胸
- 三、胸膜增厚粘连钙化(Pleural thickening adhesion andcalcification)(图3-45 3-46)
- 第八节 胸部创伤
- 附表 肺内常肿块影的鉴别
- 第四章 循环系统的X线诊断
- 第一节 检查方法
- 第二节 正常心脏及大血管
- 第三节 基本病变X线表现
- 第四节 心脏瓣膜病
- 第五节 其它常见后天性心脏病
- 第六节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 一、房间隔缺损(Auricular septal defect,简称房缺,ASD)
- 二、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简称室缺,VSD)
- 三、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简称PDA)
- 四、肺动脉狭窄(Pulmonary Stenosis,简称PS)
- 五、法乐氏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
- 附表 几种先心病鉴别诊断表
- 第五章 消化系统X线
- 第六章 泌尿生殖系统X线诊断
- 第一节 检查方法
- 第二节 正常X线表现
- 第三节 常见疾病
- 第四节 肾上腺疾患的X线表现
- 第五节 妇科X线诊断
- 第六节 产科X线诊断
- 第七章 计算断层摄影(CT)诊断
- 第一节 CT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二节 CT检查法概论
- 第三节 颅脑CT诊断
- 第四节 五官CT诊断
- 第五节 胸部CT诊断
- 第六节 腹部CT诊断
- 第七节 脊柱和脊髓CT诊断
- 第八章 放射治疗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