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胆系异常征象的分析
(一)腹部平片有无异常阴影
1.密度减低影
右上腹部有管状影,系胆管积气。多见于内瘘、产气菌感染、胆道重建术以及欧狄氏括约肌关闭不全等所致。
胆囊充气影或立位伴有液平面,提示坏疽性胆囊炎。
2.密度增高影
右上腹部有圆形致密影、环形致密影、斑片状致密影或不规则的斑点状致密影。右上腹部致密影可能为:(1)肾结石(2)胆囊结石(3)肠系膜淋巴结钙化(4)其它。肾结石多含钙质,故为致密影,侧位片该影与脊柱重迭,静脉肾盂造影片见该影位于肾影内。胆结石多见环形致密影,斑片状影多见胆囊壁钙化;侧位片见致密影位于脊柱前方,胆囊造影片见该影与胆囊影一致。肠系膜淋巴结钙化多见为不规则的钙化影,可移动,造影片上见该影在胆囊与肾影之外。
(二)胆囊显影与否?
1.胆囊显影正常 除观察形态外,还应注意密度与钡餐后的改变,因其正常显影密度可掩盖小结石。
2.胆囊显影浅淡 密度低于肋骨,见于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胆囊肿瘤及胆囊管阻塞等,另外胃肠、肝等疾患均可引起,所以除观察显影程度外,还要观察胆囊轮廓、内腔有无密度改变。
3.胆囊不显影 口服法胆囊不显影,大多由胆囊病变所致,但要除外下列因素:①造影剂用量不足。②肝功能受损,引起造影剂吸收障碍。③胃肠功能不全,如吸收不良或因呕吐、腹泻使造影剂过早排出。④胆囊位置异常而用片又小所致。
静脉法胆囊不显影,多系胆囊管阻塞或慢性胆囊炎所致。
(三)胆囊显影的密度
正常胆囊密度均匀,无负影。有负影是为胆囊内有占位性病变。
1.胆结石多个或单个圆形、不规则形透亮影(负影),可活动,随体位变化其排列有变动。尤以脂餐后更明显,立位时常呈“一”字透亮影(图5-46)
图5-46 胆囊结石
1.单个透亮影 2.立位,结石呈“一”字形
2.胆囊良性肿瘤 如息肉、腺瘤,为固定的圆形透光影,有时与结石不易区别。
3.胆囊增生性疾患 如胆囊腺肌增生症,除囊内有小透光影外,还要注意胆囊的轮廓改变。有时并有胆结石。
4.胆囊癌 少见。大多不显影,如能显影,除有充盈缺损外,其轮廓不规则。胆囊壁有僵直。
除上述原因外,在静胆造影时,有时可见胆囊呈层状显影,其中心区有如结石影(图5-47),此系陈旧性胆汁所致。待完全显影后或脂餐时,则呈均匀一致影。
图5-47 静脉法胆囊造影,胆囊呈层状显影
(四)胆囊的形态和轮廓
正常胆囊轮廓光滑整齐,形如梨形或茄状。若局部有幕状突起或呈锯齿状,提示胆囊周围粘连。胆囊底部有横形透亮影,脂餐片该影仍存,则为胆囊隔膜。局部有膨出于胆囊外的袋状影,是为憩室。有时因投照关系胆囊颈部与体部有如重迭,用侧位投照该影消失。若形态不变,则为胆囊畸形。有时在胆囊影外围有一圈针尖大小的致密影,与胆囊影隔一透亮带相对,此针尖大小的致密影系扩大的罗一阿氏窦(Rokitansky-Aschoff's sinus)由造影剂充填所致;而透亮带系胆囊壁的厚度。此征象以脂餐后最清晰(图5-48)
图5-48 示胆囊轮廓
1.胆囊底部隔膜 2.胆囊底部小憩室3.胆囊畸形 4.胆囊壁内小憩室
(五)胆囊的大小与排空
胆囊阻影增大,由于胆囊管阻塞性改变所致,经常伴胆囊显影浅淡与排空延迟。
胆囊影缩小是慢性胆囊炎的结果,可伴有胆囊壁钙化或胆囊显影浅淡。排空延迟。
(六)胆管改变
1.胆管狭窄 有功能性与器质性两种。功能性属痉挛性变,是炎性所致。器质性常见于乳头部炎症后瘢痕,如总胆管下端狭窄。亦可见于手术后胆管良性狭窄,此狭窄段较对称、光滑、有手术病史。狭窄亦可见于肿瘤,其狭窄段轮廓多不规则,管壁僵直,腔内有时伴充盈缺损。
2.胆管扩张 上述之狭窄均可引起该近段之胆管扩张。有时无狭窄亦可见胆管扩张,常由慢性炎症所致。总胆管局限性扩张,呈膨胀性,是为总胆管囊肿,如发生在肝内胆管,是为肝内胆管扩张,又称Caroli氏病,易癌变。
3.胆管内充盈缺损 见于气泡、结石、肿瘤以及寄生虫如蛔虫等。气泡多为圆形透亮影,边缘锐利,随体位变动而呈上升性之移动。结石多呈多边形或圆形,结石偏大多无活动性,偏小其活动度随体位而向下移。肿瘤形态多不规则,呈恒定性,伴管壁僵直。蛔虫为条形透亮影,不易与其它混淆(图5-49)。

- 胆系异常征象的分析《放射诊断学》
- 胆系结石和感染(胆石症与胆囊炎)《临床营养学》
- 胆邪《中医词典》
- 胆系常见疾病《放射诊断学》
- 胆虚《圣济总录》
- 胆系《放射诊断学》
- 胆虚《中医词典》
- 胆酸的RIA检测在肝病诊断上的应用《物理诊断学》
- 胆虚《普济方·针灸》
- 胆说《医学三字经》
- 胆虚《药症忌宜》
- 胆说《医学实在易》
- 胆虚(胆热)《针灸资生经》
- 胆实热方二首《外台秘要》
- 胆虚(脉气不足)《中医名词词典》
- 胆实热《备急千金要方》
- 胆虚不得眠《中医词典》
- 胆实热《中医词典》
- 胆虚不眠《圣济总录》
- 胆实多卧《中医词典》
- 胆虚寒《中医词典》
- 胆实《药症忌宜》
- 胆虚寒《备急千金要方》
- 胆实《中医词典》
- 胆虚实《备急千金要方》
- 胆实《圣济总录》
- 胆穴《手穴手纹诊治》
- 胆实《中医名词词典》
- 胆俞《针灸大成》
- 胆石症的生物化学《临床生物化学》
- 胆俞《中医词典》
《放射诊断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X线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第二节 X线诊断原则
- 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
- 第四节 X线防护
- 第二章 骨及关节系统X线诊断
- 第一节 检查方法
- 第二节 正常X线表现
- 一、长骨
- 二、四肢关节
- 三、脊椎
- 四、头颅
- 五、气脑及脑室造影正常表现
- 六、颈内动脉造影(Internal carotid angiography)正常表现(图2-15)
- 七、脊髓造影的正常表现(图2-16、17)
- 八、副鼻窦(Paranasal sinuses)及乳突(Mastoid)
- 第三节 基本病变X线表现
- 第四节 骨与关节外伤
- 第五节 常见疾病X线诊断
- 一、化脓性骨髓炎和化脓性关节炎(Pyogenic Osteomyelitis &Pyogenic Arthritis)
- 二、骨及关节结核(Tuberculosis of bone and joint)
- 三、其它关节疾病
- 四、佝偻病(Rickets)
- 五、颈椎病(Cdrvical spondylosis)
- 第六节 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 一、良性骨肿瘤(Benign tumors of bone)
- 二、恶性骨肿瘤(Malignant tumors of bone)
- 三、转移性骨肿瘤(Metastatic tumors of bone)
- 四、骨肿瘤良性与恶性的鉴别
- 五、骨肿瘤样病变
- 第七节 副鼻窦炎及乳突炎
- 第三章 呼吸系统X线诊断
- 第一节 检查方法
- 第二节 正常X线表现
- 第三节 肺部异常表现
- 第四节 支气管常见疾患
- 第五节 肺部常见病
- 第六节 纵隔病变
- 第七节 胸膜病变
- 一、胸膜腔积液(Pleural effusion)
- 二、气胸及液气胸
- 三、胸膜增厚粘连钙化(Pleural thickening adhesion andcalcification)(图3-45 3-46)
- 第八节 胸部创伤
- 附表 肺内常肿块影的鉴别
- 第四章 循环系统的X线诊断
- 第一节 检查方法
- 第二节 正常心脏及大血管
- 第三节 基本病变X线表现
- 第四节 心脏瓣膜病
- 第五节 其它常见后天性心脏病
- 第六节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 一、房间隔缺损(Auricular septal defect,简称房缺,ASD)
- 二、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简称室缺,VSD)
- 三、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简称PDA)
- 四、肺动脉狭窄(Pulmonary Stenosis,简称PS)
- 五、法乐氏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
- 附表 几种先心病鉴别诊断表
- 第五章 消化系统X线
- 第六章 泌尿生殖系统X线诊断
- 第一节 检查方法
- 第二节 正常X线表现
- 第三节 常见疾病
- 第四节 肾上腺疾患的X线表现
- 第五节 妇科X线诊断
- 第六节 产科X线诊断
- 第七章 计算断层摄影(CT)诊断
- 第一节 CT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二节 CT检查法概论
- 第三节 颅脑CT诊断
- 第四节 五官CT诊断
- 第五节 胸部CT诊断
- 第六节 腹部CT诊断
- 第七节 脊柱和脊髓CT诊断
- 第八章 放射治疗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