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常见病X线表现

《放射诊断学》书籍目录

(一)肝脓肿(Liver abscess)

脓肿是肝脏的常见疾患,分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两类,以后者多见,肝脓肿各叶都可罹患,但以右叶为多。脓肿若穿破,可与周围脏器和组织形成瘘管,引起继发性脓肿。如穿破膈肌可引起胸膜炎、肺脓肿

X线表现:诊断肝脓肿的主要依据是脓腔内的液平和积气。立位透视和平片都能观察,若要观察脓肿的大小与深度,则需加照侧位或侧卧前后位水平方向投照(图5-55)。其次由于肝脏增大,可见右膈升高,运动减弱,甚或有胸膜反应以致少量胸腔积液胸膜增厚,右肺下部亦可有炎性反应或盘状肺不张。若脓肿穿破膈肌,上述炎性反应增重,还可出现肺脓肿。如果脓肿距膈肌较远或脓肿不大,则炎性反应轻微。在肝脓肿的患者。化脓症状不明显,诊断不确定时,可行肝动脉造影,主要表现在脓肿部位出现无血管区,在无血管区的边缘见局部血管弯曲移位。在实质期(肝象)时则显示为低密度区,边界较清楚。

肝脓肿

图5-55 肝脓肿

(二)肝肿瘤(Neoplasm of liver)

肝脏是肿瘤好发部位之一,良性肿瘤较少见,而恶性肿瘤中转移性肿瘤较多,重点介绍肝海绵状血管瘤原发性肝癌及转移癌的X线诊断。

1.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为肝良性肿瘤中最多见的一种,多见于女性,海绵状血管瘤呈紫红色或紫兰色,可单发,亦可多发,大小变异很大,可小于2cm,亦可达儿头大小。

X线表现:平片一般无明显改变,如肝脏增大时可见肝影增大,偶尔可见钙化与静脉石。肝血管造影显示特征性改变:瘤体直径一般为1.0cm。瘤体小时,供给的肝动脉不增粗,仅在血管的末梢处出现几簇斑点状造影剂(造影剂充填入瘤实体),称血池,附近无其它异常血管,该血池可延续至门静脉期。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可见瘤体附近的血管移位,瘤体仍是由大小不一,形态多样的血池构成,边界清晰(图5-56),附近之肝动脉虽有移位,但无新生血管与变形,尤甚者上述之血池可弥漫于全肝,有如满天星一样,门静脉一般无异常。

肝海绵状血管瘤(动脉期)

图5-56 肝海绵状血管瘤(动脉期)

2.原发性肝瘤(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发生于肝细胞、肝内胆管细胞或二者混合的癌瘤,在我国的某些地区较常见,目前认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易导致癌变。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早期有明显症状,待至肿块出现,已到中晚期。近年来我国对肝癌的防治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对诊断肝癌有特殊价值的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 αFP)测定已广为应用,从而为肝癌的普查与早期诊断奠定基础,进一步确诊有赖核素、B超,肝血管造影与CT等医学影像学手段。

X线表现:平片与透视可见右膈升高,活动受限,膈肌穹窿可有局限性隆突,肝影增大。在膈肌局限性隆突时,须做气腹造影判断隆突是来自于膈肌抑或肝脏?如系肝脏且癌瘤生长累及表面时,则见肝表面高低不平或呈结节状、肿块状之外观(图5-57)。钡餐造影只有在肝增大时,可出现胃小弯受压与移位的间接征象。上述这些形态与大小的改变,只能说明肝脏增大,有占位性改变之可能,是否为肝癌尚须进一步血管造影确诊。

肝癌 示肝表面高低不平或呈结节状

图5-57 肝癌 示肝表面高低不平或呈结节状

肝动脉造影有下列表现:

(1)动脉期:①肿瘤血管,表现为肿瘤区内有管腔粗细不匀、形状不规则的血管影或呈网状分布,瘤区的滋养动脉常增粗。②瘤区其它动脉可有推移、拉直和分离的改变。③肿瘤包绕动脉(encasement),表现为血管壁不规则,锯齿状或僵直状。④“血池”或“血湖”改变,指造影剂充盈的致密影,其病理基础有解释为扩张的肝窦或癌肿坏死法。

(2)毛细血管期:有肿瘤染色征,即肿瘤区显示为密度增大的不均匀致密影,构画出肿瘤的轮廓与大小。若有坏死时,则为密度减低的透光区。

(3)静脉期:门静脉内若有透亮影,是为癌栓的征象。如在动脉期时出现门静脉影,是为动静脉瘘。

肝癌(肝动脉造影示意图)

图5-58 肝癌(肝动脉造影示意图)

1.动脉期 2.肝实质期 3.门静脉期

门静脉造影示肿瘤区之门脉分支有受压推移或拉直的改变,门脉分支受侵时则呈现边缘不规则,管径粗细不均甚或突然截断。肝实质期时常显示为充盈缺损。门静脉造影不能显示肝癌瘤血管的情况。

3.肝转移性癌(Metastatic carcinom of liver)肝脏是转移癌好发部位之一,它来自于门静脉系统所属脏器的癌瘤,如胃癌结肠癌胰腺癌等。转移癌可单发或多发,可局限或散在,以大小不等、散在多发结节为常见。

X线表现:肝动脉造影以血供丰富与否分为两类。一类为血供丰富的转移癌,原发灶多为肾癌、绒毛膜上皮癌、胰岛细胞癌等,显示为成团的瘤血管或多数的染色结节散在分布,边界可模糊或清晰锐利(图5-59)。另一类为血供稀少的转移瘤。如胃癌、胰腺癌、肺癌等。显示在肝实质期时有多数大小不等的充盈缺损区,在动脉期时一般不能显示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

肝转移癌

图5-59 肝转移癌

肝内有大小不等的肿瘤染色

(三)肝包虫病(Echinocioccosis of liver)(Hydatid disease of liver):又名肝棘球蚴囊病,是畜牧地区之常见病。病原为细粒棘球绦虫,狗为终宿主,羊和人为中间宿主。人误吞了虫卵,在人的十二指肠内卵化成幼虫,穿过肠壁入门静脉而至肝脏,多数停留在肝窦,形成窦肿。

X线表现:常以囊壁钙化为其特征。腹部平片肝区可见钙化形,其形态各异,可呈弧线形、厚壳形、团块形或条片状等。还可显示肝影增大,膈升高等征象,结合病史、临床皮内试验,诊断多可确定。在必要时,作肝血管造影,囊肿显示为无血管区,附近血管受压移位。实质(肝象)期则可见该无血管区呈现为充盈缺损,其外围还可见宽约0.5-4.0mm的环形致密影。静脉期时密度逐渐减少。此环形致密影的形成与囊壁的反应性充血和肝实质被囊肿压迫有关。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放射诊断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放射诊断学》书籍目录
  1. 常见病X线表现《放射诊断学》
  2. 常见病CT表现《放射诊断学》
  3. 常见病毒敏感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科学》
  4. 常合清气化痰健脾丸《仁术便览》
  5. 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抗菌药物选择参考表《医院药学》
  6. 常规的病理形态学检查《病理学》
  7. 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医学免疫学》
  8. 常更之生《名医别录》
  9. 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医学免疫学》
  10. 常更之生《新修本草》
  11. 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医学免疫学》
  12. 常更之生《千金翼方》
  13. 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医学免疫学》
  14. 常服条芩汤《达生编》
  15. 常见的变异型免疫缺陷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6. 常服散子《洪氏集验方》
  17. 常见的并发症《病理学》
  18. 常毒《中医词典》
  19. 常见的刺激性气体《预防医学》
  20. 常德《中医词典》
  21. 常见的骨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2. 常搐《明目至宝》
  23. 常见的骨肿瘤《病理学》
  24. 常吃水果可防衰老《老年食养食疗》
  25. 常见的环境污染性疾病防制《预防医学》
  26. 尝药《中医词典》
  27. 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肿瘤《口腔科学》
  28. 肠肿瘤《病理学》
  29.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放射诊断学》
  30. 肠中痒《评注产科心法》
  31. 常见的药物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医院药学》

《放射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