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CT分析与诊断

《医学影像学》书籍目录

在观察分析时,应先了解扫描的技术条件,是平扫还是增强扫描,再对每帧CT图像进行观察。结合一系列多帧图像的观察,可立体地了解器官大小、形状和器官间的解剖关系。病变在良好的解剖背景上显影是CT的特点,也是诊断的主要根据,大凡病变够大并同邻近组织有足够的密度差,即可显影。根据病变密度高于、低于或等于所在器官的密度而分为高密度、低密度或等密度病变。如果密度不均,有高有低,则为混杂密度病变。发现病变要分析病变的位置、大小、形状、数目和边缘,还可测定CT值以了解其密度的高低。如行造影增强扫描,则应分析病变有无密度上的变化,即有无强化。如病变密度不增高,则为不强化;密度增高,则为强化。强化程度不同,形式亦异,可以是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或只病变周边强化,即环状强化。对强化区行CT值测量,并与平扫的CT值比较,可了解强化的程度。此外,还要观察邻近器官和组织的受压、移位和浸润、破坏等。

综合分析器官大小、形状的变化,病变的表现以及邻近器官受累情况,就有可能对病变的位置、大小与数目、范围以及病理性质作出判断。和其他成像技术一样,还需要与临床资料结合,并同其他影像诊断综合分析。

CT在发现病变、确定病变位置及大小与数目方面是较敏感而可靠的,但对病理性质的诊断,也有一定的限制。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影像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影像学》书籍目录
  1. CT分析与诊断《医学影像学》
  2. CT的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医学影像学》
  3. CT机的发展和类型《放射诊断学》
  4. CT 机的工作原理《放射诊断学》
  5. CT机的基本结构《放射诊断学》
  6. CSF的临床应用《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7. CT检查《家庭医学百科-家庭护理篇》
  8. cRNA探针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ISHH)中的应用《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9. CT检查法概论《放射诊断学》
  10. Creutzfeldt–Jakob 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11. CT检查技术《医学影像学》
  12. CR4(gp150/95,CD11c/CD18)《医学免疫学》
  13. CT图像《放射诊断学》
  14. CR3(CD11b/CD18)《医学免疫学》
  15. CT图像特点《医学影像学》
  16. CR2《医学免疫学》
  17. CT与MRI诊断《医学影像学》
  18. CR1《医学免疫学》
  19. CT与MRI诊断《医学影像学》
  20. Cotard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1. CT与MRI诊断《医学影像学》
  22. Costen 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3. CT与MRI诊断《医学影像学》
  24. Collet –Sicard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5. CT诊断《医学影像学》
  26. Cockayne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7. CT诊断《医学影像学》
  28. CO2解离曲线《生理学》
  29. CT诊断的临床应用《医学影像学》
  30. CO2的运输《生理学》
  31. C-太《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医学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