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论吐法

《医学心悟》书籍目录

吐者,治上焦也。胸次之间,咽喉之地,或有痰、食、脓,法当吐之。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是已。然有当吐不吐误人者,有不当吐而吐以误人者,有当吐不可吐而妄吐之以误人者,亦有当吐不可吐而又不可以不吐,吐之不得其法以误人者,是不可不辨也。

即如缠喉、锁喉诸症,皆风痰郁火壅塞其间,不急吐之,则胀闭难忍矣。又或食停胸膈消化弗及,无由转输,胀满疼痛者,必须吐之,否则胸高满闷,变症莫测矣。又有停痰蓄饮阻塞清道,日久生变,或妨碍饮食,或头眩心悸,或吞酸嗳腐,手足麻痹,种种不齐,宜用吐法导祛其痰,诸症如失。又有胃脘痈,呕吐脓血者,经云∶呕家有脓,不须治呕,脓尽自愈。凡此皆当吐而吐者也。

然亦有不当吐而吐者何也?如少阳中风,胸满而烦,此邪气而非有物,不可吐,吐则惊悸也。又少阴病,始得之,手足厥冷,饮食入口则吐,此膈上有寒饮,不可吐也。病在太阳不可吐,吐之则不能食,反生内烦。虽曰吐中有散,然邪气不除,已为小逆也。此不当吐而吐者也。

然又有当吐不可吐者何也?盖凡病用吐,必察其病之虚实;因人取吐,先察其人之性情不可误也。夫病在上焦可吐之症,而其人病势危笃,或老弱气衰者,或体质素虚,脉息微弱者,妇人新产者,自吐不止者,诸亡血者,有动气者,四肢厥冷,冷汗自出者,皆不可吐吐之则为逆候,此因其虚而禁吐也。若夫病久之人,宿积已深,一行吐法,心火自降,相火必强,设犯房劳,转生虚症,反难救药。更须戒怒凝神,调息静养,越三旬而出户,方为合法。若其人性气刚暴,好怒喜淫,不守禁忌,将何恃以无恐?此又因性情而禁吐也。所谓当吐不可吐者此也。

然有不可吐,而又不得不吐者何也?病患脉滑大,胸膈停痰,胃脘积食,非吐不除,食用瓜蒂散橘红盐汤,痰以二陈汤,用指探喉中而出之。体质极虚者,或以桔梗煎汤代之斯为稳当。而予更有法焉,予尝治寒痰闭塞,厥逆昏沉者,用半夏、橘红各八钱,浓煎半杯,和姜汁成一杯,频频灌之,痰随药出,则拭之,随灌随吐,随吐随灌,少顷痰开药下其人即苏。如此者甚众。又尝治风邪中脏将脱之证,其人张口痰鸣,声如曳锯,溲便自遗者,更难任吐,而稀涎、皂角等药,既不可用,亦不暇用,因以大剂参、附、姜、夏,浓煎灌之,药随痰出,则拭之,随灌随吐,随吐随灌,久之药力下咽,胸膈流通,参、附大进,立至数两,其人渐苏,一月之间参药数斤,遂至平复,如此者又众。又尝治风痰热闭之症,以牛黄丸,灌如前法。颈疽内攻,药不得入者,以苏合香丸,灌如前法。风热不语者,以解语丹,灌如前法。中暑不醒者,以消暑丸,灌如前法。中恶不醒者,以前项橘、半、姜汁,灌如前法。魇梦不醒者,以莲须葱白煎酒,灌如前法。自缢不醒者,以肉桂三钱煎水,灌如前法。喉闭喉风,以杜牛膝捣汁,雄黄丸等,灌如前法,俱获全安,如此者又众。更有牙关紧急,闭塞不通者,以搐鼻散,吹鼻取嚏,嚏出牙开,或痰或食,随吐而出,其人遂苏,如此者尤众。盖因证用药,随药取吐,不吐之吐,其意更深。此皆古人之成法,而予稍为变通者也。昔仲景治胸痛不能食,按之反有涎吐,下利日数十行,吐之利则止,是以吐痰止利也。丹溪治妊妇转脬,小便不通,用补中益气汤,随服而探吐之,往往有验,是以吐法通小便也。华佗以醋蒜吐蛇,河涧以狗油、雄黄瓜蒂以吐虫而通膈,丹溪又以韭汁瘀血以治前症。由此观之,症在危疑之际,古人恒以涌剂,尽其神化莫测之用,况于显然易见者乎!则近世医者,每将此法置之高阁,亦似汗下之外,并无吐法,以致病中常有自呕、自吐而为顺症者,见者惊,闻者骇,医家亦不论虚实而亟亟止之,反成坏病,害人多矣。吁,可不畏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心悟》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心悟》书籍目录
  1. 论吐法《医学心悟》
  2. 论吐法《丹溪心法》
  3. 论吐沫《原要论》
  4. 论吐法《医学集成》
  5. 论吐痰《原要论》
  6. 论吐(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7. 论吐泻(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8. 论吐《景岳全书》
  9. 论吐血衄血之原因及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10. 论偷针眼《原机启微》
  11. 论退翳之法《眼科秘诀》
  12. 论痛痒《冯氏锦囊秘录》
  13. 论退针《针灸易学》
  14. 论痛《疡科纲要》
  15. 论臀痈《外科枢要》
  16. 论痛《内经评文》
  17. 论脱肛《外科枢要》
  18. 论痛《外科证治全书》
  19. 论脱疽《外科枢要》
  20. 论痛《外科理例》
  21. 论外疡补益之剂《疡科纲要》
  22. 论痛《冯氏锦囊秘录》
  23. 论外疡理湿之剂《疡科纲要》
  24. 论痛《灵枢悬解》
  25. 论外疡清热之剂《疡科纲要》
  26. 论痛《黄帝内经·灵枢》
  27. 论外疡提脓托毒之剂《疡科纲要》
  28. 论瞳子散大《原机启微》
  29. 论外疡温养之剂《疡科纲要》
  30. 论童壮《广嗣要语》
  31. 论外疡治痰之剂《疡科纲要》

《医学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