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气为本
至元戊寅五月间.霖淫积雨不止.鲁斋许平仲先生.时年五十有八.面目肢体净肿.大便溏多.腹胀肠鸣.时痛.饮食短少.命予治之.脉得弦细而缓.先生曰.年壮时多曾服牵牛大黄药.面目四肢.时有浮肿.今因阴雨.故大发.予曰.营运之气.出自中焦.中焦者、胃也.胃气弱不能布散水谷之气.荣养脏腑经络皮毛.气行而涩为浮肿.大便溏多而腹肿肠鸣.皆湿气胜也.四时五脏、皆以胃气为本.五脏有胃气.则和平而身安.若胃气虚弱.不能运动.滋养五脏.则五脏脉不和平.本脏之气盛者.其脉独见.轻则病甚.过则必死.故经曰.真脏之脉弦.无胃气则死.先生之疾.幸而未至于甚.尚可调补.人知服牵牛、大黄.为一时之快.不知其为终身之害也.遂用平胃散加白术、茯苓、草豆蔻仁.数服而肠胀、溏泻、肠鸣、时痛皆愈.饮食进.止有肢体浮肿.以导滞通经汤主之.良愈.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空心食前.内经曰.湿淫所胜.平以甚热.以苦燥之.以淡泄之.陈皮苦温.理肺气.去气滞.故以为主.桑白皮甘寒.去肺中水气水肿胪胀.利水道.故以为佐.木香苦辛温.除肺中滞气.白术苦甘温.能除湿和中.以苦燥之.白茯苓甘平.能止渴、除湿利.小便.以淡泄之.故以为使也.

- 胃气为本《卫生宝鉴》
- 胃气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胃气下溜五脏气皆乱其为病互相出见论《脾胃论》
- 胃气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胃气虚《中医名词词典》
- 胃气痛不能俯仰《奇效简便良方》
- 胃气虚喘《中医词典》
- 胃气痛《中医词典》
- 胃气虚寒《保婴撮要》
- 胃气痛《傅青主男科》
- 胃气虚寒《幼科折衷》
- 胃气疼《奇方类编》
- 胃切除标本幽门螺杆菌与弯曲菌样细菌观察《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胃气论《外科证治全书》
- 胃切除后缝线残留《临床激光治疗学》
- 胃气当察《轩岐救正论》
- 胃怯汗《中医词典》
- 胃气不足《中医词典》
- 胃怯汗《小儿药证直诀》
- 胃气不降(胃失和降)《中医名词词典》
- 胃轻瘫《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 胃气不降《医学衷中参西录》
- 胃热《中医词典》
- 胃气不降《医学衷中参西录》
- 胃热《幼幼新书》
- 胃气不降《中医词典》
- 胃热《明医指掌》
- 胃气不和虚冷第八十二问《婴童百问》
- 胃热《明医指掌》
- 胃气不和《小儿药证直诀》
- 胃热(胃中热)《中医名词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