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胃气论

《外科证治全书》书籍目录

胃属土,胃气即土气也。土为万物之源,胃为养生之本。胃强则人强,胃弱则人弱;有胃气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此可知脏腑形体,莫不皆有胃气也。凡证之现五善、七恶者,非脏腑胃气存亡之明征乎。胃气一失,便为凶候,故善治外证者,无论大小轻重,必先顾其胃气,察其能食不能食以验之。能食者,胃气强,内顾无忧,固可专治外证。不能食者,胃气弱,中州坐困,祸起萧墙。必须先定内患,令其能食,待血气有所资赖,然后再治外证,所谓本立而道生也。然理脾胃者,人只知参、苓、术、草、楂、朴、麦芽之类为脾胃之药,而不知风寒湿热、饮食劳倦,皆能伤脾。如风邪伤者宜散之,寒邪伤者宜温之,湿邪伤者宜燥之,热邪伤者宜清之,饮食伤者宜行之,劳倦伤者宜补之。但去其伤脾胃之病,即是理脾胃之正药也。奈何今之业外科,漫守一、二成方,开口便云有毒,概用寒凉,漫施攻伐,以致受害而毙命者,不可胜数。岂古方之不宜于今也,抑药证之大相背谬耶;盖不察其胃气之强弱,病因之虚实为何如耳。且夫古人资禀朴质,其从七情干涉者少,而从风寒湿热外感凝滞者多,故证之初起,每每用霸药取效。今之穿凿太过,七情六欲烦扰之甚,而阴阳血气无有不亏伤者,亦偏用霸药成方以试之,是投之于井而更加之以石也。吾知其胃气微虚者,犹可出入,而胃气大虚者,断难假借也。故曰疽外证,肌肉之病,所用之药,有病则病受之,于脾胃何涉乎。

殊不知肌肉乃脾胃所主,治药乃胃气所关,肌肉不能自病,脾胃病之;诸药不能自行,胃气行之。诸药入口,必先入胃,而后行及诸经,以治其病也。未有药伤其脾胃而能愈病者,亦未有不能营运饮食之脾胃,而反能营运诸药者也。惟明鉴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外科证治全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外科证治全书》书籍目录
  1. 胃气论《外科证治全书》
  2. 胃气当察《轩岐救正论》
  3. 胃气疼《奇方类编》
  4. 胃气不足《中医词典》
  5. 胃气痛《傅青主男科》
  6. 胃气不降(胃失和降)《中医名词词典》
  7. 胃气痛《中医词典》
  8. 胃气不降《医学衷中参西录》
  9. 胃气痛不能俯仰《奇效简便良方》
  10. 胃气不降《医学衷中参西录》
  11. 胃气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2. 胃气不降《中医词典》
  13. 胃气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4. 胃气不和虚冷第八十二问《婴童百问》
  15. 胃气为本《卫生宝鉴》
  16. 胃气不和《小儿药证直诀》
  17. 胃气下溜五脏气皆乱其为病互相出见论《脾胃论》
  18. 胃气不和《幼幼新书》
  19. 胃气虚《中医名词词典》
  20. 胃气不和《中医词典》
  21. 胃气虚喘《中医词典》
  22. 胃气不和《中医名词词典》
  23. 胃气虚寒《保婴撮要》
  24. 胃气《医述》
  25. 胃气虚寒《幼科折衷》
  26. 胃气《中医词典》
  27. 胃切除标本幽门螺杆菌与弯曲菌样细菌观察《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8. 胃气《中医名词词典》
  29. 胃切除后缝线残留《临床激光治疗学》
  30. 胃脾韧带《人体解剖学》
  31. 胃怯汗《中医词典》

《外科证治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