癖积疳瘦

《卫生宝鉴》书籍目录

烧青丸治小儿食癖乳癖.每日午后发寒热.咳嗽.胁下结硬.并皆治之.(钱氏方.

玄精石(烧赤) 轻粉(各一钱) 粉霜 砂(各半钱)

上先将 砂研细.入三味研匀.更入寒食面一钱半.研匀.滴水和成饼.再用面裹了.慢火内煨黄.取出去面.将药饼再研为细末.滴水和丸如黄米大.一岁五丸.二岁十丸.夜卧温浆水送下.至天明.取下恶物是效.如不下渐加丸数.如奶癖未消尽.隔三两日又一服.癖消尽为度.

三棱煎丸治小儿食饮过多.痞闷疼痛.食不消化.久而成癖也.此药并治妇人血积血块.

广术(黑角者) 三棱(二味.湿纸煨香为末.各一两) 大黄(去皮.八两为末)

上将大黄银石器内.以好醋渍.令平慢火熬可以二味为丸.如麻子大或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食后温水送下.虚实加减.大人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

【青礞石丸治小儿奶癖.

硫黄(三钱) 青礞石 五灵脂 锅底墨(各一钱半)白丁香(一钱.去土)

上为末.米饭为丸如绿豆大.捻作饼子.每服三十饼子.温水送下.食前.

鳖甲猪肚丸治癖积发热

柴胡(一两) 黄连 鳖甲(九肋者.醋煮黄色.各七钱)枳实(麸炒) 木香 青皮(各半两)

上入干青蒿七钱.同为末.以 猪肚一个.去脂盛药蒸熟.同捣和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煎人参汤送下.食后.

【克效圣饼子治癖积.

陈皮(去白.十两) 巴豆(一百个.去壳切.同陈皮炒黄色.去巴豆) 香附子(炒.去毛)广术(炮) 京三棱(炮.各半两)

上为末.糊丸如绿豆大.捻作饼子.每服三十饼子.温水送下.

【广术化癖丸治乳食不消.心腹胀满.壮热喘粗.呕吐痰涎.肠鸣泄利.米谷不化完出.下痢赤白.腹痛里重.及食癖、乳癖、 气、痞气.并皆治之.

朱砂(研.水飞) 当归(炒) 代赭石(醋烧淬) 枳壳(麸炒)广术(炮) 京三棱(炮.各半两) 麝香(研) 巴豆霜(各一分)木香(一两)

上为末.入研药匀.糊丸如麻子大.一岁儿二丸.温米汤送下.食后.量虚实大小加减.

【橘皮丸治癖积坚硬不消.

橘皮(二两) 巴豆(半两.去皮)

上将橘皮锉碎.以巴豆同炒令重黄色.拣去巴豆不用.只捣陈皮为末.软烂饭研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送下.食前.量儿岁数.旋丸大小加减.

【广术溃坚丸治小儿癖积.腹胁满.发热.咳嗽喘促.不思饮食.

木香 青皮 陈皮 广术乌梅 京三棱(各一两) 大椒 巴豆(去心膜.各半两)

上八味为末.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温米汤饮送下.食远.量小儿大小为丸.加减服.

【圣效透肌散治小儿奶癖、食癖.时发寒热、咳嗽.胁下坚硬结块.

桑皮 荆芥(各三钱) 雄黄(研) 粉霜(研.各二钱半)蒺藜 当归 砂(研) 豆蔻穿山甲(炮.各二钱) 轻粉(一字半研) 海金砂(一字)

上十一味.除研药外.余拣净为末.入研药和匀.令将独科蒜去皮.研如泥.入头醋和如稀糊.调药如膏.约癖积大小.摊在纸上贴病处.用新绵一叶覆之.以三 紧系.待一二时辰.觉疼痛无妨.只待口鼻内蒜香为度.其效不可具述.癖消为度.赵黄姑十三岁.癖积甚大.以至危笃.予以此贴之.得效如神.中脘一穴.章门二穴.专治小儿癖气久不消者.中脘从 下.取病儿四指头是.章门在大横骨外直脐季胁端侧.卧屈上足.举臂取之.各灸七壮.脐后脊中.灸二七壮.禹讲师用灸之经验.脾俞二穴.治小儿胁下满.泻痢.体重.四肢不收. 癖积聚.腹痛不嗜食.痰疟寒热.又治腹胀引背.食饮不多.渐渐黄瘦.在第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可灸七壮.若黄胆者.可灸三壮.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卫生宝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卫生宝鉴》书籍目录
  1. 癖积疳瘦《卫生宝鉴》
  2. 癖积《推拿抉微》
  3. 癖积症治《幼幼集成》
  4. 癖积《古今医案按》
  5. 癖积治验《卫生宝鉴》
  6. 癖积《续名医类案》
  7. 癖及癖不能食方一十四首《外台秘要》
  8. 癖积《中医词典》
  9. 癖疾《古今医鉴》
  10. 癖积《千金翼方》
  11. 癖疾《万病回春》
  12. 癖黄候《诸病源候论》
  13. 癖疾《儿科萃精》
  14. 癖黄《中医词典》
  15. 癖疾《幼科心法要诀》
  16. 癖候《诸病源候论》
  17. 癖疾解《儿科萃精》
  18. 癖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19. 癖疾门《幼科指南》
  20. 癖方四首《外台秘要》
  21. 癖疾证治《医宗金鉴》
  22. 癖等七种释名论《叶选医衡》
  23. 癖疾总括《医宗金鉴》
  24. 癖不能食《圣济总录》
  25. 癖疾总括《幼科心法要诀》
  26. 癖病伤眼猪肝散《仁术便览》
  27. 癖瘕诸积论治《类证治裁》
  28. 癖病候《诸病源候论》
  29. 癖结《中医词典》
  30. 癖病《育婴家秘》
  31. 癖结方三首《外台秘要》

《卫生宝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