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皆虚灸之所宜
至元己亥.廉台王千户年四十有五.领兵镇涟水.此地卑湿.因劳役过度.饮食失节.至秋深.疟痢并作.月余不愈.饮食全减.形容羸瘦.乘马轿以归.时已仲冬.求予治之.具陈其由.诊得脉弦细而微如蛛丝.身体沉重.手足寒逆.时复麻痹.皮肤痂疥.如疠风之状.无力以动.心腹痞满.呕逆不止.此皆寒湿为病.久淹.真气衰弱.形气不足.病气亦不足.阴阳皆不足也.针经云.阴阳皆虚.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内经曰.损者益之.劳者温之.十剂云.补可去弱.先以理中汤加附子.温养脾胃.散寒湿.涩可去脱.养脏汤加附子.固肠胃.止泻痢.仍灸诸穴以并除之.经云.府会太仓.即中脘也.先灸五七壮.以温脾胃之气.进美饮食.次灸气海百壮.生发元气.滋荣百脉.充实肌肉.复灸足三里.肾之合也.三七壮.引阳气下交阴分.亦助胃气.后灸阳辅二七壮.接续阳气.令足胫温暖.散清湿之邪.迨月余.病气去.渐平复.今累迁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精神不减壮年.

- 阴阳皆虚灸之所宜《卫生宝鉴》
- 阴阳交证《伤寒九十论》
- 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读医随笔》
- 阴阳交死证《灵素节注类编》
- 阴阳井荥木金相生不同《针灸素难要旨》
- 阴阳交十一条《仲景伤寒补亡论》
- 阴阳疽门主论《疡医大全》
- 阴阳交尺寸反《灵素节注类编》
- 阴阳俱虚证十 太阳六十五《伤寒悬解》
- 阴阳交并论《研经言》
- 阴阳俱溢《中医词典》
- 阴阳交《类经》
- 阴阳厥脉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阴阳交《医述》
- 阴阳类论《素问悬解》
- 阴阳交《医学读书记》
- 阴阳类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 阴阳交《中医词典》
- 阴阳类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 阴阳交《中医名词词典》
- 阴阳类论篇《疡医大全》
- 阴阳换气《扁鹊心书》
- 阴阳离合《类经》
- 阴阳互根论《医原》
- 阴阳离合论《素问悬解》
- 阴阳互根《中医词典》
- 阴阳离合论《素问悬解》
- 阴阳互根《中医名词词典》
- 阴阳离合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 阴阳合《黄帝内经太素》
- 阴阳离合论篇《疡医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