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汗亡阳变证治验

《卫生宝鉴》书籍目录

中山王知府次子薛里.年十三岁.六月十三日豪雨方过.池水泛溢.因而戏水.衣服尽湿.其母责之.至晚觉精神昏愦.怠惰嗜卧.次日.病头痛身热.腿脚沉重.一女医用和解散发之.闭户塞牖.覆以重衾.以致苦热不胜禁.遂发狂言.欲去其衾.明日.寻衣撮空.又以承气汤下之.下后语言渐不出.四肢不能收持.有时项强.手足螈 .搐急而挛.目左视而白睛多.口唇肌肉蠕动.饮食减少.形体羸瘦.命予治之.具说前由.予详之.盖伤湿而失于过汗也.且人之元气.起于脐下肾间.动气周于身.通行百脉.今盛暑之时.大发其汗.汗多则亡阳.百脉行涩.故三焦之气.不能上荣心肺.心火旺而肺气焦.况因惊恐内蓄.内经曰.恐则气下.阳主声.阳既亡而声不出也.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又曰.夺血无汗.夺汗无血.今发汗过多.气血俱衰.筋无所养.其病为痉.则项强手足螈 .搐急而挛.目通于肝.肝者筋、之合也.筋既燥而无润.故目左视而白睛多.肌肉者、脾也.脾热则肌肉蠕动.故口唇蠕动.有时而作.经云.肉痿者、得之湿地也.脾热者、肌肉不仁.发为肉痿、痿者、痿弱无力.运动久而不仁.阳主于动.今气欲竭.热留于脾.故四肢不用.此伤湿过汗而成坏证明矣.当治时之热.益水之原救其逆.补上升生发之气.黄帝针经曰.上气不足.推而扬之.此之谓也.以人参益气汤治之.内经曰.热淫所胜.治以甘寒.以酸收之.人参、黄 之甘温.补其不足之气而缓其急搐.故以为君.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生甘草甘微寒.黄柏苦辛寒以救肾水而生津液.故以为臣.当归辛温和血脉.橘皮苦辛.白术苦甘.炙甘草甘温.益脾胃.进饮食.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药之酸微寒.以收耗散之气.而补肺金.故以为佐.升麻柴胡苦平.上升生发不足之气.故以为使.乃从阴引阳之谓也.

人参益气汤

黄 (五分) 人参 黄柏(去皮) 升麻柴胡芍药(各三分) 当归 白术炙甘草(各二分) 陈皮(三分) 生甘草(二分)

上十一味 咀.都为一服.水二盏半.先浸两时辰.煎至一盏.去渣热服.早食后.午饭前.各一服.投之三日后.语声渐出.少能行步.四肢柔和.食饮渐进.至秋而愈.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卫生宝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卫生宝鉴》书籍目录
  1. 过汗亡阳变证治验《卫生宝鉴》
  2. 过关歌《针灸聚英》
  3. 过饥胃竭《张氏医通》
  4. 过肛针《中医词典》
  5. 过饥胃竭门《张氏医通》
  6. 过度睡眠《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7. 过肩疽《中医词典》
  8. 过度换气综合征《医学心理学》
  9. 过肩疽《证治准绳·疡医》
  10. 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儒门事亲》
  11. 过肩疽门主论《疡医大全》
  12. 《中医词典》
  13. 过江龙《滇南本草》
  14. 裹脐法《竹林女科证治》
  15. 过经《中医名词词典》
  16. 裹脐法《济阴纲目》
  17. 过经《中医词典》
  18. 裹脐法《证治准绳·幼科》
  19. 过经不解《伤寒恒论》
  20. 裹脐法《幼幼新书》
  21. 过经不解《中医词典》
  22. 裹脐法《古今医统大全》
  23. 过经不解《伤寒捷诀》
  24. 裹脐法《达生编》
  25. 过经不解《医效秘传》
  26. 裹脐法《中医词典》
  27. 过经不解《伤寒括要》
  28. 裹廉《医宗金鉴》
  29. 过经不解 计一方《伤寒恒论》
  30. 裹帘《伤科汇纂》
  31. 过经不解(伤寒门 下)《古今医统大全》

《卫生宝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