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有内伤证

《卫生宝鉴》书籍目录

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憎寒壮热.头目昏疼.肢体拘急.或中脘虚寒.呕逆恶心.用局方人参养胃汤治之.

浓朴 苍术 半夏(各一两) 藿香草果 茯苓 人参(各半两) 甘草(炙.二钱半)橘红(七钱半)

上九味锉.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乌梅一枚.煎七分.去渣.热服.

外感发热头疼.内因痰饮凝滞为热.或中脘痞满.呕逆恶心.用参苏饮、或藿香正气散治之.

【局方参苏饮

陈皮(去白) 枳壳(麸炒) 桔梗 甘草(炙)木香(各半两) 半夏 干葛 紫苏叶前胡 人参 茯苓(各七钱半)

上十一味锉.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渣.微热服.(一方不用木香

【局方藿香正气散

茯苓 白芷 大腹皮 紫苏(各一两)陈皮 桔梗 白术 浓朴半夏 甘草(炙.各二两) 藿香(三两.去皮)

上十一味锉.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渣热服.如欲出汗.被盖.再煎服.

○如以上证候未见愈.用小柴胡汤治之.(方见前)

○如以上证候又未见愈.腹或满.数日不大便.用活人书小柴胡加芒硝汤治之.

柴胡(二两七钱) 黄芩 人参 甘草(炙.各二两)半夏(八钱) 芒硝(三两)

上六味锉.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煎八分.去渣.下硝再煎一两沸.稍热服.

【阳证】

身动而轻.言语有声.目睛了了.鼻中呼吸出入能往来.口中鼻中俱气热.(出此事虽知)用调胃承气汤治之.(方见前)

【阴证】

身静而重.语言无声.气少难以布息.目睛不了了.鼻中呼吸不能出入往来.口中鼻中气俱冷.水浆不入.大小便不禁.面上恶寒.有如刀刮.(出此事难知)用四逆汤、及葱熨法治之.

【仲景四逆汤

甘草(炙.二两) 干姜(炮.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今宜泡用)

上三味.每服斟酌多少.用水二盏.煮取八分.去渣.温服.

【活人书葱熨法】

葱一束.以绳缠如饼大.切去根叶.惟存葱白长二寸许.以火烘一面令热.勿至灼火.乃以热处着病患脐.连脐下.其上以熨斗盛火熨之.令葱饼热气.透入腹中.更作三四饼.如壤不可熨.即易一饼.俟病患渐醒.手足温有汗.乃瘥.更服四逆汤以温内.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卫生宝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卫生宝鉴》书籍目录
  1. 外感有内伤证《卫生宝鉴》
  2. 外感因素《中医儿科学》
  3. 外感燥痰《中医词典》
  4. 外感遗尿《症因脉治》
  5. 外感症《评琴书屋医略》
  6. 外感遗尿《中医词典》
  7. 外感中风症《症因脉治》
  8. 外感腋痛《症因脉治》
  9. 外感中热泻《中医词典》
  10. 外感腋痛《中医词典》
  11. 外感中暑泻《中医词典》
  12. 外感噎隔《症因脉治》
  13. 外感总数论《温病条辨》
  14. 外感腰痛《中医词典》
  15. 外格《中医词典》
  16. 外感牙衄《症因脉治》
  17. 外勾《中医词典》
  18. 外感牙衄《中医词典》
  19. 外关《针灸大成》
  20. 外感眩晕《明医指掌》
  21. 外关《中医词典》
  22. 外感休息痢《症因脉治》
  23. 外关《子午流注说难》
  24. 外感休息痢《中医词典》
  25. 外关《针灸学》
  26. 外感胸痛《症因脉治》
  27. 外关内格《中医词典》
  28. 外感泄泻《中医词典》
  29. 外观及清洁度检查《临床基础检验学》
  30. 外感小便不利《中医词典》
  31. 外寒《中医名词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