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脉

《厘正按摩要术》书籍目录

小儿一岁后,手腕短促,按脉为难。诊者用一指转侧,辨寸关尺三部,以浮取、中取、沉取候之。左九候,右九候。三五岁,脉以七八至而细数者为平和。增为热,减为寒。(《集成》)

浮(轻手着于皮肤之上而即见也。)主表,属腑,属阳。风邪六气,外因之病。有力为表实,无力为表虚,皆浮也。虚弱病久,临危时,脉亦无力而浮,为外感内伤之别。(《心法》)

浮而虚甚为散脉,主神离气脱。浮如葱管为芤脉,主亡血。浮如按鼓为革脉,主亡精。

浮而柔细为濡脉,主伤湿,又主血虚。浮而有力为洪脉,主呕胀,又主阳盛阴虚。浮而无力为虚脉,主血虚。(陈修园)

沉重手按于肌肉之下而始见也。主里,属脏属阴,七情饮食,内因之病。但暴怒者、水肿者、腹痛极者、瘟疫汗下不能出者,脉亦沉。(《心法》)

沉而着骨为伏脉,主热邪内郁。沉而底硬为革脉,沉而细软为弱脉,主气衰,然清贵者有此脉。(陈修园)

迟(一息脉来二三至,或一息一至。)主寒,属阴。有力为寒痛,无力为虚痛。伤暑、滞食、困水,以及冷风迫汗、凝滞气血者,脉皆迟。(陈修园)

迟而不愆为缓脉,迟而不流为涩脉,主血少。迟而偶停为结脉,主积聚,又主阳微,以及气郁血壅痰滞。迟而止有定数为代脉,主气竭,妊娠无忌。(东修园)

数一息脉来五六至,或一息七八至也。主热属阳。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但内痛甚者、汗将出者、虚阳将越者、泻痢、痞疡、初产、喘咳、脉亦数。(陈修园)

数而流利为滑脉,主痰饮食积。数而牵转为紧脉,主寒,主痛。数而时止为促脉,主三焦郁火。数见于关为动脉,主痛、主惊,男亡阳,女血崩。(陈修园)

大脉状粗大如指如箸。主实,邪气盛,胃气衰,故脉大而不缓。(陈修园)

大而涌沸为洪脉,大而坚硬为实脉。(陈修园)

细脉状细小如线也。主虚,属阴。又主真阴将亡。(陈修园)

细而不显为微脉,主阳微欲绝。细而小浮为濡脉,细而小沉为弱脉。(陈修园)

短脉来短促,上不及寸,下不及尺。主素弱,又主伤酒,以及三焦气壅,宿食不消。(陈修园)

长脉来迢长,上至鱼际,下至尺泽也。主素强,平脉也。(陈修园)

虚应指无力。主虚。身热为伤暑,不热为血少。(陈修园)

虚而沉小者为弱,主血虚。虚而浮小者为濡,主气虚。虚而模糊者为微,主目阳气绝。

虚而干滞者为涩,主血虚,亦主死血。(陈修园)

虚而形小为细,主气冷。虚而形缩为短,主气损。(陈修园)

实应指有力。主实,又主热郁,以及伤食、气痛、谵语等证。(陈修园)

实而流利者为滑,主血病。实而迢长者为长,主气滞。实而涌沸者为洪,主热极,亦主内虚。实而端直者为弦,主肝邪症瘕疝疟。(陈修园)

缓脉来四至,从容不迫。主正复,平脉也。但缓而和者主正复,缓而怠者主中湿。(陈修园)

两手六部,皆为肺脉。肺为脏腑之华盖,凡一切脏腑病,其气上薰于肺而应于脉。心病六脉皆洪,肝病六脉皆弦,肾病六脉皆沉,肺病六脉皆涩,脾病六脉皆缓。按之指下浊者为邪甚,清者为正复;有神者吉,无神者凶;有力者为热、为实,无力者为寒、为虚,此为最验。(陈修园)

凡病内虚者,脉弱为宜,洪大则忌。病外感者,阳脉为宜,阴脉则忌。(陈修园)

凡脉有胃气,有神气而和缓者吉,合于时令者吉,与面上五色中见那一色相生者吉,反是者凶。(陈修园)

何为无病脉。一息四至是也。何谓五脏早脉。心宜洪,肺宜涩,肝宜弦,脾宜缓,肾宜沉,又兼一段冲和之气,为胃气是也。何谓四时平脉。春弦、夏洪、秋涩、冬沉、四季之末和缓是也。何谓男女异脉。男为阳,寸大于尺;女为阴,尺大于寸是也。(陈修园)

雀啄连连,止而又作,为肝绝。屋漏水落,半时一滴,为胃绝。弹石沉弦,按之指搏,为肾绝。忽密忽疏,乱如解索,为脾绝。本不动而末摇,如鱼之翔,为心绝。虾游冉冉,忽然一跃,为大肠绝。釜沸空浮,绝无根脚,为肺绝。(陈修园)

诊外感,其初则由经络,病在表,轻者寸浮盛,重者关尺亦浮盛。迨传入里,内热重则脉沉矣。病在上则见于寸,病在中则见于关,病在下则见于尺。(王汉皋)

寸脉伏,无虚证,是风寒闭也,为表虚,不可发汗。尺脉伏,无虚证,是湿热闭也,为里虚,不可利二便。(王汉皋)

左脉弱,右脉强,主汗多,遗精,肝郁证。右脉弱,左脉强,主腹痛易怒。及误服补火丸散,必生肝热,滑精诸证。(王汉皋)

右脉盛,左手无脉,主痰结气虚。左脉盛,右手无脉,主食滞肝郁。(王汉皋)

脉有反象,皆郁极而闭阻者也。如肝病左关弦,郁则弦而细,郁极则细而结,甚则伏。

然其弦反见于相克之经,故右关弦也。余例推。(王汉皋)

保精日久者,两尺俱盛,故六脉重取皆实,无遗精病。(王汉皋)

男右脉强,左脉沉细无力者,主气弱,内有湿热也,不数日必遗精。若尺弱者必已遗精也。女脉如是者必白浊白淫。脉有结者必白带。(王汉皋)

寸脉强,尺脉弱,主阳实阴虚。每病上热下寒,上实下虚,浮阳上越,虚寒等证。(王汉皋)

寸脉弱,尺脉强,主阳虚阴实,每易病风寒,及湿热等证。宜细辨。(王汉皋)

凡无病者,浮取无脉,为表虚,以平素易汗为据。即有外感,汗剂宜慎。沉取无脉,为里虚,以平素易泄为据。即有积滞,攻下剂宜慎。中取迟弱者中气虚,以平素不能食,精神弱为据。惟生而双伏之六阴脉,不在此论。以其人能食而精神不弱为据。(王汉皋)

一部脉见三象四象,如右寸洪,肺热也;洪而滑,又有痰,而中有一线之细,是其虽细而力强,乃能见象于洪滑之内,主上焦有痛。不为促结弦大而为细,其痛是郁热,非实火,治宜解郁清肺化痰,不宜寒凉,不宜攻伐。余仿此。(王汉皋)

劳病吐血脉浮,若重诊无脉,是无根将脱也。一切虚病、老病、久病、产病,均贵重诊有脉也。大汗者,其脉轻诊弱,重诊强,乃有未出之汗,虽止之而不能止。若轻诊强,重诊无,亦将脱也。惟浮沉皆得,脉力平缓,愈之象也。(王汉皋)

感寒者畏寒,左三部皆浮数,故身热而痛。左鱼际亦浮数而细,故头大痛。若右三部亦浮数,则恶食。如无风则无汗,非阳明热者不渴。(王汉皋)

凡两关重取至数不匀,而见结促,即郁也。须解肝脾郁。在杂疾须先解郁,而后治病。

常有脉证相符,医治不应者,皆有郁未解也。(王汉皋)

按∶《褚氏遗书》多诊识脉。识脉者必辨脉,辨脉者辨其形象也。浮脉轻清在上,轻按即见,如木漂于水面也。沉脉重浊在下,重按乃得,如石坠于水底也。迟脉往来迟慢,为不及之象。数脉往来急迫,为太过之象。大脉形粗,如箸如指。细脉形细,如丝如线。短脉不及本位。长脉过乎本位。虚脉迟大而软,按之无力。实脉浮沉皆见,长大带弦,按而有力也。缓脉往来和匀,如春风微吹杨柳梢也。濡脉浮而软,如帛在水中,轻按即见也。洪脉如洪水波涛汹涌之象。浮而有力,来盛去衰,即大脉钩脉也。涩脉艰涩而迟,如轻刀刮竹也。滑脉流利不止,如珠走盘也。弦脉刚劲而直,可以举百钧,有力之象。弱脉柔软而细,不能举一羽,无力之象。芤脉中空,是实而空者,如搦葱管也。革脉中空,是实而空者,如按鼓皮也。

紧脉紧急有力,即不松之谓,如转索也。散脉浮散无力,即不聚之谓,如杨花飘散也。伏脉沉伏于下,推筋着骨始见也。结脉迟而时有一止也。促脉数而时有一止也。动脉两头俱俯,中间高起,形如豆粒,厥厥动摇也。代脉迟而中止,不能自还,每至一止有定数,如四时之禅代不愆其期也。脉象既辨,而一部见二象、三象、四象者,乃一一能识也。是卷以幼科诊治,脉理尚未备载,若广而求之,则有脉经在。(惕厉子)

左寸关尺图(图)

左寸(表)小肠(里)心 主上焦

左关(表)胆(里)肝 主中焦

左尺(表)膀胱(里)肾 主下焦

掌后高骨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凡诊脉,视掌后高骨下指,先关后寸尺,人短则指密排,人长则指疏排,为一定之法。

右寸关尺图(图)

右寸(表)大肠(里)肺 主上焦

右关(表)胃(里)脾 主中焦

右尺(表)心包(里)命门 主下焦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厘正按摩要术》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厘正按摩要术》书籍目录
  1. 候脉《厘正按摩要术》
  2. 候呼引针《中医词典》
  3. 候气《中医名词词典》
  4. 候呼内针《中医词典》
  5. 候气《中医词典》
  6. 《周慎斋遗书》
  7. 候气《类经》
  8. 《诸病源候论》
  9. 候气辨疑《类经图翼》
  10. 《诸病源候论》
  11. 候气察三部九候《类经》
  12. 《诸病源候论》
  13. 候气法《金针秘传》
  14. 《诸病源候论》
  15. 候气法《针灸问对》
  16. 《诸病源候论》
  17. 候人年得疽法《千金翼方》
  18. 《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19. 候胎《中医词典》
  20. 《中医词典》
  21. 候胎《证治准绳·女科》
  22. 厚药《中医词典》
  23. 候胎《女科证治准绳》
  24. 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方《伤寒杂病论》
  25. 候胎法《济阴纲目》
  26. 厚朴四物汤方《伤寒杂病论》
  27. 候胎法《女科折衷纂要》
  28.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方《伤寒论》
  29. 候天色法《普济方·针灸》
  30.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方《医宗金鉴》
  31. 候天色法《黄帝明堂灸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