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总论

《寿世保元》书籍目录

伤寒者。乃大病也。生死反掌之间。要随机应变而治之也。盖伤寒发热恶寒。腰痛脊强。

则知病在太阳经也。身热目痛鼻干。不得眠。则知病在阳明经也。胸胁痛。耳聋口苦舌干。

往来寒热而呕。则知病在少阳经也。腹满咽干。手足自温。或自利不渴。或腹满时痛。则知病在太阴经也。烦满囊缩。则知病在厥阴经也。引衣蜷卧。恶寒。或舌干口燥。则知病在少阴经也。潮热自汗。谵语发渴。不恶寒。反恶热。揭去衣被。扬手掷足。或发黄斑狂乱。

五六日不大便。则知病在阳明腑也。设若脉症不明。误用麻黄。令人汗多亡阳。误用承气。

令人大便不禁。误用姜附。令人失血发狂。正为寒凉耗其胃气。辛热损其汗液。燥热助其邪热。庸医杀人。莫此为甚。伤寒之邪。实无定体。或入阳经气分。则太阳为首。其脉必浮。

轻手便得。或入阴经血分。则少阴为先。其脉必沉。

重手乃得。浮而有力无力。是知表之虚实。沉而有力无力。是知里之寒热。中而有力无力。

是知表里缓急。脉有浮沉虚实。症乃传变不常。治疗之法。先分表里虚实。寒热标本。先病为本。次病为标。先以治其急者。此为第一义也。问症以知其外。察脉以知其内。全在活法二字。不可拘于日数。但见太阳症在。直攻太阳。但少阴症在。直攻少阴。但见真寒。直攻真寒。但见一二症具。便作主张。不必悉具。当何如处。此为活法。若同而异者明之。似是而非者辨之。在表者汗之散之。在里者下之利之。在上者因而越之。下陷者升而举之。从乎中者和解之。直中阴经者温补之。若解表。不可攻里。日数虽多。但有表症而脉浮者。尚宜发散。此事不明。攻之为逆。经云。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若表症解而里症存者。不可攻表。日数少。但有里热而脉沉实者。急当下之。此事不明。祸如反掌。经云。邪热未除。

复加燥热。如抱薪救火矣。如直中阴经。真寒症也。无热恶寒不渴。宜温补。切忌寒凉。此事不明。杀人甚速。阴症似阳症者温之。阳症似阴症者下之。阳毒者分轻重下之。阴毒者分缓急温之。阳狂者下之。阴厥者温之。湿热发黄者利之下之。血症发黄者清之下之。发斑者清之下之。谵语者下之清之。痞满者消之泻之。结胸者解之下之。太阳症似少阴者温之。少阴症似太阳者汗之。衄血者解之止之。发喘者汗之下之。咳嗽者利之解之。正伤寒者。大汗之。大下之。感冒寒者。微汗之。微下之。劳力感寒者。温之散之。温热病者。微解之。大下之。此经常之大法也。有病一经而用热药寒药之不同。如少阴症有用白虎汤四逆散之寒药者。少阴症有用四逆汤真武汤之热药者。庸俗狐疑。讵能措手哉。呜呼。能察其伤寒之症名。而得其伤寒之方脉。如此亲切。乃为良医。是知寒药治少阴。乃传经里热也。热药治少阴。乃直中真寒也。辨脉定经。识症用药。真知其为表也而汗之。真知其为里热而下之。

真知其为直中阴经而温之。如此而汗。如此而下。又如彼而温。麻黄承气。投之不瘥。姜附理中。用之必当。病奚逃乎。然必须分轻重缓急。老少虚实。久病新发。妇人胎产。室女经水。大凡有临产而伤寒者。与男子伤寒治法不同。若无胎产。治亦相同。妇人室女。经水适来适断。寒热似疟者。即是热入血室。但当和解表里。久病者过经不解。坏症也。新发者始病也。老者血气衰。少者血气壮。缓者病之轻也。急者病之重也。寒药热服。热药凉服。中和之剂。温而服之。战汗分四症。要知邪正盛衰。类伤寒四症。照常例而治之也。学人宜究心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寿世保元》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寿世保元》书籍目录
  1. 伤寒总论《寿世保元》
  2. 伤寒总括五法《幼幼集成》
  3. 伤寒总论《症因脉治》
  4. 伤寒总诀治法《伤寒捷诀》
  5. 伤寒总论《伤寒六书》
  6. 伤寒自解证《伤寒九十论》
  7. 伤寒总名《景岳全书》
  8. 伤寒自汗《幼幼新书》
  9. 伤寒总说《思考中医》
  10. 伤寒自汗《冯氏锦囊秘录》
  11. 伤寒足痛《奇效简便良方》
  12. 伤寒注论《温病条辨》
  13. 伤寒卒病论集《伤寒论》
  14. 伤寒主治四字论《医学心悟》
  15. 伤积《中医词典》
  16. 伤寒诸症《奇效简便良方》
  17. 伤积《活幼心书》
  18. 伤寒诸证所属(伤寒补遗)《古今医统大全》
  19. 伤积《活幼心书》
  20. 伤寒诸方《寿世保元》
  21. 伤积《幼科折衷》
  22. 伤寒重病多是下焦伏寒《伤寒补例》
  23. 伤津《中医名词词典》
  24. 伤寒中热里热诗《医学实在易》
  25. 伤津《中医词典》
  26. 伤寒中寒秘方《华佗神方》
  27. 伤筋《中医词典》
  28. 伤寒中风秘方《华佗神方》
  29. 伤筋方三首《外台秘要》
  30. 伤寒中风方九首《外台秘要》
  31. 伤筋概论《中医伤科按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