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中热里热诗
汗渴心烦白虎汤,阳明经热救中方,三黄(解毒汤)犀角(地黄汤)热归里,结实未成此法良。
晡潮便结语言狂,热结阳明承气汤,无汗不便表里实,防风通圣有兼长。
口糜龈烂出血,心、肺、胃之火盛也,宜甘露(饮)主之。俗名双、单蛾,即方书所谓喉痹也。双蛾易治,单蛾难治,由心肾之火乘肺也,宜刺手大拇指出血。又以导赤散加桔梗、贝母、射干治之,是为反治法。二证若服凉药不愈,宜用附子片以白蜜蒸熟,含咽其汁;又以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人尿与服;又以桂附八味汤,加黄连少许,水浸冷服,是为从治法。
此证不可纯用凉药,恐上热未除,中寒复起,毒瓦斯乘虚入腹,上喘下泄,手足厥冷,爪甲青,口如鱼口者死。(经义)《内经》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谓心主,一阳谓三焦,二脉并结于喉,气热内结,故为喉痹。

- 伤寒中热里热诗《医学实在易》
- 伤寒中寒秘方《华佗神方》
- 伤寒重病多是下焦伏寒《伤寒补例》
- 伤寒中风秘方《华佗神方》
- 伤寒诸方《寿世保元》
- 伤寒中风方九首《外台秘要》
- 伤寒诸证所属(伤寒补遗)《古今医统大全》
- 伤寒治要《类证治裁》
- 伤寒诸症《奇效简便良方》
- 伤寒治例三十七条《医效秘传》
- 伤寒主治四字论《医学心悟》
- 伤寒治例《景岳全书》
- 伤寒注论《温病条辨》
- 伤寒治法补遗《冯氏锦囊秘录》
- 伤寒自汗《冯氏锦囊秘录》
- 伤寒知变篇《外经微言》
- 伤寒自汗《幼幼新书》
- 伤寒之源《此事难知》
- 伤寒自解证《伤寒九十论》
- 伤寒症传变六经必须熟认《医学传心录》
- 伤寒总诀治法《伤寒捷诀》
- 伤寒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伤寒总括五法《幼幼集成》
- 伤寒证诗《医学实在易》
- 伤寒总论《寿世保元》
- 伤寒证候(一首集次见伤寒百证歌)《医经国小》
- 伤寒总论《症因脉治》
- 伤寒证方歌括《医学摘粹》
- 伤寒总论《伤寒六书》
- 伤寒正受伤寒夹惊第五十一问《婴童百问》
- 伤寒总名《景岳全书》
《医学实在易》
- 作者:陈修园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
- 卷一
- 十二官
- 六脏六腑纳甲诗
- 内景说
- 心说
- 肝说
- 脾说
- 肺说
- 肾说
- 胃说
- 胆说
- 大肠小肠说
- 三焦说
- 手心主说(即心包络)
- 膀胱说
- 命门说
- 附录高士宗部位说
- 经络易知
- 四诊易知
- 望色说
- 望色诗
- 辨舌说
- 辨舌诗
- 闻声诗
- 其二(僧自性着)
- 问证说
- 问证诗
- 切脉说
- 《内经》分发脏腑
- 王叔和分发脏腑
- 李濒湖分发脏腑
- 张景岳分发脏腑
- 寸关尺分诊三焦
- 脉法统论
- 持脉秘旨
- 新着八脉四言诗
- 七怪脉四言诗
- 妇人科诊脉四言诗
- 小儿验纹按额诊脉四言诗
- 诊脉别解一
- 诊脉别解二
- 《内经》诊法
- 附录徐灵胎诊脉决死生论
- 拟补徐灵胎诊脉论诗
- 运气易知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表证诸方
- 卷七
- 卷七
- 卷八
- 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