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药
一治一切风寒湿气。手足拘挛。骨节酸疼。男子痞积。妇人血瘕。及腰胁诸般疼痛。结核瘰顽癣顽疮。积年不愈。肿毒初发。杨梅肿块未破者。俱贴患处。肚疼腹痛。泻痢疟疾。俱贴脐上。痢白而寒尤效。咳嗽哮喘。受寒恶心。胸膈胀闷。面色痿黄。心疼气痛。俱贴前心。
负重伤力。浑身痛者。贴后心。腰眼痛小肠气等症。贴脐下。治无不效。
神异膏 傅参将方。
木香 川芎 牛膝 生地黄 细辛 白芷 秦艽 归尾 枳壳 独活 防风 大枫子羌活黄芩 南星 蓖麻子 半夏 苍术 贝母 赤芍 杏仁 白蔹 茅根 两头尖 艾叶 连翘甘草节 川乌 肉桂 良姜 续断 威灵仙 荆芥 本 丁香 金银花 丁皮 藿香红花 青风藤 乌药 苏木 玄参 白藓皮 僵蚕 草乌 桃仁 五加皮 山栀子 牙皂苦参 穿山甲 五倍子 降真香 骨碎补 苍耳头 蝉蜕 蜂房 鳖甲 全蝎 麻黄 白芨(各一两) 大黄 蜈蚣(二十一条) 蛇蜕(三条)
上用桃、槐、榆、柳、楮、桑、楝七色树枝。各三七二十一。共俱切粗片。用真麻油十七斤浸药。夏三宿。春五秋七冬十宿后。煎药枯油黑为度。用麻布滤去渣。贮瓷器内。另以松香不拘多少。先下净锅熔化后取起。每香二斤用药油四两。搅匀。软硬得法。仍滤入水缸中令人扯抽。色如黄金。即成膏矣。
一治风寒湿气所侵。跌扑闪挫损伤。一切疼痛。皆贴患处。心腹痛俱贴痛处。哮吼咳嗽贴背心。泻痢贴脐上。头痛眼痛可贴太阳穴。及治一切无名肿毒。疔疽发背。疮疖湿毒。肿疮疮。始觉时便贴患处即消。已成亦能排脓长肉止痛。甚效。不能尽述。
神秘万金膏
草乌 川芎 大黄(各六钱) 当归 赤芍 白芷 连翘 白芨 白蔹 乌药 官桂 木鳖子(各八钱) 杨柳桃桑枣(各四钱)
上锉散。用真麻油二斤。浸药一宿。用火煎至药焦色。以生丝绢滤去渣不用。将油再入锅内。
以文武火熬至滴水成珠不散。方下飞过黄丹十二两。要炒过。陆续下匀。滴水成珠不散为度后入乳香、没药末各四钱。搅匀听用。
一治杖扑汤火损伤疮毒。不问已溃未溃。肉虽伤而未坏者。用之自愈。肉已死用之而自溃。
新肉易生。搽至肉色渐白。其毒始尽。生肌最速。如棍杖者。外皮不破。内肉糜烂。其外皮因内 干缩。坚硬不破。爬连好肉作痛。故俗云疔痂皮。致脓瘀无从而泄。内愈胀痛。难以溃敛。怯弱之人。多成破伤风症。每致不救。若杖疮内有瘀血者。即用有锋芒瓷片。于患处砭去。涂以此药。则疔痂死肉自溃。脓秽自出。所溃亦浅。生肌之际。亦不结痂。又免皱揭之痛。殊有功效。
上先将当归、地黄。入油煎黑入蜡熔化。候冻搅匀。即成膏矣。盖当归、地黄、麻油、黄蜡。主生肌止痛。补血续筋。
与新肉相宜。白蜡尤妙。
一治诸疮肿毒。及诸病等症神效。
神效万灵膏
五台山无穷禅师秘藏方。
当归 川芎 赤芍 生地黄 熟地黄 防风 羌活 独活 连翘 山栀 黄连 大黄玄参苦参 白芷 两头尖 皂角 桔梗 白芨 白蔹 红牙大戟 五倍子 山茨菇 天花粉官桂(各六钱) 蓖麻子(六十个) 木鳖子(四十个) 杏仁(四十个) 巴豆肉(四十个) 穿山甲(十片)
上锉散。用真麻油二斤四两。发余四两。入药浸。春秋三日。夏二日。冬五日。油药放铁锅内。文武火熬。用槐柳枝长寸许。各三十根。同熬焦色。用麻布滤去渣。再放油锅内熬。滴水成珠不散。倾出瓶内。秤准油二斤。下山东黄丹一斤。松香二两。姜汁煮过黄蜡二两。
桐油三两。熬至不老不嫩。冷了。下乳香、没药、血竭、孩儿茶、阿魏、百草霜各三钱。麝香五分或一钱。轻粉三钱。马齿苋膏三钱。俱为细末。药油将好投下。早了恐泄药气。再熬。
不粘手为度。将膏药埋土内三四日。出火毒。瓷瓶内收贮。随意摊贴。倘膏嫩。加杭粉。不拘多少。不粘手为度。

- 膏药《寿世保元》
- 膏药《证治准绳·疡医》
- 膏药《古今医鉴》
- 膏药《证治准绳·疡医》
- 膏药《万病回春》
- 膏药《中医词典》
- 膏药部《外科方外奇方》
- 膏药《医院药学》
- 膏药方《奇方类编》
- 膏伤珠陷《张氏医通》
- 膏药类方《医宗金鉴》
- 膏伤珠陷《中医词典》
- 膏药类方《外科心法要诀》
- 膏摩《中医词典》
- 膏药类方《外科大成》
- 膏摩《中医名词词典》
- 膏泽《中医词典》
- 膏淋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 膏者《中医词典》
- 膏淋秘方《华佗神方》
- 膏之原《中医词典》
- 膏淋候《诸病源候论》
- 糕风《解围元薮》
- 膏淋方二首《外台秘要》
- 槁腊《中医词典》
- 膏淋《金匮翼》
- 藁本《神农本草经》
- 膏淋《儒门事亲》
- 藁本《本草纲目》
- 膏淋《中医词典》
- 藁本《药笼小品》
《寿世保元》
- 作者:龚廷贤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年—1644年
- 卷一
- 医说
- 五脏六腑脉病虚实
- 五脏补泻主治例
- 十二经络
- 奇经八脉
- 诊脉
- 七表八里总归四脉
- 论五脏见四脉应病诗
- 内因脉
- 外因脉
- 不内不外因脉
- 定死脉形候歌
- 脉辨生死
- 诊杂病生死脉歌
- 诊暴病歌
- 诸脉宜忌生死
- 扁鹊华佗察声色秘诀
- 诊五脏六腑气绝症候
- 脏腑论
- 血气论
- 脾胃论
- 五运六气论
- 五运主病
- 亢则害承乃制体用说
- 医论
- 卷一本草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儿科总论
- 急惊
- 慢惊
- 慢脾
- 诸疳
- 积癖
- 热症
- 感冒
- 脾胃
- 伤食
- 吐泻
- 痢疾
- 疟疾
- 痰喘
- 咳嗽
- 发痧
- 通治
- 变蒸论
- 初生杂症论
- 胎热
- 胎寒
- 胎肥
- 胎怯
- 胎黄
- 胎惊
- 锁肚
- 不乳
- 撮口
- 噤风
- 脐风
- 客忤
- 不尿
- 夜啼
- 中恶
- 天吊
- 鹅口
- 口疮
- 重舌
- 木舌
- 弄舌
- 牙疳
- 吃泥土
- 丹毒、赤游
- 喉痹、乳蛾
- 眼疾
- 耳疾
- 鼻疮
- 头疮
- 脐疮
- 虫痛
- 尾骨痛
- 阴肿疝气
- 盘肠气痛
- 脱肛
- 遗尿
- 尿浊
- 便血
- 下淋
- 吐血、衄血
- 大小便闭
- 水肿
- 黄胆
- 汗症
- 解颅
- 鹤节
- 行迟
- 语迟
- 齿迟
- 诸迟
- 龟胸
- 龟背
- 滞颐
- 囟陷
- 囟填
- 手拳
- 脚拳
- 痘疮
- 疹
- 卷九·外科诸症
- 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