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荒辟谷
辟谷仙方
黑豆五升洗净后。蒸三遍。晒干去皮。火麻仁三升。汤浸一宿。滤出晒干。胶水拌晒。
去皮淘净三遍。碓捣。拌黑豆。
上为末。用糯米粥合成团。如拳大。入甑蒸。从夜至子住火。至寅取出。于瓷器内盛贮不令风干。每服一二团。以饱为度。不得食一切食物。第一顿七日不食。第二顿七七日不食。
第三顿三百日不食。渴即研火麻子浆饮。更滋润脏腑。
容貌胜常。若要重吃物。用葵子三合。杵碎煎汤饮。开通胃脘。以待冲和气也。
黑豆(去皮一升) 贯银(一个) 赤茯苓(一钱) 白茯苓(去皮五钱) 白术(五钱) 砂仁(五钱)
上切碎。用水五升。同豆熬煮。文武火烧。直至水尽。拣去各药。取豆捣烂。丸如鸡头子大将瓦瓶密封。每嚼一丸。则任食苗叶。可以终日饱。虽异草殊木。素所不识。亦无毒不饥与进饭粮亦同。
栗子、红枣、胡桃、柿饼四果。去核皮。于碓内一处捣烂揉匀。捻作浓饼。晒干收之。
以防荒俭之用。
山药 莲肉(去心皮) 芡实(去壳) 白扁豆(去壳炒) 绿豆(去壳炒末各八两) 薏苡仁(去壳十二两) 小茴(炒四两) 白粳米(炒黄二升)
上共磨为末。每服五钱。滚白汤调服。或白汤调。蒸糕食之亦妙。
凡远行水火不便。或修行人欲省缘休粮。用黄 、赤石脂、龙骨各三钱。防风五分。乌头一钱。共泡。于石臼内。捣一千杵。炼蜜丸如弹子大。要行远路。饱吃饭一顿服一丸。可行五百里。服二丸。可行一千里。
长生不老辟谷丹
云南雪白大茯苓。去黑皮令净。定粉、黄丹、白松脂、白沙蜜、黄蜡各二两。朱砂五钱金箔二钱。水银三钱。先将蜜、蜡、松脂于净瓷碗内溶为汁。倾药在内。以木匙搅匀。候温就大丸如指头大。用水银为衣。有死水银法。先洗手净。用水银三钱。点在手心内。以指头研如泥。见手心青色。将药三五丸搓揉。后以金箔约量摊碗内。以药丸在内摇动。使金箔都在药上。密器收贮。服时用乳香半钱。水三小盏。煎汤温送下。不嚼破。服后第三日觉饥。以干面和白茯苓末烙成煎饼。食半饱。以后药在丹田。可不饥渴。久则交过五脏。阴滓俱尽。诸人得服。并无所忌。使人添气力。悦容颜。身体康健。百病皆除。救贫拔苦。实济世之良方长生之妙法。其间若欲饮食。俱不妨事。但七日之内吃食。药必随下。至半月药在丹田。
永不出矣。
养元辟谷丹
安五脏。消百病。和脾胃。补虚损。固元气。填精补髓。能令瘦者肥。老者健。常服之为佳。
用黄健牛肉。不拘多少。去筋膜。切作棋子大片。用河水洗数遍令血味尽。仍用河水浸一宿次日再洗一二遍。水清为度。用无灰好酒。入瓦坛内。黄泥封固。桑柴文武火煮一夜。取出焙干为末。如黄沙色者佳。焦黑无用。每牛末一斤加入后药二斤为则。
人参(四两) 白术(去芦陈土炒) 白茯苓(去皮为末水浮去筋晒干) 薏苡仁(炒) 怀山药(水润切片同葱盐炒黄去葱盐不用) 芡实仁(去壳各半斤) 莲子肉(葱盐炒去心并葱盐不用)
小茴香(炒四两) 干姜(炒四两) 白扁豆(姜汁炒半斤) 砂仁(炒二两) 青盐(四两) 甘草(四两) 乌梅肉(二两熬浓汁半瓶) 粳米(炒黄取净粉五斤末) 川椒(去目二两)
上药为末。与米粉末和匀。外用小红枣五升。陈年醇酒五斤。煮枣极烂去核。加炼蜜二斤。
共和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二丸。不拘冷热。汤水任下嚼吃。一日服三五次。可不饥。如渴只饮冷水。

- 救荒辟谷《寿世保元》
- 救荒本草序《古今医统大全》
- 救急《医学见能》
- 救荒《古今医鉴》
- 救急部《疡医大全》
- 救冻死门主论《疡医大全》
- 救急解毒丸《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救冻死《奇效简便良方》
- 救急门《幼科切要》
- 救冻死《急救便方》
- 救急稀涎散《普济本事方》
- 救从高坠下门主论《疡医大全》
- 救急诸方《冯氏锦囊秘录》
- 救从高坠下门主方《疡医大全》
- 救急诸方《丹溪心法》
- 疚疽《中医词典》
- 救急诸方《仁术便览》
- 臼齿《中医词典》
- 救绞肠痧法并干霍乱《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旧伤天阴作痛《奇效简便良方》
- 救睛散《目经大成》
- 旧结核菌素制造及检定规程《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救苦三方《宁坤秘籍》
- 旧结核菌素使用说明书《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救里《中医词典》
- 旧案有败证收功太速者《读医随笔》
- 救六畜瘟疫法《疡医大全》
- 酒醉心痛《奇效简便良方》
- 救母篇《外经微言》
- 酒醉小便不通《奇效简便良方》
- 救逆述古《伤寒指掌》
《寿世保元》
- 作者:龚廷贤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年—1644年
- 卷一
- 医说
- 五脏六腑脉病虚实
- 五脏补泻主治例
- 十二经络
- 奇经八脉
- 诊脉
- 七表八里总归四脉
- 论五脏见四脉应病诗
- 内因脉
- 外因脉
- 不内不外因脉
- 定死脉形候歌
- 脉辨生死
- 诊杂病生死脉歌
- 诊暴病歌
- 诸脉宜忌生死
- 扁鹊华佗察声色秘诀
- 诊五脏六腑气绝症候
- 脏腑论
- 血气论
- 脾胃论
- 五运六气论
- 五运主病
- 亢则害承乃制体用说
- 医论
- 卷一本草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儿科总论
- 急惊
- 慢惊
- 慢脾
- 诸疳
- 积癖
- 热症
- 感冒
- 脾胃
- 伤食
- 吐泻
- 痢疾
- 疟疾
- 痰喘
- 咳嗽
- 发痧
- 通治
- 变蒸论
- 初生杂症论
- 胎热
- 胎寒
- 胎肥
- 胎怯
- 胎黄
- 胎惊
- 锁肚
- 不乳
- 撮口
- 噤风
- 脐风
- 客忤
- 不尿
- 夜啼
- 中恶
- 天吊
- 鹅口
- 口疮
- 重舌
- 木舌
- 弄舌
- 牙疳
- 吃泥土
- 丹毒、赤游
- 喉痹、乳蛾
- 眼疾
- 耳疾
- 鼻疮
- 头疮
- 脐疮
- 虫痛
- 尾骨痛
- 阴肿疝气
- 盘肠气痛
- 脱肛
- 遗尿
- 尿浊
- 便血
- 下淋
- 吐血、衄血
- 大小便闭
- 水肿
- 黄胆
- 汗症
- 解颅
- 鹤节
- 行迟
- 语迟
- 齿迟
- 诸迟
- 龟胸
- 龟背
- 滞颐
- 囟陷
- 囟填
- 手拳
- 脚拳
- 痘疮
- 疹
- 卷九·外科诸症
- 卷十